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服务>>主题服务>>交通出行>>动态资讯>>内容
近年来,各地公交企业通过各种创新举措提质增效,增强公交出行吸引力,其中公交提速成为关键一环。越来越多的公交企业通过大站快车、响应式停靠、动态公交等方式提升公交运营速度,缩短乘客候车时间,增强公交运营的可靠度,本文关注各地公交提速“实招”,分析各地企业如何不断优化运营举措,精确匹配乘客出行需求。
招式 1 大站快车高峰期加速
近期,四川成都公交在既有公交线路上,推出10条“大站快线”,通过“定时定点﹢减站提速”的营运模式,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等7个区域市民出行开启“加速模式”。
成都公交针对95路、89路、133路等线路客流量大、出行需求较为集中的站点,创新推出“定时定点﹢减站提速”的“大站快线”运营模式,通过定时定点发车、减少站点停靠数量、提高行驶速度的方式,进一步缩短市民乘客候车、换乘时间,提升公交出行的便捷性、舒适度和体验感。
以本次开通的K18快为例,成都公交依托BOCC(公交运营调度指挥中心)系统精准画像K18线通道乘客乘车起止点,分析各站点客流情况,筛选出K18线沿线客流量大、早晚高峰时段出行较为集中且上下车客流量具有明显峰值特征的12个大站站点。在既有K18线基础上,开行只停大站、快速通达的K18快。
据了解,相较于K18线,K18快缩减了约五分之二的停靠站点,早晚高峰时段市民乘客乘坐K18快从郫都区红光片区到金牛区中环内最快可省15分钟。
为深度满足浙江杭州市民乘客快速通勤、换乘接驳等多元需求,今年以来杭州公交推出了“百条大站快线”服务举措,紧密贴合市民出行实际,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开通“大站快线”86条,总体运营速度提升17.24%。已开通的“大站快线”依据线路特性主要分为外围通勤类、地铁接驳类、特色服务类、常规运营类等,广泛覆盖杭州各大主城区及周边外围区域。自“大站快线”开通以来,公交提速效果明显。
前期,杭州公交借助公交小灵通等渠道,广泛收集大量调研数据,并结合公交驾驶舱的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数智手段,以客流OD数据为判定标准,精准锁定客流较大或具有重要换乘作用的站点。通过科学减少停靠站点,切实实现“少停少等”,高效满足市民乘客快速通勤及换乘接驳等需求。例如已开通的“728快”线路横跨时代高架,直接省去原线42个停靠站,仅停靠首末两个站点,线路整体运行提速近25%,进一步方便楼塔镇市民乘客换乘地铁。杭州市民在网上发帖,对728快线给出好评:“728快线的体验还是很好的,比站站停能快上将近30分钟,早上上班直接走高架非常快。”
针对公交车在途时间长的痛点,杭州公交大站快线在线路设置时,充分借用已建成的城市高架路网、快速路等通道,作为重要的公交运输走廊,发挥运送速度优势。同时,在路线规划上采取“裁弯取直”的方式,“拉直”线路中的曲线段,能够有效缩短总行驶里程。以39快为例,根据目前开行的“大站快线”运营数据反馈,39快、57快运送客流相较5月31日开通当天分别增长约81.48%和93.1%。
招式 2 响应式停靠灵活提速
山东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启动“响应式﹢招手停”公交服务新模式,共开通20条“响应式”公交线路,日均服务乘客近1.26万人次,累计服务乘客近32万人次。
据初步评估,实行“响应式停靠”后,在平峰时段,青岛公交401路线每趟车次平均节省的时间达单次运营线路的20%—30%。这一看似细微的改变,进一步提升了出行效率,缩短了市民的通勤时间。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将结合新的公交运行方式,进一步提升对市民需求的洞察力和快速响应能力,全力优化乘客的乘车体验,探索优化线路秩序、提升运行质量的方式方法。”
青岛公交402路在实施响应式停靠后,通过制作指南手卡、语音提示以及张贴形象直观的按铃标识等方式优化服务,进一步增强了乘客的体验感。不但完成公交提速,还提升了服务质量,很多乘客体验后纷纷表示,“402路推出的‘服务三部曲’非常人性化”“希望该服务推广至更多线路”。
今年7月,江苏南京新推出39条响应式停靠线路,目前78条公交线路实现车内无人下车、车辆减速进站确认无人候车的情况下可越站通过。在15条公交线路设立临时停靠招呼站29处,乘客招手示意即可乘坐。招呼站与响应式停靠模式相互配合,减少了非必要停靠站次数,提高了运营效率。其中198路的高峰平均运行时间缩短了7分钟,403路的平峰平均运行时间缩短了6分钟。
为进一步满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需求,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务,南京公交在部分具备条件的路段设立了临时停靠点,市民在招呼站提前招手示意,即可乘坐该线路。截至目前,结合市民诉求,南京公交在10条线路上增设了18处招呼站,方便市民在景区、地铁站或小区周边无缝换乘公交车。据统计,响应式停靠公交线路高峰运行时间平均缩短2—4分钟,乘客出行耗时最高缩短23.8%。
招式 3 智慧调度缩短候车时间
两条公交线路如何“打配合”缩短候车时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905路和531路公交车给出一种高效方案。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经营四部运营的这两条线路在早晚高峰期间会出现客流量不均的现象,车队调度通过“线路支援打配合”的方式让客流量较少的905路在早出场和晚回场的2个时间节点机动支援531路公交车,缩短531路公交车的发车间距。
905路在完成高峰人流分流后,行驶至与531路的交集车站,随后变更为531路的线路进行运营。当被支援线路出现临时阻塞,无法正常到站时车队就会采取“线路支援打配合”的调度方式。这一举措将531路的平均候车时间缩短了5—7分钟,有效缩短乘客行程时间,助力公交运营提速。
2023年9月以来,江苏无锡公交集团在经开区推出动态公交,采用“线上约车﹢线下巡游”的方式,在划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常规公交车开通预约功能,在规定站点随叫随到,实现“个性需求、随时发车、动态路线”等多种需求。这一举措有效缩短了乘客候车时间,乘客可在线上约车界面看到相应的候车时间和公交动态,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时间前往站点,路线更加灵活省时。
江苏南京公交瞄准乘客通勤和生活两方面需求,在栖霞仙林服务区内和仙林湖片区内开通“小蓝鲸”微循环动态公交,推出拼车和专车两种模式,为乘客提供“最优选择、最短路程”,实现公交车“直接呼叫、一站到底”。自动态公交上线以来,单日最高接单500单。据统计,该动态公交平均出行距离约3.37公里,应答时间约4秒,等候时间5—6分钟。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10月23日7版,转载自 http://jtyst.jiangsu.gov.cn/art/2024/10/23/art_41651_1139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