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饭鱼羹殷村村 |
发布日期: 2024-12-03 来源:文体旅局 浏览次数: |
今年四月,殷村村入选江苏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荣誉当之无愧。位于邹区镇最西端的殷村,交通便利(340省道穿境而过,北临312国道、常州机场,南接金武快速路,东临239省道和江宜高速),实业兴旺(有龙头企业侨裕集团,大小民营企业30家,2023年完成工业产值近12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公共设施完善,生活富裕(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5万元),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称为职教小镇)。 既是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职教小镇,当然有一个职教园区,园区核心区占地面积1700亩,已经有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常州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常州航空技工学校(常州市和裕高级中学)等7所高职院校。这么说吧,谁去这小镇看了都会忍不住夸赞和羡慕嫉妒,只恨自己不是这殷村村民。像我这样的文化爱好者,也基本挑不出殷村的毛病,因为殷村还很有文化。村里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庭院叫恽氏庭院,村民当这里是小镇客厅。恽氏庭院即恽思赞(也有写作恽世赞的,应为同一个人)的故居,是省级文保单位。 网上对恽思赞的介绍有点乱,本文我以地方志办公室发布在网上的恽思赞简介,并参考曾京京教授原载《安徽史学》2013年第4期《复员绅士与太平天国后常州的重建》一文的内容。恽思赞(1834—1895)是常州人,字节甫,号竹坡。咸丰八年考中顺天乡试举人,咸丰十年以知县分发云南,后改浙江试用,并加同知衔(相当于今天的副市长)。他做过浙江长兴知县,光绪六年(1880)归乡后再没有当官,他是有机会再当官的但并没有赴任,而是发挥乡绅的作用建设家乡。他在常州,包括外出做官前,都一直“会办郡城善堂公事”,义塾、婴堂、河工、桥梁等公共事业,他都做,而且做得很好。他精医术,医治病人无数。晚年建祠堂,修族谱,周济族人。在恽思赞一系列的成就中,与殷村最相关联的事是疏浚孟渎,孟渎包括今浦河、老孟河及德胜河,也有说孟渎就是孟河的,本文对此不做细究。他辞官回乡后不久就开始募集疏浚孟渎的资金,忙碌了三年。疏浚工作从光绪十三年十月到次年四月,在他的主持下总算顺利完成,疏浚后的孟渎“向如骨鲠之沙今已变桑田而成河港,吞吐潮汐,绝无阻滞矣”。孟渎是常州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涝则泄滆湖之水以消下游锡、金、阳邑水患,旱则资其潮汐以济运溉田”。河流流经区域聚居恽氏宗族,相传汉代恽氏就已在常州定居,恽氏的大宗祠就建在孟河镇。恽氏庭院原本位于市中心的周线巷,网上信息显示,2000年左右该庭院有硬山造清代木构建筑庭院一组,房屋由三排并列,均面宽三间,上下共37间组成。中间一排围墙后有花园及古井。二进天井存古井一口及莲瓣井栏。东西有高大封火山墙。东首原有花园及舫轩、月洞、琴台等,已遭拆毁……为什么恽氏庭院会搬建在殷村? 我猜想,殷村依偎着新孟河,应该是一个理由。新孟河连接老孟河、京杭大运河、洮湖、滆湖等,延伸拓浚工程北起长江,南连太湖,河道全长116.47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州乃至江苏省单体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殷村的水上公园,便是靠着新孟河而建。公园里有荷塘和栈道,好天气在栈道上散个步,真是美极了舒服极了。在这近乎完美的村子,有一二好友,真可“相期与君老湖上,香饭鱼羹首同白”。 殷村村民们有着令人羡慕的生活水准,他们住绿树四合、花木茂盛的别墅,呼吸新鲜空气,出门就是公园,还有不错的经济收入。不过,殷村并不是从来都如此的。 早年的殷村比较穷,人均年收入不足一千元。我在《邹区镇志》上查阅到这样一段话:该村工业以侨裕集团为龙头,以旅游用品为主导,以轻纺织品为辅。2007年该村有村办企业22家,职工3480人,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7.5亿元,技改投入5518万元,自营出口6000万美元。该村工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20世纪80年代仅有村办企业2家,年销售收入50万元左右,自1990年侨裕集团创办后,带动工业经济和社会事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今侨裕集团的董事长陈礼斌,在1992年被公选为村支书,任职至今。费孝通先生在《小城镇四记》(1985年出版)一书的《小城镇·再探索》章节中写道,“苏、锡、常、通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是大体相同的,我称之为苏南模式”。他总结苏南模式的特点,大致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毫无疑问殷村最初正是以苏南模式发展起来的,殷村的发展是对早年中国经济结构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诠释。那样一个奋力的起跑,带来其后飞速的发展,从最初“农业+乡村工业”脱贫致富,到“乡村工业+教育”科教兴村,再到如今“职教+文创”产业升级的特色职教小镇。邹区印象公众号今年一月《喜报|乡村振兴传佳音,省级示范再+1》一文中这样描述殷村:20年来殷村村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和职教园区建设,全力打造“宜学、宜业、宜游、宜居”的职教特色美丽乡村,努力创建“烟火藏诗意、游学在乡间”的乡村振兴示范“殷村样板”。那就,让我们继续观察接下来的20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