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荷花池街道始终围绕市“532”发展战略和区“四大功能区”建设部署,紧扣“老城复兴样板区建设”发展主线,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治理效能提升,努力争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围绕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增添新动能。经济指标稳步增长。1-5月,规模工业总产值1.75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全区第一,半年度预计增长11.4%;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8亿元,同比增长15.1%,1-6月预计完成15.09亿元,同比增长10.47%。3个区重点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额2424万元。招引数字经济类企业3家,预计6月新增税收100万元以上企业2个,新落户首店首牌1家,储备首店首牌4家,7月预计可上报2家。实际到账外资6万美元(冰喜商贸增资)。楼宇经济盘活做优。持续推进存量载体盘活更新,截至5月盘活楼宇15幢,盘活面积约5.09万平方米,新增列统项目3个,预计投资约9500万元。截至4月底,重点商务楼宇实现税收8822.86万元,占街道入库税收比重的65%。其中税收500万元以上楼宇7幢,千万以上税收楼宇3幢。打造荷花池街道楼宇企业信用智慧管理平台,深化“信用+楼宇”管理模式,有效识别企业信用状况和楼宇综合情况。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协助企业申报各类荣誉,天利智能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已通过省工信厅推荐,常州大数据获评2024年度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企业获评创新型中小企业。积极对接引育科技型、创新型项目,申报市第二十五批“龙城英才计划”项目4个,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7人。核心商圈焕然新生。“大庙弄·青年里”街区顺利开街,火爆出圈,“今晚,老城厢钟声再响起”“大庙弄·青年里开街”等获《常州日报》头版聚焦。大庙弄街区落户14家潮流主理人品牌,主打老城厢常州菜的柒喜餐厅、尽显非遗魅力的狄静乱针绣大庙弄馆、以香奈儿全系中古为亮点的熊猫中古店等一开街即引爆热潮。北大街商圈引进海鸥手表、柿、玖号小酒馆等多家网红品牌,进一步扩大带动效应。主力商家陆续推出野餐露营、时装走秀等30余场促消费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聚力建管并举,老城风貌增添新魅力。稳步推进旧改工程。老旧小区改造五期项目基本完工,今年上半年完成安装2100个非机动车充电端口,推进5处居民服务用房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同步开展“回头看”,实施道路改造提升、道板改造提升、原西新桥派出所改造、宣传设施提升等工程,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有序排查次新小区。经全面摸排,共发现8个次新小区存在消防系统问题,77台电梯使用年限超过20年及以上,5个小区的87台电梯目前无专项维修资金覆盖保障。通过协调攻坚,玉隆花园原有消控主机损坏问题已完成维修并投入使用,其他消防设施维护改造正在稳步推进,荷花池公寓、玉隆花园已更换电梯12台,其他年份较长且故障率高的电梯日常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持续攻坚污染防治。强化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建设,高质量办结环境信访线索20余条,办结率保持全区前列。加强监测点周边巡查,目前累计降尘监测均值全区第一。
坚持以民为本,精益打造幸福新场景。着力深化社区创建。8个社区品牌效应不断凸显,省政协、省委社工部调研考察西二社区基层治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机一、机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完成,软硬件设施整体升级。社工培养不断优化,以青荷课程为载体,打造全员全科的高素质专业化社会工作者队伍。民生保障普惠兜底。开展困难群体精准救助,对符合政策帮扶条件的157户困难居民,依法依规快速实施保障。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上门探访率达到100%。优化跨区老年助餐服务,推行智能化结算方式,最大化满足老年人需求。街道“众心·爱荷”综合为民服务中心6月底开园运营,提供“助餐+助残+养老+托育”一站式便民服务,实现“老幼残共托、全龄共养”。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提速建设综合文化站,积极参与江苏省特级文化站评级工作,目前已通过市级验收。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协助上级完成2024钟楼区马拉松比赛、钟楼区端午龙舟赛、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等精彩赛事,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97场。