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高新园(邹区镇)、各街道,区各办局、直属单位:
为确保全面实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完成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对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进行了责任分解。现将相关分解落实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项目化推进,清单化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附件:1.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表
2. 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表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
2023年2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表
序号
目标名称
工 作 标 准
区政府
分管领导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1
主要预期目标
发展为要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王旭锋
发改局
经开区
高新园
(邹区镇)
各街道
统计局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
财政局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
吴 伟
商务局
(5)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
(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
(7)主要污染物减排、单位GDP能耗下降,大气、水环境质量改善完成市下达任务。
谢志诚
工信局
生态环境局
(8)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应急管理局
项目为王
(9)新增超30亿元或3亿美元产业项目2个以上,超10亿元或1亿美元产业项目6个以上,超3亿元或3000万美元产业项目12个以上。
(10)新增入库省重大项目3个以上、市重大项目7个以上,区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
创新为先
(11)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4%。
科技局
(1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
(13)新增上市企业2家。
金融局
(1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43.5件。
市场监管局
(15)“揭榜挂帅”科技成果转化8个以上。
(16)新增“四上”单位300家以上。
2
高标准推进“四大功能区”建设
老城复兴样板区建设
打造“吸引人”的人文城厢
(17)开工建设大观楼、止园,加快建设季子文化展示中心,系统谋划三堡街—西直街、锁桥湾、南河沿三大历史地段,推动老西门焕新亮相。
王行杰
住建局
五星街道
永红街道
南大街街道荷花池街道
(18)加速大庙弄街区闲置资产盘活、整体招商运营,建设龙城青年邻里中心、常州之心等特色项目,实现开街运营。
(19)推进航仪厂等项目建设,让工业遗存重现活力。
(20)充分利用瞿秋白、盛宣怀、唐荆川等历史名人资源,依托运河沿岸篦箕巷、毗邻外专驿站等载体,举办国潮市集、赛艇等文旅活动,推动三堡街等运河沿线特色街区持续走红,做亮做强“‘钟’于等到你”品牌。
胡金芳
文体旅局
打造“集聚人”的活力城厢
(21)系统谋划南大街片区业态转型,加速推动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向中心商圈回流,推进电竞俱乐部落地,带动步行街人气回升。
(22)整体串联南大街地下空间改造运营、新世纪立面提升和品牌升级,改造亚细亚现代影视城,实现南北大街、地铁沿线一体发展,重塑中心商圈新优势。
(23)引进康睦家居、怀石料理等首店首牌22家,引导商家参与米其林、黑珍珠餐厅评级,持续擦亮“江南美食之都”城市名片。
(24)支持百货大楼业态调改,以购物街、老字号等特色商业活动塑场景、造爆点、振消费。
打造“留住人”的品质城厢
(25)深化五星、永红、南大街、荷花池等老城街道联动发展,资源要素优势互补,打造宜居宜业新环境。
(26)完成电子新村等20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14个深度危旧和配套严重不足散居住宅整治,提升改造广化街等4条道路。
(27)亿蜂创新基地、南大街智汇园等双创载体新增入驻企业145家。
(28)以吾悦国际、嘉业国贸等骨干楼宇为牵引,打造税收千万以上楼宇13个,新增“四上”楼宇企业35家、“四上”园区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龙城英才项目9个,招引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
人社局
数字经济先导区建设
提升项目支撑力
(29)聚焦大数据应用与服务、智能制造、智能终端等领域,招引龙头型、总部型、引领型数字经济项目10个、专精特新项目3个以上,德国高端电机等完成签约落地。
(30)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新入驻企业50家,税收超2亿元;新增超30亿元或3亿美元产业项目1个,超10亿元或1亿美元产业项目3个,超3亿元或3000万美元产业项目6个,其中,投资超1000万美元制造业项目2个。
(31)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黑溪等24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京东智能制造产业园等14个项目竣工投用。
提升产业带动力
(32)围绕经开区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以云汇数、以数兴产”创新实践,“常州工业云”新增农业、服务业等细分领域应用场景3个、上云企业12家。
(33)“江苏卫生健康云”完成全省公立医疗机构接入全覆盖,重点在AI影像、保险服务等领域培育创新主体30家。
卫健局
