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淮南市:打好“组合拳” 构筑新材料产业新高地
发布日期: 2024-08-12    来源:科技局  浏览次数: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塑造创新新基石。建立完善推进机制。印发《淮南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淮南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建立推进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机制,持续强化指挥调度、规划协调、协同招商、服务保障。深入推动产学合作。积极推进与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对接合作。围绕中安联合等企业下游产品延链,开展光化学能转化材料、微孔聚合物材料等项目对接,谋划组建科技成果淮南转化中心,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组建化工新材料淮南研究院、先进功能材料研究院,推动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化工材料成果转化产业园。强化创新载体升级。支持安徽嘉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市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省级创新平台。持续落实新材料领域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不断壮大企业群体规模。

二是强化项目支撑,启动中场发动机。加快项目建设。定期召开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调度会,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宏泰钢铁年产60万吨铁基新材料项目,云晟(安徽)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制造项目,广西汇宾钙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建材综合产业园项目已投产。强化科技招商。发挥市新材料产业招商专班作用,以引进新项目、大项目、产业链龙头企业项目为重点,梳理淮南市新材料产业招引头部企业名单,明确招商项目签约任务。2024年上半年,新材料产业招商专班各成员单位实现签约项目3个,开工项目4个。推动项目落地。推动“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用超深水动态脐带缆及收放装备技术研究合作”等5个项目完成签约。截至7月底,在省“双招双引”平台中,淮南市2024年新材料产业投产项目22个,投资额49.5亿元;开工项目17个,投资额53.46亿元;签约项目22个,投资额87亿元。

三是优化产业生态,构筑产业新高地。强化协调推进。抽调专人充实新材料产业推进组力量,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协同、一体推进、整体突破的格局。赛纬电子年产20万吨二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配套原料项目、金宏气体淮南金宏碳捕集综合利用项目、普碳新材料年产30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投产在即,有望形成年产值超200亿元的降碳新材料产业链。营造浓厚氛围。举办多场产业对接活动,促进深度交流,共谋产业发展。2024年3月成功举办第三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暨新材料产业对接会,邀请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安徽、浙江、江苏化工协会的多位专家学者以及中安联合、淮南赛纬等企业共100多位代表共商新材料产业发展大计。2024年5月成功召开“投资安徽行”淮南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推介会,吸引到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新材料领域的5位专家开展主旨演讲及成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