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西林街道将主动融入“532”战略和“四大功能区”建设,以更新面貌、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动经济发展、城市建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自身建设,在钟楼建设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中展现西林新作为,努力实现“阳光西林、你我同行”的美好愿景。
一、立足培优培强,在动能转换中构建产业新体系。
加快先进制造业迭代升级。坚持扩大增量与优化存量两端发力,做强主导产业链,全力提升工业经济能级。整合优化各类政策资源支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推动宏巨科技、嘉恒橡塑、纳乐科思等骨干企业扩大产能、开拓市场,迈向更高层次。深入挖掘创新资源,加大梯队培育力度,着力打造创新型企业“西林板块”,力争新增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智改数转诊断企业5家,星级上云企业2家,智能车间2家。
加速现代服务业提档扩容。抢抓中吴大道西延战略机遇,借时借势提能级,着力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在发展壮大国药控股常州医药物流中心的同时,主动谋划常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企业+项目新思路,联合新运集团重点招引一批供应链枢纽企业,以头部企业吸引更多链上企业落户新运智慧冷链产业园。以发展新型消费服务业为抓手,大力发展市场楼宇经济,完善整体规划,优化经营业态,推动中天凤凰汽配城、新阳光食品城繁荣兴市。依托中吴广场盛大开业,打造区域消费中心、活力商圈,带动西林片区商贸业层次整体提升。
加强低效载体盘活利用。坚持以治提质,强力推进“危污乱散低”专项整治,强化“厂中厂”“园中园”入驻企业监管,进一步摸清低质企业、闲置土地、低效厂房“家底”,加大“两河两桥”片区低效载体腾退力度,力争全年腾退10000平方米低效厂房,导入更多优质项目,实现挖潜置换、腾笼换鸟。努力盘活美吉特、绿美艺等存量空间,发展与城市形态相适应的产业,打造1—2个示范园区。
二、实施引新建新,在双招双引中培育发展新动能。
提质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常州•集电传感产业园项目,力争上半年实现开工建设。积极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培育和催生更多市场主体,年内力争法人企业突破3000家,“四上”企业突破180家,实现引企、引资和引税同步推进,为稳增长、稳就业提供坚实支撑。
提速项目建设。优化“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以快进之势推进中吴大道西延智慧快速路、华林东路、童子河南路、冠英路等7条重点道路建设,以抢先之势推进常州•集电传感产业园、智荟港•绿美艺科技型产业园等多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提标营商环境。组织开展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等活动,搭建银企交流沟通平台,支持宏巨科技、美康源医疗科技等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帮助企业对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搭建供需“直通车”。
三、坚持品质品位,在精建细管中塑造城市新形象
坚持精心规划。加速完成《西林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明确未来西林土地开发利用、功能配套分布、产业布局升级的路径。抓紧启动“两河两桥”片区产业用地区域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保障优质项目用地需求。
聚力精品建设。加快推动“两河两桥”片区道路、皇粮浜片区跨南运河桥梁、西林实验学校改扩建工程等更多西林发展急需、群众所盼的功能配套落地实施。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充分利用城市空地,合理布局口袋公园、滨河绿道。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精心抓好三八河水环境整治,做好沿河截污纳管工作,确保辖区河流水质持续改善。
规范精细管理。常态化开展建筑乱建乱占、种植乱耕乱栽、摊位乱摆乱放、垃圾乱堆乱倒、车辆乱停乱行“五大专项整治”,通过“清理一片、提升一片、巩固一片”,全面提升辖区环境面貌。
四、聚焦共建共享,在固强补弱中绘就幸福新画卷。
办好民生实事。全面启动“信托制”物业改革,实现安置小区全覆盖。深入推进安置房权证申领工作,在提速东岱家园、华林家园一期、西林家园一期办证的同时,分类分期、分批分步启动剩余安置房小区办证工作,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优化公共服务。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全力确保皇粮浜教育港实验学校和幼儿园年内封顶,加快启动紫荆小学开工建设,驰而不息推动“教科院”优质教育品牌在西林发展壮大。以栖西人才社区为“小切口”,全方位延伸人才公寓“服务链”,让更多青年才俊爱上西林、栖居西林。聚焦“一老一小”,创新打造更多惠民服务品牌,不断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塑造文化品牌。擦亮“椿芳”品牌,依托椿芳文化艺术节、西林公园桂花节等平台,开展文艺演出、阅读分享、模范宣讲、传承非遗、公益讲堂等特色系列活动,打造西林文化IP。统筹抓好康王芝麻糖、银丝面等非遗资源的活化利用,用市场眼光、产品理念打造文化标识,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
五、发扬群策群力,在风险防范中探索治理新路径。
理顺治理机制。加快完成朱夏墅村撤村转居工作,坚持依法依规、稳妥有序推进张家、马家撤村建居工作,推动紫荆社区和凌家村、华林社区和邹傅村尽快实现村居融合。依托泰盈社区、中吴社区,谋划打造有影响、有地位的治理品牌。
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征收搬迁、房地产、企业欠薪等重点领域,融合研判警情、访情、舆情“三情”,加强预警监测、风险防范。
筑牢安全底板。强化“100-1=0”的风险意识,重点抓好建设项目安全施工监管、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城镇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完善风险闭环管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夯实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