(34)持续扩大“常州政务云”覆盖面,助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
(35)抢占“智改数转”新赛道,支持格力博、精研科技等链主、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转型,引育优质智改数转服务商2家,完成50家重点企业智改数转诊断,培育省市智能车间(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家,数字经济产业营收增长35%以上。
提升创新驱动力
(36)坚持“稳存量、提增量”培育方针,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招引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49.2件。
(37)积极构建引才聚才高地,搭建校企合作、招才引智、成果转化平台,引进领军型数字经济人才8人以上。
(38)强化创新平台支撑力度,省级信创先导区通过中期验收,打造大数据产业园科创综合体,提升园区品牌影响力。
(39)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工作机制,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踊跃揭榜、联合攻坚,确保技术攻关项目5个以上。
提升园区承载力
(40)全力推进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分片、分批建设,完成运河北数智制造园控规调整和岩松、品通等地块土地整理。
资规分局
新运集团
(41)深挖“零地增效”空间潜力,实施“零地增效”项目10个,推动卓联新动力、君迪晟等项目竣工投产,新增载体16万平方米,完成联东一期主体验收和部分交付使用。
(42)开工建设梅花路等4条道路,童子河西路、玉兰路跨童子河桥梁竣工通车,推进童子河绿廊至有迈“绿动”空间落地,加快完善商业商务综合配套,打造一流产业承载环境。
“两湖”创新先行区建设
以规划引领拓宽交通框架
(43)系统编制全域村庄、公共交通布局、通信基础设施等重点规划,完成邹区镇控规修编,加快融入省、市重点规划体系。
(44)积极向上对接,争取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K2线沿邹区走线以最佳方案落地。
(45)加快推进常泰铁路、中吴大道西延、美宜佳北侧地块等项目征收拆迁,做好腾龙大道配套综合管线迁移,积极配合腾龙大道钟楼段、中吴大道西延开工建设。
西林街道
(46)加快建设振中路桥、腾达路等交通要道,逐步完善融入“两湖”、贯通全域的交通格局。
以项目“双进”补齐产业短板
(47)聚焦高新园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创资源不足的短板,抓好项目资源导入。
(48)利用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载体,围绕东久新宜等产业链核心企业,全力引进符合产业导向的高质量项目。
(49)新增超30亿元或3亿美元产业项目1个,超10亿元或1亿美元产业项目3个,超3亿元或3000万美元产业项目6个。
(50)推动美宜佳、裕兴四期纳入省重大项目库,新增市重大项目3个以上。
(51)扎实推进“招推服”一体化,着力破解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确保重点产业项目全部达到时序进度,以更多高质量项目支撑区域发展。
以载体建设提升创新能级
(52)围绕省高新区三年创成目标,对标对表、全力推进,以高品质园区建设为“两湖”先行打下坚实基础。
—
(53)加快启动高新园“生态科创走廊”方案设计,打造形态高端、业态高新的无边界产业园区,鼓励引导企业将用地成本转化为科研投入,带动产业、创新、人才协同发展。
(54)做强科创载体,新增省级“一室两站三中心”3家,新建、盘活各类载体10万平方米,推动博济·邹区智研谷创成市级孵化器,积极促成清流环保创成省联合创新中心,支持巨弘捆带、中稀稀土等企业创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5)深挖培养细分领域“小巨人”“潜力股”,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招引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
(56)积极布局功能完善的邻里中心、人才公寓等田园栖居创新空间,开工建设邹区生态产业园,华威创智园竣工投运。
组织部
以环境整治夯实发展根基
(57)完成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销号。
(58)深化“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完成10个灯具行业片区整治,清退企业150家,打造灯具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金狮焊材灯具园、高新园工业生态承载区等现代化灯具园区,完成原华日升厂区提升改造,引进优质龙头企业,实现灯具行业销售额突破130亿元。
(59)加快打造岳津河生态绿水廊道,全力推进岳溪河、向阳河等水环境整治,建成投运邹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项目,确保行政村污水治理率达90%,切实把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各领域、全环节。
乡村振兴实验区建设
推进产城融合
(60)开展全域农业产业规划研究,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统筹布局智慧农业、研学基地、乡村文旅等一二三产融合项目,让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
农业农村局
(61)全力推动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着力破解土地权属、分配、使用等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62)培育农业电商13个,实施王婆精品水果供应链等现代农业产业项目4个,持续壮大都市型农业。
(63)放大新孟河大闸蟹、玉蝶萝卜干等品牌效应,加快农创工厂、亚夫生态稻鱼基地等成熟产业项目落地。
(64)高质量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提升450亩高标准农田产出效益,确保播种面积与产量双增长,切实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推进产教融合
