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荷花池街道紧紧围绕全区“四大功能区”建设总体部署,充分挖掘利用中心城区的综合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在城市更新、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党建引领等重点工作中拓思路、求创新、谋突破,突出精准化发力、项目化推进,全面建设“活力老城厢、精致会客厅、幸福荷花池”。
(一)新与旧更替,催旺城市“烟火气”。加速商圈升级。有序推进大庙弄片区商户品牌落户,街区现完成招商5330㎡,签约率75%,签约品牌17个,包括山住茶、趣茶手作、生火火等首店首牌。自开街以来,组织开展老字号奇妙夜、戏曲周、入秋养生局、非遗体验等文商旅活动10余场。据不完全统计,7月至今街区累计客流约11万人次,商户总营收约856万。开展旧换新补贴活动4次,动员周边零售企业更新品牌,截至目前,主要商业载体更新品牌50余家,有效促进商圈繁荣。加速城市更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五期工程收尾,完成2100余个非机动车充电端口安装和通电、5处居民服务用房适老适幼化改造、33个道闸安装和调试,并同步开展“回头看”,分类分批推进玉隆路红壁弄、北直街道板等查漏补缺工程,巩固改造成效。推进中吴大桥体育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对原体育设施整体更新,同时增设半场篮球、滑板泵道乐园等,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加速环境提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截至10月底,开展市容类环境提升整治30余次,规范市容乱象900余处。强化建筑垃圾监管处置,开展夜间清运车辆巡查监管8次,规范未备案建筑装修垃圾运输行为20余起。深化综合执法进小区,整改重点小区环境脏乱等问题300处,并坚持服务与执法相结合,让小区执法更有温度。持续加强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办结平台环境信访线索50余条。
(二)大与小并重,留下浓厚“人情味”。抓好社区建设。优化社区硬件配置,完成机一、机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升改造。深化街道总品牌五色“荷”伙人及各社区建设品牌,举办“汇聚五社力量·荷韵共筑和谐”社区建设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结对仪式。以“青荷学堂”为载体,搭建社工培育平台,获钟楼区全科社工(网格员)业务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提升民生福祉。创成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开展“荷暖少年”未成年人品牌保护活动8场。创建全国老年心理关爱行动项目,探索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新模式。围绕养老、托育、助残服务一体化,整合闲置资源,打造“众心·爱荷”综合为民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开展多元化服务活动100余场,服务约3000人次,相关做法在《新华日报》刊登。优化物业管理。西新桥二村作为第一批试点小区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物业矛盾总量较同期下降65%,全年创造停车及各类收益近80万元,为每个楼道配置灭火器260个。同批导入的春天花园物业费收缴率由84%上涨至91%。在汲取西二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街道信托制物业导入区级目标7个(街道自定目标8个),其中北新巷小区、银苑小区等7个小区已导入成功,天皇堂新寓已完成居民跑票,正在推进物业选聘工作。
(三)质与量齐抓,跑出发展“加速度”。聚力提指标。1-10月,规模工业总产值预计3.14亿元,制造业投入预计600万元,均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纳入核算重点服务业营收预计11.38亿元,同比增长4.2%;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25.09亿元,同比增长1.5%。协助企业申报省市区级各类荣誉、项目31个,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家,入选龙城英才项目2个,14家企业获评科技型中小企业,常州数据科技获评2024年度江苏省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常州化工设计院获评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天利智能认定为省三星级上云企业。发力强项目。项目建设方面,全年列入区重大项目3个,其中大庙弄文商旅商业中心项目、2024年中国联通“数智融合”网络工程项目8月已竣工,美居轻奢文旅酒店项目加快推进中,截至10月已超额全年投资计划。老旧小区改造五期续建项目、鸣珂巷幼儿园续建项目目前已近完工。项目引进方面,零地增效项目、数字经济项目、科小招引已完成年度任务,招引首店首牌6家,入库税收超100万元以上企业2家,有效项目信息推送完成3个,实际到账外资总额完成11万美元。全力优服务。