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内容
一、编制背景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在调研分析钟楼区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和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要求,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编制本规划。
二、主要内容
(一)规划概要
《规划》共分五章二十一节:第一章为“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主要由建设基础和存在问题与机遇挑战等2个小节组成。第二章为“规划总则”,主要由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规划目标和建设指标等6个小节组成。第三章为“规划任务与措施”,主要由生态制度体系建设、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生态空间体系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生态生活体系建设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等6个小节组成。第四章为“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主要由工程内容与投资估算、效益分析等2个小节组成。第五章为“保障措施”,主要由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监督考核、优化资金统筹、强化科技创新、推进社会参与等5个小节组成。
(二)规划目标
总目标:紧紧围绕长三角“中轴枢纽支点、都市智造高地、运河文创名区、生态宜居家园”总体定位,分阶段推进钟楼区生态文明建设。到2030年,生态空间更加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蓝天白云、水清岸绿成为常态;绿色生产方式广泛形成,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活环境更加宜居;现代生态文化得以弘扬,建成具有钟楼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钟楼。
近期目标(2023-2025年):建成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远期目标(2025-2030年):建设成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各项指标全面优于国家考核标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钟楼样板”。
本次规划指标体系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建设指标》设置,包括目标责任、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制度五个方面19项约束性指标及6项参考性指标。
三、主要任务
1.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坚持巩固、完善发展、遵守执行生态文明制度,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为重点,全面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落地,有效落实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逐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推进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全过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机构设置协同化、监管体系系统化、管理过程精细化、监管操作规范化、管理载体智慧化、价值实现市场化等。
2. 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深入实施“水、气、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PM2.5浓度下降幅度、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提高幅度、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幅度达到上级规定考核要求,生态质量指数保持稳定,物种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无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3.生态空间体系建设。以改善生态系统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科学规划生态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治理,深入推进生态绿城建设,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构建生物多样性网络,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4.生态经济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数字经济为优势,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产业生态转型和结构升级步伐,促进绿色发展。控制与提升单位GDP能耗、水耗、用地效益以及降低碳排放强度,推进企业达标排放、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加强园区循环化改造、生态种养模式推广、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化肥农药总量控制等。
5.生态生活体系建设。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形成布局完整、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资源高效利用,打造生态系统平衡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立足钟楼乡村地区资源特色、地域禀赋、产业优势和人文特征,推动生态、产业、文化、社会治理、人居环境、配套设施的全面提升,构建业兴客旺、村美人和、绿色生态的乡村图景,争创江苏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常州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鼓励生活方式生态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变。
6.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生态理念,培育现代生态文化品牌,建设生态文化载体。举办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积极传递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深入推进公众、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唤起向上向善的生态文化自信与自觉,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重点实施包括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以及生态文化六个体系建设工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严格监督考核
(三)优化资金统筹
(四)强化科技创新
(五)推进社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