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规划,拓框架,推进城市面貌提档升级。
一是推进交通中轴建设。腾龙大道已开工,正开展桥梁钻孔桩、承台墩柱、路基土方和雨污水管道工程施工,主体工程土地征收批复已完成;中吴大道西延完成西林先导段招标工作,先导段已开工。振中路桥工程推进中,供电迁改已完成,整体进度完成约28%。
二是推进征收拆迁工作。2023年目标完成100万平方米征迁工作,全年累计完成103.5万平方米(住宅1049户18.6万平方米,非住宅89户84.9万平方米)。
三是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续建、新建基础设施项目共计39个,项目总投资69.21亿元。其中春江南路、曙光路、月季路、海棠路、新龙路等32个项目已完工;生态绿城方面,牵头推进7个公园绿地项目、2条景观路项目、2个生态绿廊项目,计划新建绿地9.34公顷,改造绿地8.23公顷,目前11个项目均已完成。
2.重民生,为人民,促进居住环境显著改善。
一是推进老城厢复兴发展。广化街、青云坊、玉隆路、怀德桥等道路整治已完工;南大街负二层停车场正式运营;大庙弄片区基本完工,觅小地下停车场已完工;老西门片区三大历史地段更新方案有序推进中,其中三堡街已进场施工;520玫瑰车站、棉仓油罐公园完工;亚细亚改造、季子文化展示中心正在施工,大观楼止园项目完成征收并进场施工。
二是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今年推进电子新村、会馆浜新村等剩余2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355幢住宅、12516户、90.58万平方米,目前全部完工,全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圆满收官。
三是推进安置房建设和权证办理。泰村花园三期、邹新东苑、卜弋花园3个项目3626套安置房已建成交付;7月14日,全区28个安置房权证办理项目全部完成不动产(大证)出让登记工作;全年“小证”申领完成3445本。
四是推进人才公寓建设。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模式狠抓人才公寓建设,统筹各类资源为人才公寓建设提供保障,把人才公寓工作作为招才引智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筹集更多优质房源,全年共计完成5111套人才公寓建设,提前完成“十四五”期间新增人才公寓10000套工作目标。
3.优生态,办实事,扎实开展各类专项行动。
一是开展城镇污水提质增效精准攻坚行动。整治2023年达标区,排查小散乱问题清单97个,单位庭院2个、老旧小区阳台水改造3个,涉及永红、五星、新闸、北港4个街道,已全部完工。对照邹区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完善邹区污水收集管道建设,推进239线、红星大沟东侧道路、腾龙路、振中路西延、南环线西延等新增雨污水管道建设完工,全区新增污水管网10公里。同时协调推进叶家浜、双沟河、蒋家浜、荷叶浜四条支浜水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已全部完工。
二是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对照本年度钟楼区完成并投入使用30部的年度目标任务,已完工并投入使用46部,准备或正在施工58部,历年累计完工并投入使用85部。
三是开展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工作。在48个住宅小区实施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共计安装4858个充电端口。积极推进住宅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对邹新花园C区、路劲城市花园、嘉宏盛世等17个非老旧小区新建220个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桩,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新增102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四是开展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国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共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村房17栋;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全年计划整治37栋,已整治完成93栋,整治完成率251.35%;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排查全面完成,共排查自建房3.2万余栋,排查发现隐患建筑143栋,已整治135栋,整治完成率94.41%,剩余8栋落实定期巡查、动态监测。
4.保安全,强监管,坚定落实法定管理职能。
一是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持续落实住建领域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在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城镇燃气安全生产、地下管网安全生产、既有建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农村公路桥梁安全管理、物管小区安全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从严落实“三管三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落实区属市政道路桥梁长效管理职责。对照城市长效管理、文明城市检查标准开展市政道路桥梁养护工作,将随事权下放的17条原市管市政道路、48座桥梁及相关附属设施纳入管养范围。今年以来,对运河路、清潭西路、长江路、关河西路、怀德路等道路进行整治维修,维修沥青路面积33221平方米、人行道板面积3839平方米、混凝土道路面积22967平方米、侧平石长度3376米,桥栏杆维修330米,防撞护栏油漆3502平方米,维修更换窨井盖176套,密封胶灌缝6878米。
三是抓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程质量监督方面,共进行新开工项目36个,新开工面积680095平方米,首次检查36次,质量监督巡查205次,发出质量监督类整改通知118余份,竣工验收项目31个,竣工面积568535平方米,辖区内未发生质量事故,总体情况良好;工程安全监督方面,累计出动检查人员645人次,开具整改通知书205份,共发现486个一般安全隐患并督促项目在期限内完成整改。
四是推动物业管理创新。印发《钟楼区推进“信托制”物业治理模式“阳光168”三年行动方案》,同步制定六项行动和八项措施;自治组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全年新增物管会20个,12个试点小区基本实现业委会(物管会)覆盖;与成都信义学院签订框架协议,形成20个小区“一区一策”方案,指导各街道有序开展导入工作;对接市住建局对阳光物业平台完成四大信托制物业模块开发,清潭南苑、紫荆苑小区等10个小区已完成账号开立;推进物业大调研和红色物业“四型”小区评定工作,持续开展物业企业评价、各类信息公示,制定完善《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若干举措》;莱蒙时代、玉隆花园等2个项目创成2022年省级党建示范点。
五是落实住房保障职能。今年以来全区公共租赁住房实物安置84户,发放新申请租金补贴165户,在保家庭业务变更542户,租金补贴年审1145户,实物配租年审2394户,做到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开展“青春留常”计划,做好青年人才“双资助”工作,今年以来发放租房补贴7121人次,发放购房补贴152人次,进一步加大对青年人才的保障力度,打造人才“强磁场”。
六是推进危旧房治理。2023年试点推进尚德里、西庙沟、红星新村环卫危房、张家弄及周边地块、花园新村环卫危房、劳动西路、东头村、杨氏戏楼及周边地块8个地块及散居住宅项目。其中,杨氏戏楼地块34户通过房屋征收实施,其余7个地块160户通过房屋异地置换实施,目前8个试点项目已完成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