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钟楼教育局紧紧围绕“常有优学”核心目标,秉承“优质教育长出来”的发展理念,对标先进,攻坚克难,致力于成为“优质教育”先锋,荣获三项“国字号”荣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成功创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此外,还荣获了“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区”“江苏省扫黄打非先进单位”“江苏省社会教育先进集体”。
一、2024年主要工作成效
紧扣时代脉搏,“钟红润教” 再焕彩。品牌创新,稳健前行。2024年,“红学社”理论学习形式多样,党支部书记上党课,线上线下相结合;“鸿雁营”项目落地,53个党支部注重党组织规范化管理,党员培训全覆盖;“洪音团”项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虹心桥”项目凝聚人心,觅小、西新桥小学推广华文教育,加强多党合作;“宏志馆”项目展现创新示范,常州市五星实验小学示范引领,建成党团队一体化的线上线下宏志馆,启用活动向全区开放。思政一体,团队共建。进一步构建党团队共建体系。区委教育工委、局团委与5家企业党委合作,结成党建联盟。“1+10+N”共建模式,以常州市邹区实验小学为领头校,构建“1+10+N”党团队项目研究联盟,推进领航计划实施;“行走的思政课”立项省“党的建设”课题,推进8条“沉浸式思政路线”,建成第一批区域性“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47个,优秀经验被《人民日报》《人民教育》专题报道,并在新华社思政工作会议上做专题汇报。正风肃纪,精准施策。持续执行“每月一讲”党风廉政学习制度,指导49个基层党组织制定“学习计划表”,确保党纪学习教育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精准施策,开展实境式廉政教育,本年度参与廉政现场教学的超过230人次。
积极探索转型,“普及普惠” 再提升。苦干实干,书写“普及普惠”新成绩。国字号创建“全省首批”,最新公布的“2023年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监测结果”100%,居普惠监测“第一方阵”。直面困境,探索“转型优化”新特色。区委区政府成立专班,由胡金芳副区长牵头,探索转型优化新途径:实施全年招生,扩大范围;优化公立园班额;鼓励幼儿园开设暑假班,有序关闭两所民办幼儿园。持续发力,展现“内涵发展”新风貌。省前瞻性项目《区域架构高质量发展的幼儿园“课改项目群”行动》中期评估获评“优秀”。钟楼幼教系统3个项目立项2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4个省规划课题结题,2个省规划重点课题开题,3个市重点、12个市规划课题结题,36个区课题结题。
全力聚焦核心,“优质均衡”再出发。聚焦“主动发展”。上半年完成第六轮中小学、首轮幼儿园主动发展规划评估,下半年全面开展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主动发展规划论证。聚焦“内涵建设”。2024年新生成8个市备案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5个市级品格提升工程项目,4个省级内涵建设项目成功立项。9月,组织7所学校完成了2021年市前瞻性项目的结项工作,其中3所学校获得“优秀”等级。聚焦“优质提升”。筹备2024年新优质学校创建;组织2校完成新优质学校高品质项目的申报与现场答辩工作;持续做好课后服务优质提升,在市第五批中小学“双减”工作优秀实践案例暨重点实验项目评选活动中3个案例获市一等奖,10个案例获市二等奖,22个案例获市三等奖。
努力拓展资源,“社会教育”再赋能。开展老年教育调研,落实民生实事。加快区老年大学建设,妇儿中心过渡校区全年开设班级70个,招收学员1300人次。开展“智慧助老”课程近300场,服务居民2万人次。深挖社区教育特色,推进项目建设。开展江苏省“‘悦’读‘悦’思 —— 推动全民阅读,助力书香江苏建设”共建活动,挂牌“江苏开大红书房”;4个项目成功立项常州市“社区教育助力社区治理”实验项目,其中三项被评为优秀;获评2024年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2项、2024年江苏省优质项目化基地1个。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强化规范办学。联动相关部门进行专项治理,发现问题隐患及时通报。同时,督促不符合条件的文化艺术类机构进行注销或转型。
用心为民惠民,“更有温度”再暖心。硬件保障,让孩子们“学得舒心”。加强学位供给保障,持续推进教育项目建设,完工3所幼儿园及1所小学,投用1所幼儿园,新增学位3000个;完成5所老城厢学校的车位共享开放工作,22所学校零星维修,完成第三批198个普通教室灯光改造施工;9月为全区中小学安装1800多台空调,第一时间满足百姓需求。食堂整改,让孩子们“吃得放心”。省巡食堂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全区34所公办学校已全部纳入改革,2024年秋学期正式委托新运集团进行用工服务和食材招标,学生伙食质量明显提高,2024年春学期试点学校学生满意度达94.3%。守护安全,让孩子们“玩得安心”。区域成功创建“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创建区”,师生共同创作《平安365,钟楼欣少年的安全教育绘本》,秋学期全区各校推广试用;组织了防灾避险课程进校园和1700名学生到恐龙人防灾避险体验馆实境式课程体验。
