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钟楼区关于“实施‘一三六’工程 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
发布日期: 2024-04-26    来源:工信局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常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要求,全力建设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聚焦重点、攻坚难点,加快钟楼区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下简称“智改数转”),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指示要求,围绕全市“532”发展战略和我区“都市智造高地”目标定位,加快完善数字产业发展机制和产业生态,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布局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施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生产。

二、发展目标

抢抓“两湖创新区”发展机遇,通过实施“一三六”工程,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到2025年,全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土壤更为厚实,“数字经济先导区”建设成效明显,“都市智造高地”目标初步达成。

——“一个核心目标”:以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为核心目标,高质量推进“数字经济先导区”建设,高站位规划建设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建立以头部企业为引擎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让数字经济成为钟楼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25年,实现全区数字经济规模超5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以上。

——“三大主导方向”:“两新一智”特色产业集群为主导方向,支持骨干企业引进先进智能化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企业生产的融合,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链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水平。

——“六项重要任务”:聚焦诊断分析、技改提升、标杆引领、上云赋智、平台支撑、新基建建设六项重要抓手,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以及数字化转型,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三、主要举措

(一)实现数字经济倍增发展

加快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计划,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将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为全省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创新高地、数字产业发展高地、数字社会建设高地和数字开放合作高地,发挥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对全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到2025年,全区引育数字产业总部企业5家以上,行业知名企业10家以上,集聚300家以上数字经济企业;培育5家以上省内有影响力的信创领域领军企业,建设5个以上信创领域应用示范项目。

(二)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聚焦“两新一智”特色产业集群,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装备三大优势产业,支持其以数字化技术创新为驱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支持链主企业打通供应链价值链,打造更加高效的产业协同体系,重点带动和赋能一批本地上下游企业数字化协同发展,提升本地化配套率和数字化协同水平。到2025年,“两新一智”产业集群“智改数转”成效明显,产业链链主(骨干)企业数量达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80%,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8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90%。

(三)狠抓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1.开展“智改数转”智能化诊断。遴选一批优秀的“智改数转”诊断服务商,免费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诊断,顶层规划“智改数转”。结合钟楼区产业特色和重点发展方向,分行业、分层次推进诊断服务,通过专家深入工位、产线、车间一线的“入驻式”服务,“一企一档”形成个性化诊断报告、帮助企业打通“智改数转”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到2023年,为全区300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免费诊断,其中智能工厂(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诊断超40家。到2025年,累计为全区500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免费诊断,规上企业需诊尽诊,其中智能工厂(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诊断超80家。

2.加强技术装备提升改造。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对生产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建立“智改数转”技术装备提升项目库,对企业智能化设备和工业软件投入,予以一定补助。支持企业研发智能装备,通过组织供需对接,加大本地智能装备在智能车间(工厂)中的应用。到2023年,全区新增“智改数转”技术装备提升项目250个、各级首台套重大装备8个。到2025年,全区累计新增“智改数转”技术装备提升项目500个、各级首台套重大装备16个。

3.强化标杆企业示范引领。建立“智改数转”标杆企业培育库,围绕产业链链主(骨干)企业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体系构建、“智改数转”服务商能力提升三个维度,打造一批“智改数转”标杆企业。通过提升领军型企业的本地化配套率和数字化协同水平,发挥对本地上下游企业智改数转协同发展的引领作用。争创各类国家级试点示范荣誉,打造更多智能车间(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到2023年,新增各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0家、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8家。到2025年,累计新增各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0家、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5家,力争国家级智能制造工厂、灯塔工厂培育取得突破。

4.推动企业“上云赋智”。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以快速响应企业接入需求,持续向全区以及周边地区辐射,推进更多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接入平台。鼓励企业使用工业控制软件、基础云服务、云化工业APP等,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能力向云端迁移,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到2023年,新增7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50家星级上云企业。到2025年,累计新增15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100家星级上云企业。

5.夯实服务支撑平台。引培优质“智改数转”服务商,建立服务商库。鼓励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剥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等业务部门,成立独立法人实体。实施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行动,鼓励重点企业开展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确保中小企业“安全上云”。到2023年,打造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争取1个以上省级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培育省级领军服务商3家、工业信息安全服务商1家、工业信息安全星级安全防护企业10家。到2025年,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争取2个以上省级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累计培育省级领军服务商5家、工业信息安全服务商2家、工业信息安全星级安全防护企业20家。

6.加强新基建建设。统筹布局数据中心、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制造业企业和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应用水平。重点扩大高新园(邹区镇)5G基站覆盖范围,助力农村电商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推进IDC基地集约化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强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应用,实现数据增值。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鼓励标识解析节点运营商开发和拓展应用场景。到2023年,建成5G站点170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超2亿、解析量超1亿。到2025年,建设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1个,5G站点总数达250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超5亿、解析量超2.5亿。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智改数转”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区工信局。经开区、高新园(邹区镇)、各街道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本地区制造业“智改数转”工作,强化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强协调配合,创新工作方法,加快工作推进,确保各项任务按照进度及时落实完成。

(二)加大政策支持。每年区级财政安排“智改数转”专项资金,对智能化诊断、企业上云、智能车间(工厂)、首台(套)等“智改数转”项目,通过有效投入补助、奖励等方式予以支持。加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相关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鼓励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开展“智改数转”。

(三)强化人才支撑。面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加大一流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力度。依托江苏理工等本地高校,加快智能制造人才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多措并举提高毕业生留常比例。组织企业参加总裁班、精英训练营,重视新生代企业家成长,培养造就一批掌握现代经营理念、具有全球化视野、数字化转型能力的领军企业家。

(四)抓好跟踪落实。经开区、高新园(邹区镇)、各街道要加快制定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全力推动各项指标任务落实。加强监督考核,保证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实惠。建立完善数字经济统计分析制度,重点开展制造业“智改数转”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