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应民生关切。停车场管理。配合制定停车设施发展和管理工作相关政策,会同其他职能部门开展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参与公共停车收费管理专项整治。市容绿化建设。通过绿化提升、文化小品增设、围墙及外墙立面出新美化,打造街区新生活;开展道路、公园等绿地改扩建工程,推出生态“新符号”,以点带面,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环卫设施管理。以“任务清单”定责任,“项目清单”明确“时间表”、画出“路线图”,2024年小区100%建成垃圾四分类达标小区,推进垃圾转运站改造。
二、压实管理责任。做细信息化管理。梳理环卫、绿化标段划分区域、发包情况、作业要求、管理责任人等信息,统一纳入系统平台进行管理。做实定岗定责。将电子工牌配备到每一名队员,系统自动获取巡查轨迹数据,通过建模评分、量化工作,实时反映队员在责任区的工作质态。做深研判分析。研判板块、中队、部门在制度执行、队伍管理、队员履职等方面深层次的原因,帮助寻找正确路径、制定有效举措,从根子上来推动长效管理工作。
三、优化城管机制。探索“合成作战”。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局通过尝试合并机关所有部门组建若干作战单元,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升级全员考核。根据城管要素、复杂程度调整划分责任区,围绕每个人的工作清单调整系数,不断提升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建立“红黑榜”制度。将水平不高、职责不清、整改不力的小区管理责任主体,纳入重点监管清单,运用约谈及信用惩戒机制,倒逼管理主体有效履责。
四、转变队伍作风。坚持立规明纪。完善会议、考评、下基层等制度规范,构建更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针对流动摊贩、违法建设等,明确事项清单,流程规范,严管严治。坚持示范引领,持续落实党委班子领导对接板块责任制,要求一般队员做到的,中层干部首先做到;要求中层干部做到的,班子成员必须带头做。坚持能力建设。将“进中队、进标段、进小区、进村委”四进活动作为“规定动作”,要求所有机关干部到基层去、向基层学。将研讨会、培训会变成每周的“固定动作”,要求干部、骨干上台讲思路、谈举措,养成“干工作就要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就是要研究对策”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