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城中村改造自主更新试点工作推进会在钟楼区召开 |
发布日期: 2024-12-08 来源:区委办 浏览次数: |
城中村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扩大有效需求的有力抓手,自主更新是当前形势下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路径。11月21日,全市城中村改造自主更新试点工作推进会在钟楼区召开,深入探索城中村改造新模式新路径,以更高站位、更大决心、更强合力确保我市城中村改造各项任务全面有序高质量完成。市长盛蕾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狄志强主持会议,市政协副主席史政达和市政府秘书长周承涛参加会议。区委书记、区长李超鲲,副区长王行杰参加会议。 会前,盛蕾一行实地察看了钟楼区新闸街道大丼村—陈家塘和西林街道老凌家塘城中村自主更新项目现场。 盛蕾在会上指出。城中村改造是守底线、利长远的民生工程,积极探索适合常州实际情况的自主更新模式,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善治之策。各地各部门要把握时机、谋深快动,以人为本、凝聚共识,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建设美好家园,真正实现补短板、惠民生、增颜值,切实提升城市品质。 要以干则必成的决心,坚决扛起城中村自主更新的责任使命。要摸清底数、分类实施,在先行先试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各板块实际,把符合自主更新的城中村列出清单,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启动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推进模式。要规划引领、强化保障,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与城市整体规划的协调统一,合理配置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真正将城中村自主更新做成让百姓暖心的民生工程。要协同联动、增强合力,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要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既要守土有责,严守法律底线,也要敢于担当创新,为基层赋能。 要以敢为善为的担当,全面激发村民主体的自主活力。村民和村集体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全过程参与方案制定与实施管理,确保改造过程的民主性和合法性。政府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做好居中协调服务,帮助村民算好经济账、总体账,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设计机构、实施主体等要通力打出“组合拳”,让群众多受益,加快把“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 要以先行先试的魄力,持续放大试点示范的引领效应。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更新流程创新、审批管理创新、基层治理创新等要点,不断优化迭代,形成示范样板。要抓好过程监管,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条块协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动员居民共同参与,提升监督质效。要加强后续管理,加快形成一批好的模式路径和经验做法,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学习借鉴、推广实施。 相关板块、街道围绕城中村改造自主更新工作作经验交流,市相关部门围绕市级支持政策发言。 近年来钟楼区始终将城中村改造作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常有安居”工程,积极回应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更好居住需求的重大政治任务,重点民生工程来一体推进。目前,全区3个试点村自主更新工作已进入施工组织阶段。 李超鲲在发言中表示。在推进中,全区上下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编制《钟楼区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将片区内的城中村、企业厂房、公园绿地、城市支路等进行资源整合,鼓励对自主更新范围内的用地统筹布局、腾挪优化,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基础设施用地,聚力实现片区更新目标。坚持自主自愿,一方面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从“要我改”转向“我要改”,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协调服务职能,畅通政策渠道、争取最大的政策支持,聚力实现观念转变目标。坚持试点先行,用组团推进、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方式,以点带面推进,聚力实现群众满意目标。坚持上下联动,在试点过程中,与市资规、住建、城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和水、电、气、通讯等公司紧密对接,聚力实现凝聚合力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