壮大非遗传承队伍,协助1家企业及5位居民申报钟楼区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项目及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守底线筑防线,基层治理绘就新画卷。维护社会稳定。完成重要时间节点维稳任务,连续7年保持国家信访局“零登记”。优化街道“荷小司”民情工作室、荷花池社区“三合一”工作室等载体,1-5月成功化解原正方地块长达15年的信访积案1件、各类信访案件27件,调解矛盾纠纷466件。坚持“线上+线下”“警格+网格”双联动推进“全民反诈”和反邪工作,街道反诈宣传知晓率名列全区首位。提升管理水平。深化巡查整改快速反应机制,一季度城市长效考评位于全区前列。推进执法进小区落地见效,整改锦江丽都、芦墅广景苑等重点小区环境脏乱、杂物堆放等问题200余处。开展市容类环境提升整治20余次,整改市容乱象600余处。紧抓安全工作。高标准完成253家市系统待入档企业核查、入档工作,小场所信息采集核查率率先突破90%。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重点检查“九小场所”220余家,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140余条。多部门联动解决天王堂新寓人防空间违法占用19处。有序推进打通“两个生命通道”及“拆窗破网”工作,督促38家单位完成消防通道整改,拆除违规设置的铁栅栏、防盗网、广告牌约430余平方米。
夯实基层党建,提质强能注入新活力。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开展集中学习5次,强化“关键少数”的引领带动作用。发布荷花学苑云端微课13次,积极推动“两新”党组织与属地社区党委结对共学,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实境教学3次。筑牢一线过硬战斗堡垒。有效发挥“人文荷花”党建联盟作用,新增常州市红十字会、国网城区供电服务中心2家党支部。构建“1+8+N”的家门口10分钟党群服务覆盖网络,在全区率先实现网格党组织覆盖率100%。抓好干部选育管用工作。加大街道中层干部选拔培养力度,调整干部1批次,涉及街道机关干部10名,提拔担任街道机关中层正职3名、中层副职1名,聘用三级岗3名。坚决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作风建设督查7次。实施“廉风进岗”专项行动,排查廉政风险点101个,制定防控措施120条。打造“‘老字号’廉盟”,开展“老街新生 活力廉盟”等各类清廉文化活动,为发展注入“廉动力”。奋力唱响荷花主旋律。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围绕全年重点工作,在各级主流媒体上刊发新闻报道80余篇。开展送卫生健康、送温暖平安、便民利民等系列志愿活动20余场,惠及群众2000余人,推动主流价值深入人心。
同时,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项目储备匮乏;干部队伍断层现象较为严重;小区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统筹资源力推经济繁荣。解锁商圈流量密码。以大庙弄街区为核心,凝聚新世纪商城、九序世家、正方汇等综合体影响力,扩大街区辐射范围,有序推动周边载体改造。持续优化街区业态品牌,引导招引高端餐饮、创新零售等知名首店首牌入驻,实现民居商业与大庙弄商业联袂发展。积极谋划大庙弄街区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示范步行街,开展各类沉浸式、互动式特色文化活动,打造电视塔灯光秀、中山纪念堂小剧场等网红打卡点,彰显街区文化底蕴。挖掘楼宇经济增量。对辖区内62栋重点公共建筑进行全覆盖走访调研,动态更新闲置空置楼宇载体、沿街商铺等资源底数,进一步实现对楼宇载体的精准画像。根据楼宇定位,加强与华泰证券沟通交流,合作创设项目路演中心,针对性招引一批证券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电子大厦。围绕西横街10号创意产业园发展规划,积极与常州广电对接,引导园区主体对现有入驻企业进行梳理,助推园区产业升级。此外,将逐步对港龙尚层等载体的公共区域、空置办公场所进行改造,提升招租吸引力。加速项目“双进”步伐。坚持“一盘棋”理念,统筹资源抓招引,主动对接城区组团招商信息,动员街道上下挖掘招商线索,快速匹配载体与相关信息,推动各类资源落地落实。重点关注原农工商超市、正方汇5号等载体,持续跟踪服务好在谈项目。合力深入抓推进,定期深入项目现场,积极对接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需求,确保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原则,畅通与企沟通渠道,分层分类召开重点行业企业座谈会、培训沙龙、下午茶等活动,找准企业发展症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切实举措彰显老城新貌。不断夯实旧改成效。聚焦小区实际情况,做到基础类项目应改尽改、完善类项目能改则改,着力解决部分小区屋面漏水及阳台落水管缺损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计划7-9月实施改造。深化排查整治,围绕老旧小区监控设施缺少、非机动车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完善小区车库长效管理机制,增设消防喷淋、消防箱、门禁系统、充电桩等设施,破解改造难题。持续推进信托制物业。始终聚焦提升物业服务企业水平及化解业主、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矛盾这两个重难点,充分尊重群众需求与意愿,鼓励优质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竞聘。针对性做好宣传工作,对业委会、物业服务公司、热心业主代表等高频次开展现场宣讲、模拟路演、专家授课等,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确保导入工作按时序稳步推进。共建美丽宜居环境。常态化开展“扫街”行动,重点整治“边界地”、菜市场和项目周边市容乱象,严防问题反弹回潮。根据“网格巡查进小区—物管监督促提升—行政执法为保障”的管理体系,合力破解小区内多方治理管理难题。严格按标准开展新开餐饮店环保调查,定期开展餐饮油烟全覆盖巡查及“回头看”专项检查,助力大气质量再提升。
