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2年以来,钟楼区五星街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党员干部学法用法,深入实施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大力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总结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履职情况纳入年终述职报告,带领班子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履职能力。组织开展法律进机关专题法治讲座,推动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增强干部职工依法治理水平。
二是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聘请法律顾问参与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活动,为街道重大行政决策提供合法性审查,帮助街道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依托法律顾问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街道依法行政能力。
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落实执法体制改革要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信息化管理,加快与省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平台、“互联网+监管”及社会信用系统对接。参照《常州市镇域综合执法格式文书规范指引》,编制统一的执法文书格式。充分发挥行政执法权和执法力量下沉后统筹协调的优势,全年实施行政处罚312件,涉及罚没金额6.208万元。
四是深化非诉解纷。紧扣源头治理、联动治理、精准治理,与钟楼法院共同打造基层解纷新阵地“法星民情工作室”,建立“双派驻”机制,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五星实践。实现民事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8.06%,万人成讼率由45.55件/万人降至37.32件/万人。
五是落实“八五”普法。联合“三官一律”组建法治宣讲团,举办30余场“法惠五星”大讲堂。同时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不断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利用御水华庭、飘香路社区法治直播间向群众普法。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不断提炼工作经验做法,多篇新闻信息登上学习强国、中央政法委公众号、法润江苏网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平台。
六是提升法律服务。精心打造勤二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与江苏常强律师事务所签订整建制法律服务合同,为街道24个村社区配齐法律顾问。同时指导村社区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和援法议事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是创新治理模式。清单式推进“人人社区建设”工程,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格局,实现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同频共振,打造“人人社区”的五星样板。“人人社区”荣获“省级高质量民生事业发展创新成果”,御水华庭社区《“人人·串门”探索人人社区治理新模式》入选“市城乡社区‘微治理’案例”。
八是开展全民反诈。采取“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的方式深入开展反诈宣传教育,成功打造龙湖天街沉浸式反诈体验馆网红打卡地,提高全民“防骗免疫力”,运用“一中心一张网”治理机制,组织185名网格员走访入户引导大家安装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牢牢守好“钱袋子”。
二、存在不足
一是公共法律服务有待提升,在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上缺乏抓手,无法有效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二是普法宣传缺乏创新,利用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的手段还不够丰富,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三是执法力量不强,行政执法能力水平和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是全面提升依法治理水平。针对街道突出的物业管理矛盾问题,深化“星愿援法议事”机制,有效化解物业管理矛盾,增强社会治理实效。以蓝天花园社区为试点,探索“人人· 蓝袖侠”参与基层治理的五星实践。以“援法袖”为抓手,实施学法、普法、尊法活动,用法治助力邻里关系健康发展。
二是打造运河法治文化地标。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将法治文化、生态保护、工业文化有机融入大运河三堡街沿岸,用三堡街龙城小外滩的“热度”让普法宣传持续升温,打造“网红打卡”新地标。
三是深化大型司法所建设。坚持把司法所规范化分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抓硬件提升形象、抓软件发挥职能为导向,围绕基础设施、业务工作、管理制度、队伍建设等内容查缺项补短板,着力提升司法行政服务水平。
四是擦亮“非诉”服务品牌。深化“法星民情工作室”品牌内涵提升,将非诉解纷模式向公安和信访部门延伸,与区法院、区司法局、区信访局、五星派出所构建多元调解对接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高效互通联动。
五是助力企业合规建设。以保障科技型小微企业和人才企业法律服务需求为重点,组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类合规服务机构,积极参与企业合规建设,主动输出合规服务。协调政法单位、行政执法单位、行业专家与企业家开展面对面沟通交流,增强合规经营管理能力。
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办事处
2023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