拓宽育才途径,“师生共长”再突破。协同育人品牌亮彩。以“协同育人”新途径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类实施“六大行动”计划,打造了“钟楼心力量”“钟楼欣少年”“新父母学堂”“江南燕·行走的思政课”等区域校家社共育特色品牌,初步形成了可学习、可复制、家长满意度高的钟楼协同育人工作经验和新样态。雁阵培育干部队伍。暑期对全区教育系统干部进行了调整,其中80后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占本次提拔总人数的82.6%,优化提升学校班子年龄结构。实施“123雁阵计划”,对全区100名干部进行分层分类培育,形成学校和个人成长规划累计100篇。人才成长再创新高。觅渡桥小学获评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省级重点培育团队;1人获评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中小学和幼儿园共5人送省参评正高级教师,为我区送审人数历史之最;2024年,参加省赛选手4人获得一、二等奖,市赛8人获得一等奖。
特色发展领航,“体艺双馨” 再彰显。健康第一,共推阳光体育特色,我区作为常州市唯一体育改革示范区,先行探索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荆川、平冈、花园等学校接受了专项调研小组,专家一致好评;强化优化体育布点项目,成功举办各类体育赛事12项,在市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中取得佳绩。艺术扬长,共育综合素质人才。全区选拔了17个节目参加了常州市中小学班集体艺术展演,共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5项;泰村实验学校舞蹈作品《教我如何不想她》获江苏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特等奖和优秀创作奖;艺术展演基地共举办80场师生艺术作品展,展出近万名师生作品。劳动教育,国家级实验有新突破。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月系列活动,辖区2家劳动实践单位获评第五批常州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持续推进课程教材研究所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标实验研究项目,区本劳动教材教学设计及资源包已经全面完成并推广使用,形成区域劳动项目实践指导手册10份,劳动表现性评价案例10份。
二、“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规划
钟楼区教育局将紧扣“教育强区”核心主题,进一步谋划区域“十五五”教育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以“七个着力七个加强”奋力谱写教育“十五五”新篇章,办人民满意教育。
着力“红色”,加强党建引领。 深入推进“钟红润教”党建特色文化项目建设,推动“江南燕·行走的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完善“1357”实施方案,通过“1+10+N”共建模式,推进领航计划实施;深化8条“沉浸式思政路线”、47个区域性“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和11个音乐党课实践基地建设。
着力“优化”,加强资源配置。科学分析区域适龄幼儿变动趋势和资源配置复杂性,制订《钟楼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方案(2024—2026年)》,对区域幼儿园招生情况,提前谋划,加强民办园有力监管,风险防控,有序关停、合并幼儿园,实现资源最优化。
着力“三新”,加强教育品质。深化“新理念”、用好“新课程”、落实“新评价”,紧扣“思维课堂”落实“三新”要求。学校实施新一轮主动发展规划,不断优化学校内涵建设,促使校校有前瞻性项目,个个有品牌亮点。
着力“雁阵”,加强师资队伍。筑牢师德师风底线,筑强师资素养,动态更新“大雁领航”“头雁振翅”“青雁飞翔”三支队伍,分层分类提优专业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发展,发挥雁阵效应,提升师资综合素养。
着力“规范”,加强教育治理。基于省巡、区巡问题长效整改推进,聚焦“规范办学”“学校食堂”“零星工程”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健全规范制度,完善治理格局,依规办事、依法行政,努力实现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着力“创新”,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创新培养方式,满足不同能力、不同类别拔尖创新学生的发展需求,主动提供弹性、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鼓励区域多元人才生长。
着力“协同”,加强教育生态。以“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为核心,深化“六大行动”,构建“区域共育”的工作格局,培育风清气正良好教育生态,将清廉教育融入立德树人与办学治校全过程,构建“全域共育”良好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