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民互动>>结果反馈>>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旨在了解辖区居民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题干中对相关信息的罗列,达到让调查对象“边做边学”的宣传效果。调查从2024年8月20日开始,至2024年9月21日结束。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男 占比:9%
女 占比:91%
2.您的年龄
18岁以下 占比:3%
18-40岁 占比:64%
41-60岁 占比:32%
60岁以上 占比:1%
3.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您认为自己是否能区分家庭暴力和普通家庭矛盾?
完全能区分清楚 占比:85%
能区分部分 占比:14%
不能区分 占比:1%
4.如遭受家庭暴力,您会如何选择?
会报警或寻求妇联帮助 占比:95%
不确定,看情况 占比:4%
不会报警或寻求帮助 占比:1%
5.如发现邻居孩子或路上陌生的妇女儿童遭受暴力侵害,您是否会选择阻止或报警?
是,会立即阻止或报警 占比:90%
不确定,看情况 占比:8%
不会阻止或报警 占比:2%
6.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此前您是否了解“家庭暴力告诫书”?
了解 占比:82%
听说过 占比:13%
不了解 占比:5%
7.“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种民事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确保婚姻案件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此前您是否了解“人身安全保护令”?
了解 占比:81%
听说过 占比:17%
不了解 占比:2%
8.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的管辖法院有:申请人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被申请人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家庭暴力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此前,您是否知晓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前往上述人民法院?
是,我非常明确该去哪里的法院申请 占比:42%
我知道要去法院申请,但不清楚可去的法院范围是哪些 占比:57%
否,并不知道该去法院申请 占比:1%
9.“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是指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行使公权力的各类组织及法律规定的公职人员,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此前您是否了解该“强制报告制度”?
了解 占比:80%
不了解 占比:3%
10.您此前是否知道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12338?
是 占比:87%
否 占比:13%
11.您此前是否知道法律咨询热线12348?
是 占比:86%
否 占比:14%
二、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的女性参与度远高于男性,且18-40岁年龄段的参与度最高,可能与问卷发布的渠道相关,今后可拓展问卷发布的覆盖范围。其中大部分人能够区分家庭暴力和普通家庭矛盾,且绝大多数人知道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应报警或寻求帮助,在发现妇儿遭受暴力侵害也会选择阻止或报警。大部分人对“家庭暴力告诫书”和“人身安全保护令”有一定了解。多数人知道要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但对具体可申请的法院范围不清楚。大部分人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有所了解。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12338和法律咨询热线12348在问卷对象中的知晓度较高。
三、下一步建议
加强教育和宣传。对“家庭暴力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等内容可继续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可对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认识和执行力度。法律知识的普及可通过社区讲座、主题活动、公众号宣传等方式进行。
链接相关资源。考虑到存在维权意识模糊的人群,可加强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等合作,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帮助居民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与此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到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活动中来,提高社会整体的关注度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