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基层信息>>北港街道>>内容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七夕节,不仅是爱情的颂歌,更是巧手与智慧的展现。北港街道各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系列主题活动,让爱与巧艺在星河下交织,共绘人间情长。
花漾年华,七夕簪梦缘。
一世簪花,一世无忧,为爱簪花,情定来世。簪花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泉州蟳埔渔家女的一种特别装扮。8月9日,星港路社区党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室联合开展了“花漾年华 七夕簪梦缘”七夕节活动。
老师先讲述了簪花的历史渊源、技艺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让大家对簪花的背景文化和手艺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对制作步骤以及制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进行详细的讲解,紧接着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挑选材料,用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出自己想要的簪花造型。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和家长们配合默契,相互交流,既增进了亲子关系,也增强了动手能力。
传统文化润童心,纸艺玫瑰表达爱。
8月9日下午,运河苑社区党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之“传统文化润童心,纸艺玫瑰表达爱”主题活动。
在社区三楼的活动中心,老师们先向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介绍了“七夕”的渊源、传说、风俗习惯等。随后,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制作纸艺玫瑰花,小朋友们化身为小小艺术家,小心翼翼地折叠、卷曲、粘贴,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满满的热情与专注,随着一朵朵手工玫瑰花的逐渐成形,现场的艺术氛围也愈加浓厚。
同样,在社区四楼的小厨房里,面团仿佛在小朋友的手中被赋予了生命,经过揉、捏、搓、拉等一系列精细的操作,一朵朵栩栩如生的玫瑰花逐渐成形。从最初的笨拙尝试到后来的熟练掌握,每一步都凝聚了大家的汗水与努力。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小朋友们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
缘起七夕,拓染印梧桐。
北港街道梧桐苑社区组织了“我们的节日·七夕”文化活动,为居民们提供了一个难忘的节日体验。
在七夕电影专场,不少居民聚集在一起观看动画电影《白蛇:缘起》。故事改编于中国传统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讲述了白蛇白素贞和许仙前身阿宣之间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此外,社区还特别为青少年们准备了拓染活动。在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青少年们利用植物叶片的天然色彩,在帆布包上创作出了一幅幅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他们小心翼翼地挑选植物、摆放位置、敲打拓染,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
我们的节日——传统七夕非遗食育课堂。
在七夕节来临之际,月季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携手迎桂馒头店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食育活动,为炎炎夏日增添了一抹温馨而独特的文化色彩。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满怀好奇与兴奋,踏入了这家承载着常州地方特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字号店铺,开启了一场关于传统美食与非遗文化的探索之旅。
活动伊始,迎桂馒头店的资深糕点师傅们化身为耐心的导师,用他们那双巧手,引领着孩子们走进了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小笼包与巧果的制作。在师傅们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揉面、擀皮、包馅、捏褶,每一个步骤都力求完美,仿佛在完成一件艺术品。尽管过程中不乏手忙脚乱和笑声连连,但那份专注与投入,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传承的力量与温度。
一品书香如玉,合赴乞巧之约。
为了让青少年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营造在阅读中收获、在阅读中成长的氛围,进一步推动家风文明建设,8月7日,北港街道水杉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七夕”为节点,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暨“一品书香如玉,合赴乞巧之约”亲子阅读会。
