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港街道始终坚持“1236”的工作思路,以保障数字经济先导区建设为工作重心,抓好服务经济发展、提升治理能力两项工作,锚定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三个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致力于高质量发展,以更多维度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产业升级。全面摸清家底,配合开发区“零地增效”行动,引导工业企业在土地置换、增资技改、产业转型等方式中盘活闲置和低效用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聚焦项目推进。持续跟进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工作,配合开发区招商项目与新运集团市政项目建设,推进标准厂房园区等老旧道路雨污水管网建设。聚焦企业服务。打造产业社区“15分钟服务圈”,为企业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政策咨询和解答服务实现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2.致力于改革发展,以更大力度推动创新融合。着力人员改革。改变粗放式发展理念,利用好各类资源,在稳步推进1+1改革的基础上,打通全区板块之间社会化用工、社工的流动,同步树立明确的绩效考核,做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降本增效。着力智慧改革。升级打造统揽全局的“智慧北港数据港2.0”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优化,高效整合资源。着力安置房物业改革。探索市场化管理,针对有条件的安置房小区实行机动车停车落闸收费,针对已经办理产权证的安置房,探索收取物业费的路径,所收费用用于激励街道积极性、补偿物业费支出等。
3.致力于城市建设,以更宽视角描绘幸福蓝图。深化长效管理。引入“竞标机制”,做到“人岗相适”,提升市容管理基础。通过提升小区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建筑垃圾管理,补齐北港考评“短板”。深化信托制物业导入。写好“信托制”物业导入后半篇文章,完成信托制物业导入小区目标10个,新组建物管会10个,做好“阳光信托”物业回头看工作,确保“阳光信托”落地见效。深化文体旅建设。打造文体旅创意IP形象,油罐公园、玉兰路绿色廊道、童子河体育公园串联成线,开发北港特色的文旅网红打卡路线。
4.致力于民生福祉,以更暖行动回应群众期待。关注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融汇北港 人人惠享”社区治理品牌建设,盘活社区闲置用房,打造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智慧服务等为一体“15分钟服务圈”。关注民生实事。进一步与餐饮企业和机构洽谈,扩大老年人助餐服务覆盖面,提升“一老一小”幸福指数。持续推进安置房办证工作,进一步规范权证申领流程,加快办证效率。关注疏导点建设。持续聚焦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这一群众关注的重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宝龙广场、合欢路、银杏路等地疏导点建设工作,将北港疏导点打造成全区样板。
5.致力于基层治理,以更实举措促进和谐稳定。加大安全生产治理力度。整合明景电子等企业资源,打造安全监管平台,将粉尘涉爆企业等重点安全监管企业的消火栓系统、报警系统等接入平台,实现全方位、全时段在线实时监控预警。加大环保攻坚力度。持续开展环保攻坚行动,守住国控点,对于尚未完成消劣的劣V类和黑臭水体,我们将加大治理力度和投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网格治理力度。进一步提升网格知晓率,建立网格大走访、大排查长效工作机制,着力提升纠纷隐患的排查力度,推动网格治理从“有服务”向“优服务”提升。
6.致力于党建引领,以更高站位蓄力前进动能。全力夯实党建根基。结合“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再出发”,深化“党建+帮扶”“党建+养老”“党建+育苗”等各类场景关爱模式。聚焦新新群体服务升级,立足宝龙“友好小区”建设试点成效,打造品牌化红色驿家。全力夯实队伍建设。深化“菁才北港”干部培养品牌,紧密结合不同岗级、不同类型干部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层分类开展差异化、个性化专业培训,坚持把一线吃劲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全力夯实作风建设。紧盯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强化政治监督,准确把握“四种形态”,加强“三不腐”一体推进,确保街道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