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2024年专题>>地名与乡愁>>地名故事>>内容
常州北门青山桥北堍东面,原为五代吴天祚年间(935—937)所筑外罗城之城壕(护城河即今称关河)沿岸,明洪武二年(1369)常州守将汤和拆除老城墙移建新城墙后,在北塘河与城壕相汇处筑坝设闸,其坝周围慢慢变成田陌。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进士吴奕与他两位胞兄一样,淡于仕进,隐于山林,便于此处城廓造园植树,也与其父吴宽(明成化八年状元)一样崇敬大学士苏东坡,故而取东坡“罗浮山下梅花树,玉雪为骨冰为魂”之诗意,称其所建之园为“罗浮园”。园内除所建楼堂厅榭外,还遍植梅花千余株,严如梅园,盛放时节,满园缤纷,暗香浮动,引人入胜,站在青山门城楼眺望,白茫茫一片花海,无怪人们称之为“香雪海”,堪比苏州城外光福之“花海”,慢慢成为常州最佳赏梅之地,声名益盛,邑人无不称羡。
无独有偶,他的二兄吴兖在白荡河边筑有“蒹葭庄”园林,园中也植有数百株梅树,花开时节,满园花团锦簇,花香飘逸。因而,罗浮园与蒹葭庄成为当时城郊南北两处相互呼应的赏梅之地。
遗憾的是,至清代中期,罗浮园易主后就渐至荒废,随着时间推移,罗浮也慢慢演变成巷弄之地名,久而久之,罗浮也被讹传为“罗武”,所筑御河水处之堤坝,也被称罗武坝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