活动现场,社区邀请钟楼区五星慧阅信息服务部的司燕飞老师来授课,司老师给孩子们讲述《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声情并茂、铺叙有序地的故事陈述,让孩子们沉浸在故事中,让孩子们知道七夕节的由来、习俗等。在互动环节中,孩子们都表现出满满的配合度,勇敢地主动上台,整个活动浪漫而温馨,欢乐又轻松。讲课结束后,志愿者为青少年和家长们分发书本灯制作材料,并详细介绍了书灯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家长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孩子们开始动手制作国风书灯。一盏盏精美的书本灯被点亮,透过书写着古言古句的书页,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融入了对七夕节美好的感情寄托,同时也照亮了心中的阅读之路。
七夕有你,乐享古风集市。
在这个夏末秋初,青枫社区古风集市“花灯烟火气 乐享国风‘宴’”正式上线,穿越千年,共赴一场古风之约。
乞巧雅市,一秒“穿越”回古代。
穿梭于琳琅满目的古风小摊之间,涵盖了多种古韵古香和具有民俗非遗的物品,有首饰、古着、美食、文创等。身穿汉服的青少年展出销售着各类古风手作小饰品、国风头饰、配饰、汉服、古风道具、玩偶,让大家不仅可以体验手作文化,还原中国古代文人市集的高雅氛围,更可以感受到风雅意境。
匠心匠艺,沉浸式互动体验。
在活动现场设置传统习俗体验区投壶、乞巧等游戏活动环节,通过游戏参与民俗活动体验文化生活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一旁的七夕风俗游戏体验区更加的热闹,有猜灯谜、手印DIY、流体熊制作、告白留言板等活动环节。在非遗展示专区,则邀请非遗传承人将剪纸、虎头鞋、漆扇手绘等非遗制作技艺结合七夕节文化现场进行创作及技艺展示,居民可近距离欣赏到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让更多社区居民了解非遗、喜爱非遗、参与非遗、保护非遗,营造了良好的宣传展示氛围。
民俗舞台,不一样的浪漫宣言。
在现场文明家风宣传舞台上,社区志愿者代表宣读《树立文明婚俗新风倡议书》,倡议弘扬中华民族家庭和睦的传统美德,树立文明健康的婚俗新风;来自家门口的“老年大学”青枫课堂师生们带来的锡剧《拨兰花》、沪剧《沙家浜》、形体舞《樱花念》等节目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社区特邀模范夫妻、金婚夫妻现场分享婚姻故事、家风故事,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
宝龙七夕相思情长,爱伴家风益起飞扬。
8月4日下午,宝龙社区妇联联合宝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世纪情缘婚恋在宝龙广场中庭以及宝龙社区人人驿站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七夕——宝龙七夕相思情长 爱伴家风益起飞扬”为主题的七夕交友活动。
活动邀请婚姻协会的专家进行婚姻主题讲座,分享现代婚姻中的常见问题、挑战以及应对方法,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几对来自宝龙社区的模范夫妻分享了他们相濡以沫、携手共进的爱情故事及自己的家风家训。活动还设置了观众互动环节,模拟婚姻中的一些场景,邀请居民上台进行角色扮演,然后由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并为有子女相亲需求的家长们提供交流平台。大家积极踊跃参加,欢笑声此起彼伏,场面十分热烈。
缘定七夕,情暖松涛。
8月7日,松涛路社区、松涛路社区党总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室、妇联联合开展“缘定七夕 情暖松涛”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韵味。
活动现场,松涛路社区邀请新闸中心小学吕娇老师为居民讲解“制作手机相册——美篇”,通过教授居民们如何利用智能手机中的照片和视频,创作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相册,定格美好瞬间,共同编织数字时代的浪漫记忆。
随后,社区工作人员为每个人分发了团扇、彩笔等材料,大家迫不及待地拿起小小的画笔,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展现出他们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想象力,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活动将传统文化与手工制作相结合,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魅力,不仅增进了居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更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巧手寄长情,花草灯弄影。
8月9日,银杏路社区党总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室共同联合举办了“巧手寄长情 花草灯弄影”七夕活动。
活动开始,社区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七夕节的由来:七夕节,又称女儿节、乞巧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而花灯一直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代表美好的祝愿和幸福的寓意。随后进入手工制作环节,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挑选心仪的植物干花标本,蘸取胶水,细心地粘贴在灯罩上,精心设计着自己的花草灯。“这就是传统节日的魅力,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做有趣的事,为生活增添浪漫。”居民吴阿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