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动态>>司法局>>内容
基层立法联系点虽“小”,却承载着汇聚民意民智的“大担当”。南大街司法所用好“点、面、体”三字金诀,积极参与南大街街道立法联系点从征求立法建议的“单一功能”,向发展基层民主、促进社会治理的“多功能”转变。
在“点”字上求突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按照市人大部署扎实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南大街司法所参与制定《南大街街道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明确解读学习、意见征询、法条反馈等7项标准化流程,推动联系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二是优化组织保障,建立以人大街道工委主任为负责人,以民意采集、立法检测等队伍,律所、社区等单位为主要支撑的组织体系,下设办公室。三是搭建履职平台,建立全区首家律师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在8个社区代表联络站设置“立法民意采集点”,与东晟律所等4家单位达成合作共建意向,发展多家属地企业密切协作,打造形成“1184N”全覆盖履职平台,让工作触角直达社会“神经末梢”。
在“面”字上求拓展。“欲先称其器,必先承其重”,南大街司法所利用贴近群众、熟悉群众的优势,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政府立法工作。一是织密履职网络,建立由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和居民群众组成的立法民意采集员队伍,延伸联系点履职触角,扩大民意、民智采集渠道,增强立法意见征询工作质效。建立3支由“三官一律”组成的立法检测队伍,更好发挥联系点服务立法、推进守法、促进社会治理的作用。二是畅通工作渠道,在“百年南大街”公众号设立立法民意收集专栏,为群众发声开辟专门通道。通过微信群征求立法意见,与群众保持实时互动。线下发布立法意见征询通告,组织专题意见研讨,鼓励群众各抒己见,充分吸纳民意。三是成立专业智库,组建专家咨询团队伍,目前已聘请10名专家,通过建立联系,实现资源共享,推进立法建议征集的广泛性与有效性结合。2023年以来,高质量配合完成《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常州市河道管理条例》《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多部法规草案决定的意见征询,归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31条。
在“体”字上求融合。“大事必作于细,难事必作于易”,南大街司法所把联系点工作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打通了政府立法民意采集的最后一公里。一是载体功能融合,立法联系点与民情工作室、商事调解工作室、共建共享,立法民意采集点与社区代表联络站“一体两翼”,大幅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民主民意表达更加畅通。二是体制机制融入,把立法联系点与居民议事坊、街道议政会、网格化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让一条条“接地气”的意见建议写入法律法规、被政府所采纳、为群众所信任,为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注入新动能。三是工作模式融通,结合立法座谈和立法后评估等工作,不断拓宽群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以司法所为平台,依托司法所法律骨干,将碎片化的意见进行过滤、整理、汇总和分析,保障社会各方有序参加立法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提出意见建议的质量。(卢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