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钟楼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为切入点,精心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系列工作,用心勾勒美丽宜居、产业兴旺、生态修复、乡村治理齐头并进的和美画卷,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进展。
一是分类施策,整体谋划全域村庄发展。钟楼紧抓“两湖”创新区域发展新机遇,主动衔接最新交通廊道、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等管控要素,围绕“1+1+N”规划编制原则,陆续完成《钟楼区镇村布局规划》《邹区镇全域村庄规划》和若干实用性村庄规划;出台《钟楼区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实施意见》,在乡村振兴实验区(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一体推进现代化宜居农房集中区、人居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治理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发展能级和农民生活质量。
二是治建并举,扎实提升农房安居品质。2021年以来,对30个行政村(12470栋房屋)开展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鉴定确认的17栋C、D级危房已全部整治完成,对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中发现的6栋疑似风险房屋已整改完成,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完成民房危房翻建项目3宗;累计完成省定现代化农房建设任务369户,其中,已建成泰村集中居住区1处,含现代化宜居农房354套,同步建有4200万㎡生活配套用房和市政景观工程,年内将完成杏塘集居区建设,含宜居农房371套;实施农房安置房项目5个,将提供安置房6148套,其中泰村花园三期、卜弋花园、邹新东苑已陆续竣工交付;同步开展卜泰河、泰村浜、五星大沟等河道清淤及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提升了农村整体居住品质。
三是因地制宜,精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钟楼陆续建成安基村、刘巷村后塘门桥、泰村村苏家桥等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殷村村获评“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培育“新孟河大闸蟹”“刘巷水芹”“杏花春雨”“临溪有机”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安基民俗馆、“半分田”小菜园、千寻灯博馆、运河生态廊道、运河一号露营基地等一批特色文旅品牌;打造全国首个职教特色小镇殷村职教小镇,探索出从“农业+乡村工业”“乡村工业+教育”到“职教+文创”的3.0乡村振兴之路。
四是赋能焕新,全面助推基层治理蝶变。钟楼在邹区镇泰村家园引入标准物业,并纳入2024年度“信托制”物业治理模式导入范围,探索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新路径;对全域现代化农房推行网格化管理,依托5个“精网微格”有效改善了破坏绿化、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现象;年内即将在泰村家园启动“数字乡村”治理模式试点,为空巢老人、困境儿童等需要帮扶人员提供智能照护等暖心服务,进一步为农村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焕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