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持续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稳妥推进社会保险精准扩面,健全重点群体参保机制,加快实现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坚持就业优先,加强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打造北大街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持续扩大街道综合为民服务中心影响力,推进人人食堂建设,争创省级残疾人之家、省级普惠托育园,让“一老一小一残”获得感成色更足。公共服务优质优享,协助街道老年大学创建常州市优质老年大学,以老年教育“小切口”实现老年人幸福感大提升。持续擦亮文商旅融合品牌,以大庙弄为轴心,办好“老字号奇妙夜”、“你好!北大街”等商圈主题活动,做好“秋白故里 红色传承”江苏省第二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的验收工作,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激发龙城中心商圈活力。
坚实守护社会稳定防线。全力深化平安荷花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党政领导信访包案作用,实行一案一策,主动对接市、区等相关部门,推动信访积案化解。抓好关键时间节点的重点人员稳控工作,确保平稳可控可化解。进一步发挥街道“一站式”矛调平台作用,完善街道、社区和相关企业调委会建设,高效快速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切实提高网格治理水平。深化网格信息联动处置机制,对巡查发现的情况及时上报处理,城管加强新开店铺的门头审批监管、安监环保强化对餐饮类店铺在用电、用气方面的事前指导等,进一步服务居民和解决各类安全隐患。结合实际完善网格考核细则,督促社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确保制度化巡查到位,减少信息回流。全面织密安全生产网络。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统筹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推进社会面小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打好安全生产攻坚仗。探索老旧小区“智安”社会治理新路径,打造“公共安全防范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多措并举深化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基础。紧扣大庙弄商圈等中心重点,探索建立党建引领街区协调发展模式,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红网党小组”四级基层组织体系,引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有关功能,推动打造老城复兴“初心会客厅”。加快街道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培养,深化“三项机制”,建立“导师帮带”“多岗锻炼”制度,抓好社区“两委”班子和社工队伍建设。守牢思想阵地。持之以恒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强化理论武装。加强“人文荷花池”公众号等网络阵地管理,聚焦“老城厢复兴”“老旧小区改造回头看”“信托制物业”等主题,确保正面宣传、正向引导。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充实壮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助力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涵养廉政生态。理清常态化廉政风险点,完善预防廉政风险的制度和措施。加强和改进作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顽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做实专项监督,聚焦农贸市场、居家养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抓违纪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分层分类 精准滴灌”廉洁教育,营造学廉、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