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惠:温暖化心结 巧解家事纷 |
发布日期: 2024-05-29 来源:司法局 浏览次数: |
张雪惠,北港街道月季路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常州市5A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常州市优秀社会工作者、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从事社区家事调解工作10多年以来,时刻以调解矛盾纠纷、维护辖区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为己任,本着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精神,发现矛盾立即着手解决,事前下功夫了解情况,事后跟踪回访调解结果落实情况,每年与调委会成员一起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0余起,其中家事纠纷1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5%,协议履行率100%,在辖区范围内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倾力化解——尽职责。月季路社区辖区三个商品房小区,居住人员3600多户,居民来自各地,人员组成复杂、数量接近万人,既有撤村改居后的原住村民,又有来自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家生活习惯不同,生活压力不易,家庭各种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姻缘虽难得,相守却不易,她耐心化解了一起起家事纠纷。近日有对夫妻吵架了想离婚,想来社区咨询财产分割,张雪惠把双方请到社区的家事调解服务站,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但在分别对夫妻双方的了解下,发现并非夫妻感情不和而是误会,意气用事都在赌气,经过张雪惠多次有针对性的劝解二人终于敞开心扉,坦诚相待,双方感念旧情,还是好好的过日子。人性化的调解方式降低了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情绪,更有利于化解家事纠纷。 她经常说:“家事调解服务站是让老百姓遇到难题有地方解决,帮助家庭更好维护家庭成员权益,促进家庭和睦。”无论是法律咨询还是纠纷调解,针对不同的情况她都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2023年1月被江苏省司法厅、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评为全省百佳“法律明白人”。 排查预警——治源头。在日常走访中,她了解到有户困境家庭,儿子去世两位老人独自抚养年幼的孙女,很多涉及未成年人的权益因为两位老人没有抚养权而无法办理。经多次没法联系到孩子妈妈,问题得不到解决,张雪惠充分发挥自身家事调委会的优势,主动与社区义工律师联系,申请为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并依托社区家门口的“微法院”为民办实事项目,法官、律师、调解员共同参与,查找证据、申请立案、法律释明、困境帮扶、快诉快审,最终顺利变更孙女抚养权,成功解决老人的烦心事。她经常说:“家庭的工作做好了,那社区的工作也就做好了。”她牵头组建“月季路社区家事调委会”,积极参与到社区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中,遇到诸如因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矛盾、家庭生活纠纷、夫妻关系,她借助自身扎实的调解功底成功调处了多起疑难纠纷,让邻里矛盾家庭纠纷在家事调解服务站化解。 以案释法——强宣传。为了让人民调解工作更加“接地气”,让宣传工作得到更好的效果,张雪惠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及载体,将宣传和教育相结合,在开展《民法》《劳动法》《婚姻法》等常规普法讲座之外,将居民身边的纠纷、常见类型的纠纷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向调委会成员和广大居民进行宣传普及,帮助群众对法律知识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增强居民法律意识的目的。为深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张雪惠极力推动多方共建,围绕“法润钟楼,德润民心”的理念,将毗邻法院、检察院的道路一侧打造成全市首家法治文化主题街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宣传带,让居民在“家门口”、在休闲中获得法治文化浸入式感受,接收法治文化熏陶。2022年,法治街区获评江苏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家事调解工作是法、理、情的统一,面对各类关系复杂的矛盾纠纷,张雪惠熟练运用沟通的技巧和能力,让矛盾双方相互理解、寻求平衡点,最后促成纠纷得到圆满解决,维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结合矛盾预警排查工作、调解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家庭通过家事调解的方式解决家庭矛盾,有效避免家庭矛盾纠纷的扩大激化,使家事调解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更好地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