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2023年度工作总结与2024年思路谋划
索 引 号:014119571/2024-00001
组配分类:规划计划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卫健局
产生日期: 2024-01-23 发布日期: 2024-02-06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一、2023年工作总结(一)聚焦主题主线,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题主线,在系统内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开展集中理论学习4次,600余名党员干部集中观看《觅渡》,组织党员干部先后赴“两湖”创新区规划展示馆、王诤纪念馆等强化党性教育。驰而不息优作风。扎实做好医疗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作风建设提升行动,重点对“怕慢庸散”等较为
2023年度工作总结与2024年思路谋划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主题主线,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题主线,在系统内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开展集中理论学习4次,600余名党员干部集中观看《觅渡》,组织党员干部先后赴“两湖”创新区规划展示馆、王诤纪念馆等强化党性教育。驰而不息优作风。扎实做好医疗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作风建设提升行动,重点对“怕慢庸散”等较为突出的作风问题进行查摆整改,贯彻落实好沈书记在《钟楼区公共卫生中心察访情况》通报上的批示精神。人才引育增效能。出台实施《钟楼区卫健系统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23-2025年)》,定向招聘疫情防控编制外医务人员5名,公开招聘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1名,公开选调2名工作人员。

(二)找准形势之变,基层卫生体制改革落地有声。加强顶层设计。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高质量运行管理,深入实施《钟楼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建立起符合行业特点的激励分配机制;通过《考核评价细则》和《奖励性绩效分配办法》实施,提升机构运行效能,全区基层医疗机构收支情况整体运行态势稳中向好。推进三医联动。邹区人民医院三大功能中心运营有序,极大提升了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专科服务能力和区域辐射力。优化区药品使用目录和区域医联体药品目录,已增加至2800品规;全市首创挂牌“家庭药师工作站”,满足辖区内的居民用药需求。拓展健康大数据的场景应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完成医学影像云调阅功能上线,建成8家医联体互联网医院,“常州医保云”全面启动上线;构建市三级-区二级-基层机构的三级首诊-转诊平台,实现检查互通、远程预约挂号、远程影像等功能。优化资源布局。以区公卫中心为载体,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常州市妇保院科教研基地,加大区域体检中心、医美中心等项目招引、合作、共建等;邹区人民医院新大楼建成投用,优化调整村卫生室布点。

(三)校准发展之变,健康钟楼行动追高逐新。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首创“四床融合”、率先试点“床位转换”,我区被确定为常州市唯一一家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培养对象,玖玖护理中心和荷花池中心被初步确定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培养对象。提升“基层机构”新能级。优质服务基层行已有6家机构达国家推荐标准,国家基本标准实现100%全覆盖。与市中医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孵化中医特色专科4个,遴选青年中医师4名拜师省名中医,新增五级中医馆1家、四级中医馆6家。建成投用区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并通过省级标准化验收。打造“医防协同”新常态。高分通过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审,新增1家区域医防联合体。平稳实施“乙类乙管”措施,有效掌握病毒变异和疫情发生发展情况,成功处置今年常州市第一起学校支原体肺炎暴发疫情。

(四)把准时代之变,健康惠民服务优质可及。健康服务推深做实。全区累计建立家庭病床223张,初一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达2千余人。成立钟楼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托育服务实训基地,改扩建普惠托育机构1家,创建省级普惠托育机构1家,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达4.02个。营商环境赋新赋能。全市率先打造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考核指标居全市首列;全面落实《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发放诊所备案证26张;实施“综合查一次”改革,参与跨部门联合检查35家;探索包容审慎的柔性监管执法,“首违不罚”25件;全省率先探索乡镇企业职业健康管家团队试点工作。高质量考核建管并重。市对区绩效考核指标升至全市第二;档案工作继续规范化管理;市对区重点工作考核指标均已达标过线。

二、问题困难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组织体系不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运用不够,社会力量参与度低,缺乏竞争、优化配置资源不足,加剧了机构区域布局“疏密不匀”,满足不了群众就医可及性。基层医疗机构可持续运营动力不足,基本医疗日趋萎缩,特别是三年疫情影响,门诊规模被动收缩流失了许多病人,业务量急剧下滑;大型检查如CT等设施设备配备不足,双重叠加导致“资源总体欠缺”与“现有资源闲置、利用率低下”矛盾。

二是人才队伍存在结构性短缺。人才紧缺矛盾突出,高层次、紧缺性人才等引进难、留住难,缺少倾向性的政策支持;“学而优则仕”现象导致管理岗位人才填充以专业岗位人才缺失为代价。管理加码驱动力不足,基层机构领导班子中缺乏熟悉医疗行业规律、适应医疗发展需求、精通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同时优秀年轻干部储备不足,年龄结构偏于老龄化,断层明显。

三、 2024年思路谋划

(一)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区卫健系统落实落地。持续推进全系统作风建设,把主题教育与抓好当前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狠抓档案业务建设,使之达到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努力把高质量钟楼卫健答卷写得更加厚实、更有分量。

(二)以激发动力为核心,强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体制机制重塑。进一步强化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激励机制,深入实施薪酬制度改革,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调优基层人才队伍结构,通过“外聘下挂”“竞岗轮岗”等方式不拘一格用人才。积极降本增效,优化门急诊运行,将人力资源充分释放到业务开拓上。探索分级诊疗路径。建强分级诊疗“首诊在基层”主力军,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提升至60%。推动医疗资源扩容增效,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建城市医联体协作,深化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建设,扩大有效覆盖面和使用率。优化事业发展支撑。配合三级、二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配合做好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打造“全力医防”-全科医防融合项目。

(三)以精医仁术为宗旨,推进健康惠民工程。“三名建设”升级迭代。推进基层机构“三名”(名医、名科、名院)建设,在专科建设、特色建设、品牌建设上积蓄结构化动能。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开设国医名师传承工作室,增建1个中医诊疗中心(五级中医馆);发挥特色科室优势,打造特色科室互补的区内优质医疗服务群;错位发展一中心一特色,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实现全域健康服务差异化发展。“基层网底”提标扩面。力争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覆盖率达75%,新增2家省二级社区医院,建成1个标准化社区康复中心。推进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发展,建设覆盖率分别达60%和20%;组建“全+专+X”家医团队,做深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养结合”创新创效。探索钟楼区医养结合一体化新模式,持续深化“医养融合型”床位转换,扩面提质“四床融合”创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着力提升公共资源使用效率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

(四)以医济苍生为愿景,打造西部区域健康中心。优化公卫中心布局。发展大健康产业,多元延伸医、卫、研产业链条,建设女性康复中心、儿童康复中心,打造区域检验中心、体检中心、医美中心等。提质增能二级医院。蝶变区级二级医院,在对标二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对老院区进行内涵式优化和深化,增项医疗设施设备,以我区唯一的区属二级综合医疗机构品牌效应,聚力赋能基层首诊主阵地。加快优质资源引流。抓好社会办医力量这一补充,推动社会办医多元化发展,探索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新模式,推进互联网医院专科分级诊疗服务,拓展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项目和能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