聚焦楼宇经济领域,搭建楼宇企业信用智慧管理平台,深化“信用+楼宇”管理模式,高效对楼宇和企业信用进行等级评定和风险划分。全年走访楼宇200余次,覆盖企业300余家,分层分类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沙龙等主题活动3场,协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30余个。协助中小微企业争取金融机构信用贷款支持,目前共收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20余家,常州青旅、鼎昂金属等企业已对接银行上门服务。竭力聚人才。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依托街道人才工作专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有效申报国家引才“五大计划”6人,协助企业申报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1人。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公寓服务赋能年”工作要求,针对人才公寓累计开展消防安全检查10轮,持续深化“荷管家”服务品牌,充实“人才礼遇清单”,助力老城厢人才优居工程再添新亮点。
(四)稳与进共治,夯实平安“强基石”。网格管理不断完善。强化基础支撑,编印街道《网格一本通》,全面梳理、动态更新网格内各类基础信息;制定《网格重点事项流转单》,1-10月流转处置重点事项52件。在全区率先创新开发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巡访打卡”管理模块,重点关注低保、孤寡、困境儿童、精神障碍等四类重点人员,做到“四必到五必访”。创新实施“五环”工作法,截至10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次,摸排涉及各类保健品销售、老年旅游的店铺信息200余家,联合市监、公安等部门筛选出高风险商家,依法查处关停诈骗店铺7家。矛盾化解成效显著。以街道“一站式”矛调中心为引领,指导8个社区建成社区“一站式”矛调站点,充实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队伍。充分运用“123”工作法、党政领导信访包案制,1-10月成功化解重大信访积案2件、各类信访案件67件,调解矛盾纠纷643件。密切关注重点人员动态,确保将信访矛盾稳控在当地,连续7年保持国家信访局“零登记”。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全覆盖检查23家危化品经营单位,完成253家待入档企业核查、入档工作。重点检查“九小场所”320余家,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210余条。督促63家单位打通“两个生命通道”,累计“拆窗破网”35处约450余平方。
(五)点与面兼顾,筑牢党建“硬堡垒”。建强组织体系。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书记讲专题党课”、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等系列活动。有序新增、改造一批功能多元的党建阵地,逐步构建“1+8+N”的家门口一刻钟党群服务覆盖网络,在全区率先实现网格党组织覆盖率100%。依托“人文荷花”党建联盟,吸纳供水、供电等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累计党建结对147家。文商旅融合发展。紧抓“大庙弄·青年里”开街契机,用好瞿秋白等红色资源,打造“人文荷花 红映城厢”党建品牌,发布3条老城厢研学路线。打造商圈党建共同体,组建初心会客厅党员先锋服务队,红色帮帮团助企成员常态化进企业实地开展党建指导、助企纾困。锻造过硬队伍。出台全新“荷花学苑”实施方案,累计发布“荷花学苑”云端微课63次,覆盖500余人次。强化中层选任,调整干部1批次,涉及机关干部10名,提拔担任街道机关中层正职3名、中层副职1名,聘用三级岗3名。重视一线历练,选派37名年轻干部作为网格联络员,参与安全生产、信托制物业导入等一线火线实践。深化宣传引领。建立健全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做好应急预案,有效处置网络舆情15起。定期开展理论宣讲,举办学习达人挑战赛、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活动,营造良好理论学习氛围。紧扣亮点工作,在主流媒体上刊发报道120余篇,幸福天年老年公寓“AI养老”获《人民日报》海外版点赞。在全市率先开展“一站一码”试点工作,探索个性化点单志愿服务新途径,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强化监督执纪。做深日常监督,开展作风建设督查8轮次,全力保障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落实专项监督,锚定居家养老援助服务领域3个监管“靶点”,紧盯“众心·爱荷”荷花池街道综合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大庙弄片区整体改造升级等重点项目,助推重点工作起势见效。
此外,人大、政协、工会、团工委、人武、退役军人、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也取得了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