(65)持续开展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建设,以殷村职教园为中心,加快推进工贸技校项目,航空技校开学投用,积极对接常州卫生学校等项目,不断发挥职教资源集聚效应。
(66)谋划建设邹区农业创业基地,培育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1个,进一步营造产教融合良好氛围。
(67)以职教优势打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鼓励引导职教学校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组织职工岗位技能提升、新型学徒制培训超7000人次,实现“育人”与“用人”的高度匹配。
推进城乡融合
(68)启动卜弋小学异地新建、邹区实验小学改造,进一步提升教育品质。
教育局
(69)依托医卫“三大中心”,推动特色专科建设,聚合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70)加快推进岳津新苑、泰村花园三期等7个安置房项目,建好试验区集建区宜居农房。
(71)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铺设污水管网5公里,创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
(72)加快全域乡村规划编制,优化社区布局,打造新型农村社区“3公里生活圈”,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新样板”。
民政局
(73)持续壮大村级经济,新增村级集体收入超1000万元、500万元村各1个,打造新江南水乡和共同富裕的时代典范。
3
高质量推进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
推动区域功能
更加完善
(74)聚力城市更新、增强区域能级,实现区域发展更具韧性、更有温度、更可持续。
(75)建设春江南路等23条道路、前进桥等5座桥梁,新增道路里程10公里,有序打通华林路等“断头路”,提升区域通达能力。
(76)加装电梯30台,建成安置房3600余套、人才公寓超5000套(间),新增电动车充电端口4000个,新建停车场5个、新增停车泊位1700个,加快安置房权证办理进度,持续深化“红色物业”专项工作,逐步提升宜居水平。
(77)统筹好城市功能、风貌等元素,做亮做细城市管理 “颗粒度”。
城管局
推动生态环境
更加优美
(78)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碳中和、碳达峰”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79)坚持大气、水体、土壤保护统筹并进,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坚重污染天气等突出问题,动态优化大气质量三色管控机制,推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突破80%。
(80)推进“333”行动,系统治理黑臭水体,完成20条支浜型河道“劣V类”问题整治。
(81)见缝插绿、空地补绿,建成口袋公园4个,完成闲置地块复绿透绿8个,新增绿地10公顷,打造青枫片区等2个 “美丽街区”。
推动人民生活
更加幸福
(82)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民生工作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打造“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钟楼样板。
(83)加快推进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统一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困难群众100%纳入医保范围、住院个人负担控制在10%以内。
医保分局
(84)持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建、改扩建学校13所,公办及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5%以上,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85)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为新起点,围绕智慧停车、冷链物流、人才公寓、菜市场改造等项目加快推动国企市场化转型,让国企在引领产业、城市建设、民生服务等领域展现更大作为。
推动社会大局
更加稳定
(86)科学做好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以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就医用药需求,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加大对医务人员关心关爱力度,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87)以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为引领,全面排查整治“厂中厂”“口袋式”工厂等难点领域,打造新东路“瓶改管”餐饮示范街区,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确保全区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88)加快南童子河枢纽等重点工程建设,提升自然灾害科学防控能力。
(89)全面推广“人人社区”共同体治理模式,争创全国首批社区治理和创新示范区。
(90)创新信访工作机制,让群众工作送上自己门、当成自己事、锻炼自己人。
曹 雷
信访局
(91)严格政府债务管控,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92)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平安稳定社会环境。
公安分局
4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牢记忠诚是最亮的本色
(93)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深刻领悟“三个务必”谆谆教导,始终牢记“五个必由之路”,确保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全体区长
