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1+3”达成! 钟楼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又有新突破!
发布日期: 2024-08-02    来源:宣传部  浏览次数: 
 

刚刚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同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

在近期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的2023年度全市耕地保护激励工作中,钟楼区首次入选耕地保护激励区,获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00亩;邹区镇入选耕地保护激励镇,获奖1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这也是邹区镇连续第三年获此殊荣。

钟楼区以的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市“532”发展战略和“两湖”创新区战略,锚定“中轴枢纽支点、都市智造高地、运河文创名区、生态宜居家园”发展目标,确保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更优化、生态有改善、利用更高效、保护可持续。

规划引领,持续优化耕地空间布局

开展《“两湖”创新区重点乡村片区(钟楼片区)规划》,《规划》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统筹推进农用地布局优化和耕地提质改造,提前谋划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储备,全方位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破解乡村农田“零碎化”现状,为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保得了、保得住、保得好奠定基础。

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突显景观、统筹推进”的原则,片区内共规划35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开展田块归并平整,变零田为整田,进行人工细部平整,确保连片成方。近期结合地方农业产业发展需求,落实“两湖”创新区重点乡村片区总体规划方案的部署,于新屋村和桥东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约1200亩。

多点发力,实现耕地数量正向增长

2023年,钟楼区多点发力,持续开展各类土地整治工作。实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及耕地进出平衡项目新增耕地185亩;通过生态整治新增耕地90亩;开展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新增耕地1058亩。根据2023年变更调查“一上”数据,钟楼区耕地面积2.04万亩,耕地净增加1172亩。

率先示范,持续推进全域综合整治

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项目是全省首家通过省级审查、首家获得省级批复的“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省级示范项目”。项目实施范围为钟楼区邹区镇杏塘村和泰村村2个行政村,项目划定整治区面积5142亩,明确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公共空间治理4大类13个整治子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255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50亩,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2个;项目充分挖掘区域资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有效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优化城乡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多措并举,持续发挥耕地保护示范效应

钟楼区坚持将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相结合,充分发挥“执法监督+土地整治+考核评价”三位一体模式,切实提升耕地资源保护利用质效。2023年至今钟楼区先后获评“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区)”“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市、区)”等荣誉称号,示范效应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