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走进钟楼>>钟楼文化>>非遗>>内容

常州高跷(市级)
发布日期: 2024-08-26    来源:管理员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钟楼区中心地带曾有一条老街叫木匠街(北起广化桥,南至劳动西路,随着城市发展,木匠街已拓宽并更名为广化街),老街两旁住户均为木匠,他们世代承传,以木业为生,闲暇之日他们制作木制高跷娱乐嬉戏。

常州高跷队在清朝同光年间参加过大型比赛并获奖。据市志记载,民国时期常州木匠街高跷队闻名于沪宁线。1933年2月,该队应上海工商界邀请去沪表演,《申报》曾以醒目标题报道当时盛况。1980年、1983年、1984年,广化区人民政府举办了三届元宵提灯会,木匠街高跷队的表演盛况空前,近乎万人空巷。

常州高跷分为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它“高”(最高可以踩到2丈2尺)、“新”(两人踩三支跷,在竹竿上翻跟斗等)、“奇”(踩累了靠在城楼上或屋檐上休息)。有的一家三代都能踩高跷,有“大到六十三,小到手里搀”的说法,可见踩高跷是常州人民十分喜爱的民间杂技。

表演的人将双脚分别绑在木棍上,化装成各种人物,一人或多人来往逗舞,表演有趣的动作或故事。

常州高跷的表演内容:常州高跷的保留节目是《水浒传》之一百零八将,其造型威猛。

高跷的领队者叫“头跷”,要有突出的技艺,除了带领变换队形外,还要独立表演,穿插于队列之间,扮演种种角色。表演上讲究谐趣幽默。

常州高跷的表演动作:一般是边走边演。

常见动作有打转、提脚、舞剑、劈叉、扭秧歌、跳桌子。另外有单腿提跳、二人踩三只跷、高跷上翻跟头(两人踩高跷面对,肩扛一根竹竿,第三人踩着高跷在竹竿上翻跟斗)等等。每一个踩跷者身边都有两人护跷。护跷者手握长竹竿,不离踩跷者左右。

常州高跷的表演特色:一般比较高的可以踩到一丈多。而上世纪80年代木匠街高跷队的李癞皮能踩到两丈两尺高。

常州高跷的表演场合:旧时庙会和行会中的杂耍表演,后来在喜庆游行队伍离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项目。

常州高跷在表演上灵活多变,动作俏皮,加之高跷高度惊人,形成自有的地方特色。表演上集体育、体操、武术、舞蹈为一炉。技巧上,对平衡的要求最高。依靠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完成节目所设计的动作。其次是表演要谐趣。趣味的服装、幽默的手法,融入杂技的难度中,使观者捧腹令观者回味。

踩高跷能强化人的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和耐久力,是一门强身健体的民间技艺。高跷在喜庆时节是必不可少的传统项目,它增强了节日的气氛,丰富了节日的情趣,它欢乐、风趣、惊险、刺激,深得人民群众的喜欢。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