政府办
司法局
审计局
牢记法治是最大的规矩
(94)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常态化开展政府集体学法,增强运用法治思维意识和能力。
(95)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执法程序,纵深推进企业合规建设。
(96)加强与人大、政协的工作联系,认真抓好建议提案办理,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牢记高效是最实的担当
(97)瞄准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盼,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新增一批部门协同联动“好办”“快办”“通办”场景,加快实现100个以上事项“免证办”,推动政务环境不断优化,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不断提升。
行政审批局
(98)完善督查督办闭环机制,深化“清单+专班”工作,积极构建部门、板块、国企有机联动、高效协同的运行体系,汇聚强大合力。
牢记清廉是最美的形象
(99)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扎实做好省委巡视迎检各项工作。
(100)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财力用到保民生、补短板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101)强化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附件2
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表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区政府分管领导
优教供给工程
改扩建学校1所:芦墅小学;新建学校3所:教科院附属幼儿园、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棕榈路以南、月季路以东地块配套幼儿园。新增学位3600个。
区教育局
“菜篮子”
惠民工程
对花园菜场、飞龙菜场进行智慧化改造升级,对星港菜场、华林菜场进行整体改造,新建芮家塘、蓝天(星韵)两家菜场。
区商务局
人才扩容工程
开发就业岗位20000个,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3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000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大学生创业240人以上;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880人次。
区人社局
完成华威人才公寓、西横街10号人才公寓等改造项目,新增人才公寓3000套以上,为创业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区住建局
金控集团
城市宜居工程
1. 2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改造提升内容包配套基础设施,安全环境打造等。
2.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年内完成加装电梯30台。
3. 对花园南村、泰村花园等45个住宅小区实施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工程,共计增加充电端口4000个。
1. 新建体育公园1个、健身步道3公里以上,新建、更新村(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点30个。
2. 新增面积1000平米以上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个。
区文体旅局
5
生态创优工程
完成泰盈八千里口袋公园、龙江路口袋公园等4个口袋公园建设。
区城管局
美丽街区建设,着力提升市容环境品质,完成2个面积不小于1平方公里街区,重点围绕市容秩序、市政设施、建筑立面、景观品质、空间品质、长效管理等方面开展整治提升。
北港街道
完成雅居乐公共绿地、曙光路(三堡街—劳动西路)西侧绿化工程建设。
南运河支流支浜“消劣”整治,开展蒋家浜、叶家浜等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及溯源排查治理。
钟楼生态环境局
6
污水处理工程
新建并完成城镇污水管网5公里。
完成2个行政村村污水治理工程。
7
交通畅行工程
完成春江南路(龙城大道-新龙路)、海棠路(棕榈路-梧桐河)、月季路(梧桐河南路-梧桐河)、曙光路(三堡街至劳动西路段)、新龙路(玉龙南路-凤凰河)5条道路建设。
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700个,接入智慧停车管理平台2000个。
试点2所学校推行停车位错时对外开放。
——
围绕轨道2号线青枫公园站点,结合钟楼经济开发区内企业布局、员工数量、出行需求等情况,设置或优化公交线路,提供高频次、高峰时段性的短途接驳服务,便于园区内人员出行。
8
和美乡村工程
1. 进一步聚焦地方农业产业方向和农户保险产品需求,加大商业性农险拓展,开办小麦、水稻等10个政策性农险产品,提升农户抗风险能力。
2. 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体系财政金融协同支农作用,由各级财政补贴农业主体担保费,切实降低我区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区财政局
区农业农村局
泰村集居区建设,建成村民自建房314套、农民公寓40套,完成集居区市政、绿化、环境提升等工程。
9
阳光餐饮工程
1. 在网上订餐平台设立“阳光餐饮”专区,完成350家网络订餐单位实施“阳光餐饮”。
2. 打造600家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店。
3. 培育3条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
区市场监管局
10
公共安全工程
新建1个公共安全文化体验场馆。
区应急局
开展全民自救互救技能、“应急救护员等培训。
区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