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依托AI大数据破解“陪诊难”
发布日期: 2024-07-26    来源:科技局  浏览次数: 
 

服务网点遍布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业务覆盖全国200多个地级市、服务医院3000多家、平台累计用户数量超30万、累计培训和动态保有服务人员超2万人……这是仅成立不到2年的江苏小易陪诊科技有限公司拿出的一组数据,而这家企业就位于常州钟楼经开区大数据产业园。

近年来,陪诊作为一种新兴服务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小到为患者取号、陪同候诊、交钱拿药,大到与医生沟通、跨城市代问诊……陪诊行业为患者提供就医便利,帮助医患搭建沟通桥梁,陪诊师成为一种新兴职业,各类陪诊平台也应运而生。

“综合订单量、陪诊师数量以及用户活跃度等重要指标,小易陪诊在同类型公司中排在全国前三,处于领先地位。”江苏小易陪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建锋告诉记者,针对当前“看病难、养老难、陪伴难”等医疗、健康产业链中的突出问题,小易陪诊将坚持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导向,确保平台在健康市场处于绝对优势。

看到社会痛点,IT男转型“陪诊”赛道

走进位于钟楼经开区的常州大数据产业园2号楼,邵建锋和平台研发团队正在公司忙碌。

“我2000年来常州读大学,毕业后在钟楼创业至今。”邵建锋告诉记者,2004年毕业后他便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一直致力于智慧校园、信息化等方面的业务。 随着年龄增长和切身体会,邵建锋注意到了陪诊难这项社会痛点。“近年来老龄化加剧,子女在外地或者国外,无法陪伴父母看病的人大大增加,成为不少人的困扰,所以催生了陪诊行业。”邵建锋坦言,就拿他自己来说,有时候工作忙确实无法及时赶回老家陪伴老人看病,想要找个陪诊,但是又害怕对方业务不熟,缺乏信用保证等问题。

“陪诊行业刚刚兴起,面临着服务品质参差不齐、缺乏标准化管理等问题,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平台,用来规范陪诊这项新兴产业呢?”敏锐的邵建锋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2022年10月,他创办了江苏小易陪诊科技有限公司。“凭借我们多年来在软件行业上的经验优势,相信我们可以用数据赋能‘陪诊’这项有前景,且有意义的行业。”邵建锋说。

自创培训、评价体系,解决行业痛点

陪诊行业的痛点,就是缺乏有效的专业体系培训以及评价体系。“打个比方,有些陪诊师专业素质不高,不熟悉就医流程跑错科室,服务质量缺乏保障。”邵建锋介绍说,还有个别陪诊师甚至有在患者交了定金后将其拉黑、骗取定金等行为。

针对这两项行业痛点,小易陪诊凭借软件平台公司的智慧与技术优势,通过信息化方式将其规范起来。

“我们为每名报名的陪诊师提供为期2周的线上培训课程,培训体系都是我们自创的,而且全部免费。”邵建锋说,该项培训体系包括陪诊流程、疾病常识、就医规划等基础课程,还有如何为患者做有效的心理疏导等课程。“因为陪诊过程中患者的心情也是我们关注的范畴,如何做好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邵建锋说。

对于如何保证陪诊师的信用问题,公司自创了信用评价体系。“运用自身特有的数据、标签和算法,对陪诊师信用体系做好跟踪,搭建了行业诚信系统和内部风控系统,通过系统的全流程监控与回溯功能,保障服务的安全性和客户的体验感。”邵建锋说。

依托AI大数据,打造陪伴服务生态链

小易陪诊的核心优势在哪里?邵建锋认为是技术支撑。

区别于市场上其他陪诊类应用软件,小易的前身是做软件行业,所以在平台建设以及AI大数据等方面,小易有更突出的核心优势。

邵建锋透露说,目前小易陪诊的研发团队20余人,其中有多名人工智能领域博士。近2年来,为了强化标准SOP的有效执行与管理,公司重视技术研发,逐步开发了智能派单系统、内部风控系统、行业自律系统等,在平台、技术、运营、宣传推广等方面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

“目前小易陪诊正在利用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服务提供科技加持。”邵建锋说,借助AI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模型,公司能够更准确地分析用户需求和行为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服务。

展望行业未来,邵建锋认为陪诊只是陪伴产业的第一步,公司会将业务重心扩展至陪诊、陪护、陪伴全领域服务及产品。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发展方向的重新定位,更是对国家战略的有力响应和践行。

“在未来,人们的需求不会停留在基础的陪诊上,会在心理陪伴等方面有更多需求。”邵建锋说,公司的愿景是打造全流程的陪伴服务生态链,通过智能终端为客户搭建快捷、高效的服务通道,营造出和谐、满意、信任的情感交互场景,以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陪伴服务回馈用户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