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永红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始终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为首要,深化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打造基层法治模板,努力实现普法惠民、和谐共治、融合发展的法治发展新形势。现将2022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总结
(一)立足本职、压实责任,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坚决贯彻上级发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层层传递压力,压实工作责任,优化工作部署,强化督导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抓实落地。扎实推进“政治功能强、队伍建设强、组织生活强、作用发挥强、群众工作强”的队伍创建工作,确保工作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工作单位中,永红街道通过借助区级资源,确保工作人员在法治学习过程中学习有目标,提升有方向,改进有举措。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健全完善“述法”工作机制,使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工作实现全覆盖。
(二)强化理论、突出实干,法治氛围逐渐浓厚。
坚持“以学促进、以训促干”机制,持续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 功夫,一方面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群雁高飞头雁领”,开展带头重温入党誓词、带头进行法治培训、带头开展司法工作,从而进一步打造思想过关、能力过硬的司法队伍。另一方面充分链接市、区、街道等周边红色资源,以“走学看做”的模式,确保专编人员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学习有目标,提升有方向,改进有举措,为推进建设平安永红、幸福永红贡献法治力量。
(三)对标清单、落实职能,法治清单做优做细。
通过工作清单化、清单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开展具体工作内容。在人民调解工作方面,以重大敏感时期为节点,分别开展拉网式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尽量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在社区矫正工作方面,截止到2022年12月底,永红街道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758人,通过点对点帮扶、面对面谈心,所有矫正人员无脱管漏管及重新犯罪情况发生。在安置帮教工作方面,通过建立“五个及时”工作机制,使相关工作得到实施落实。依托新建成的“红心永向”教育帮扶中心,通过“帮、宣、固、换”四大做法,实现了社区矫正、后续照管、安置帮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四类特殊人群的一体化教育管理。2022年,帮扶中心共组织开展职业培训5次,劳动5次,心理咨询人数30余人次,法律咨询15余人次,受到特殊人群的欢迎。
(四)依法行政、司法为民,法治政府成效显著。
通过优化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程,全面推进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一是进一步推进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程序化,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从而提高工作中重大行政决策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规范综合执法流程,不断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着力解决执法过程中的过程不统一、批复不完整、流程不规范、程序有缺失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完善依法行政相关制度,坚持标准,加强监督,构建行政处罚考核体系。不定期进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复查工作,不定量开展民意收集反馈工作,不定时开展办案人员随访考核工作,通过“回头看”、“反复查”等方式促使行政人员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群众意识、责任意识。
四是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工作。为避免因为执法决定不准确、执法行为不文明等事件的发生,通过规范具体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制定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并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促进各项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五是法治保障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开展“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园区”等专项行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着力探索“服务精准,企业受益”的法律服务新机制新模式,以结对律师进驻园区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确保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护航企业发展。
六是扩大法律惠民范围,将法治文化建设切实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的大局中,营造法治文化氛围,通过制作法治文化墙、建设法治示范村、扩大法治积分项目、开展说事广场民主议事活动、使法治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让广大居民处在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中。
(五)搭建阵地、注重宣传,法治硕果人人共享。
通过“线上+线下”、“志愿+宣传”、“援法+议事”的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全方面、全覆盖地开展各类法治宣传系列活动15次,参与人数1600多人次。法宣报道共计12次登上省级媒体,4次登上国家级媒体。为“八五”普法新征程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司法所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工程,以清潭一社区为示范点,重点打造“清潭新村特色法治花园”——居民家门口的法治阵地,逐步形成了以“党建引领、法治助力、物业管理”三位一体为方向的小区创新治理法治模式。通过拓宽法治项目影响力,以“民事”为支撑点,以“民心”为凝聚力,以“民声”为主要目标,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学法议事活动、案例情景剖析活动,开办的“小璐说法广场”深得居民喜爱。以“法律明白人”建设为基础,以个体、家庭、小区为三级内容,在法治网格内组建更多的法治志愿队伍,使他们成为政府政策的“讲解员”、民情民意的“收集员”、法律法规的“传声筒”。法治助推“红色物业”的典型做法也多次被《人民日报》、《法治周末》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宣传。街道“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更是获得了省成绩突出集体奖。
二、存在不足
一是网格建设与宣传引导上存在短板,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法治网格体系,增添法律服务内容。二是机制创新与队伍培训上存在不足,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工作模式,提升队伍建设能力。
三、明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矛盾化解力度。按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工作要求,借助街道指挥中心数据中枢优势,发挥网格员的团队力量,全面开展各类矛盾问题排查化解工作。对于一些久拖不决、长期反复的矛盾纠纷,联合相关部门进行联合调处,最大限度将矛盾风险消解于无形、防患于未然。针对物业矛盾、环保矛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相关“小专班”,发挥“调解员、网格员、律师、法官、警官、五老”等多方力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紧盯全国两会、二十大、进博会等矛盾纠纷多发节点,加大关注力度,切实组织好力量集中化解一批矛盾纠纷。
(二)进一步加强法治保障力度。以为民村委“党建明星岛”为基础,以“党建引领、法治护航”为主题,以 “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为目标,努力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形成街道法治5+1特色,在街道内进一步营造出平安惠民的法治氛围。紧贴“八五”普法的目标任务,持续开展“法治宣讲进居民,法律服务进社区,法治集群进基层”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系列活动,从而延伸街道法律服务触角,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法律服务,助力永红街道法治建设迈上更高的台阶。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站全覆盖,法律服务团队驻点服务、入户服务、按需服务,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化法治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法治品牌创新力度。一是深入打造法治社区新范本。以清潭一社区为样本点,以“项目+阵地”为抓手,“生动+深入”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并通过构建法治为纲、德治为魂、自治为基的“三治融合”法治治理新模式,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丰富群众自治形式,从而打造具永红特色的法治示范社区。二是计划开展“法律惠百企”专项行动,联动汇聚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服务机构、商协会等多方资源,进一步为企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法律服务。三是努力争创区级法治文化中心,2023年,计划打造集“法治宣传、法治品牌、法援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法律服务中心,创建“法育未来”、“法惠万民”等本土法治品牌,进一步强化阵地宣传作用,创建具有永红特色的区级法治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