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以来,区工信局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各项工作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抓实抓细各项任务措施,全力推动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维持工业经济稳定发展。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1、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紧盯“十四五”钟楼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方案,围绕龙头骨干企业产能发挥情况、企业运行、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产量等关键指标变化情况,逐月监测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从规模工业总产值看,1-5月全区392家规上企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56.10亿元,同比增长4.0%;从工业开票销售看,1-5月实现全部工业开票销售313.18亿元,同比增长4.5%;从工业投资看,1-5月全区完成工业投资14.7亿元,同比增长8.5%。
2、“智改数转”发展有序。壮大数字经济产业规模。1-4月数字经济总营收达125.5亿元,同比增长49.2%,预计1-6月总营收达190亿元。全区60个项目入选市“智改数转”技改项目库,智能化设备及工控软件投入超14.5亿元,其中10家已申报2023年常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华威电子有限公司荣获二星级安全防护星级企业称号,该企业同时也获评市级质量标杆。4月,区工信局陪同市级行业专家对我区拟申报2024年度智改数转网联项目的企业开展现场核查,目前相关申报推荐工作已全部完成。今年我区共有8家企业申报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家企业申报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家企业申报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1家企业申报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申报占比数位居全市前列。全力满足企业数字化需求。积极做好“智改数转”诊断工作,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常州市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诊断需求征集的通知》,明确各辖市区板块诊断服务指标分配情况,提前布局加强征集精准性,确保需求企业“应知尽知、应报尽报”。今年全区“智改数转网联”诊断名额共50个,包含工厂级、车间级和线上诊断3种诊断形式。
3、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强化重点产业链韧性。积极开展产业链标志性企业、项目、技术、平台、活动培育行动,1-5月我区“两新一智”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81.9亿元,同比增长5.0%,其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71.0%;进一步壮大专精特新培育库,一季度完成优质中小企业入库培育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经评价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379家,较去年增加101家;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推荐16家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截至目前,钟楼各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100家,达107家,占规上企业比重27.3%,位列全市前列。全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常州微亿制造的检测设备入选工信部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名录(第一批)、并成功跻身“2024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主榜单;宝钢轧辊科、常华光电等7家企业共9个产品成功入选常州市创新产品名录;昌瑞汽车获评常州市智能工厂。微亿智造申报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并成功通过省工信厅联合多部门组织的审核验收,成为全市第一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培育建科院、宝钢轧辊申报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组织微亿、长江院申报省级软件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6家企业申报常州市创新产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全区化工企业整治提升,目前全区化工企业已减少至14家,关闭退出比例达79.1%,位列全市前列;组织一批成熟度高的企业申报各类绿色发展项目,组织宝钢轧辊、西电变压器申报国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规范企业,组织宝钢轧辊、中海油涂料、钟恒新材料、西点变压器申报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企业,腾奇电力、精研科技等12家企业申报省级绿色工厂。
4、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扎实开展各项企业走访活动,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常态化深入企业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解决问题困难,今年已累计走访企业140余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0个,助推工业企业稳定生产。加强惠企政策宣传解读。定期对最新惠企政策进行系统全面梳理汇总,实行动态更新,综合运用多种推送手段,全方位推送各种政策,加强宣贯力度和广度。今年已组织政策宣贯会5场,下发各类工信政策汇编与印制,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知晓率,让广大企业真正熟悉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全面落实各级各类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照各级各类项目申报要求,充分挖掘优质项目,努力扩大政策普惠面,并上门指导企业申报。今年已获得国家级项目2项,指导16家企业完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推荐11家企业申报制造强省专项资金项目,推荐85家企业申报市级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上半年预计向上争取资金超500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当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动能不足,外贸市场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和较大下行压力;国内市场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投资意愿不强等困难,部分行业存在重复布局、竞争加剧等情况。1-5月全区392家规上企业,仍有183家企业负增长,占比46.7%,其中128家降幅达两位数。
二是工业投资增长的动能不足。虽然目前我区工业投资仍保持正增长,但呈逐月下降的趋势,5月增幅仅为个位数。全区57个重点工业项目仍有14个未开工,18个项目未达时序进度。前期工业投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裕兴三期等项目拉动,新招引项目偏少,且规模较小,拉动作用有限。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环境影响下,企业在加大资金投入方面较为谨慎,市场因素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降。
三是智改数转网联后劲乏力。目前数字化转型正在全区推进,虽然诊断工作已取得初步实效,但2024年是“智改数转”免费诊断的收官年,未诊断企业依旧众多且诊断意愿不强烈、信息安全意识薄弱、诊断评估报告采纳率不高、省“星级上云”推动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经济运行调度。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生产下滑企业为重点,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及时预警苗头性、突发性重大问题,增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切实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加大对主要板块、主导产业、亿元以上重点企业的监测力度,做到提前预判、精准调度,持续发挥主要板块、主要行业、重点企业的拉动作用,抓“大”扶“新”,奋力推动全区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好转。进一步完善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加大企业入规指导帮扶力度,为工业经济持续增添新动能。
2、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扶持“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培育高层次本土数字经济核心企业,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数字化车间等,鼓励企业应用先进技改技术、工艺、装备实施改造升级。加强对规上企业开展的智能制造、企业上云及两化融合等工作的支持力度,有效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力争2024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1家,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2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5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重点跟踪和推进全区重点工业项目的实施进程,特别是格力博等“链主”企业的亿元技改重点项目,紧盯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重要节点,加快形成新的工业经济支撑。
3、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入企问需、入企问困,为企解忧、助企发展”活动,密切关注格力博、精研科技等重点企业原料供给、产品销售等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帮助企业解决供应链不畅、订单不足、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想方设法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力促重点企业稳定持续生产。持续做好省、市、区有关惠企政策宣传解读兑现工作,提前梳理符合政策申报条件的企业,确保应报尽报,扩大政策支持面,扎实开展各级各类惠企政策兑现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支持企业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抓好人才建设,探索建立工业企业人才信息库,邀请专家等专业人员组织和指导企业做好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积极做好各级人才项目推荐上报工作,让企业和人才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有力促进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