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文体旅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聚焦市“532”发展战略,紧扣老城厢复兴发展,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奋力推进文体旅高质量发展。现将2024年度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党建引领,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抓好思想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学”字当头、“干”字贯通,把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真心实意为民排忧解难、动真碰硬贯穿全过程。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为目的,以多形式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新政策、新方针等,认真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党建引领凝聚思想共识,着力夯实思想作风建设根基。
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常态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和工作制度体系化,积极创新基层党建模式,探索党建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办法、新途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按照“人岗相适”原则,科学配置人才资源,选拔中层正职及中层副职干部各2名,另有1名“名校优生”在基层村委实践、1名“名校优才”在省文旅厅挂职、1名科长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兼职,把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
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把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持续筑牢意识形态防护网。重点对区文化馆、图书馆、各文化站、秋白书苑、旅游景区等文旅传播阵地开展艺术创作、展览展演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把关审查。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形成文体旅行业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屏障。
(二)产业振兴,文旅融合提质提效
提振文旅消费。坚持文商旅促融合发展思路,全面打响“大运河”活动品牌,推进“音乐+”“演艺+”“体育+”等多元消费新场景,旅游辐射力、带动力不断增强。先后举办了2024“钟于等到你”跨年音乐会、大运河龙舟赛、“钟楼杯”全国相声新作品展演、第二届大运河文旅戏剧周、“AI上新钟楼·魔幻之夜”等爆款活动,累计吸引群众超80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达1.22亿元。我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提速项目建设。以“532”重点项目为抓手,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领域、新地标。2024年共入库36个项目,截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12.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1%。其中,蓝park+工坊一期、大庙弄、南大街负二层停车场及亚细亚现代影视城等项目陆续完工,“杏花春雨”特色生态旅游体验园、黑溪大数据产业数字化传播园区等项目在有序推进中,文旅载体更加丰富多元。大运河-老城厢文旅提升工程等3个项目入选本年度“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名录。
提升品牌影响。探索活力营销体系,构建“钟楼文旅”小红书、抖音、公众号官方新媒体矩阵。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情有独钟·新锦囊计划”“碰头吧!AI上新钟楼”“探秘延陵阡陌趣味打卡游”等系列活动,制作推广外国友人打卡钟楼和名家游览钟楼等各类短视频,相关话题全网曝光量达1894万。紧跟实事热点,目前为止,在“今日钟楼”常态化发布文旅推介文章56篇,平均阅读量为4340;“文旅常州”公众号上发布文章5篇,“学习强国”平台8篇,市《快报》3篇,《常州日报》报道11篇,新华网等各类媒体累计报道百余篇,“情有独钟,更上层楼”钟楼文旅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三)惠民服务,文体成果共建共享
文体空间更新升级。完成新运河3.5公里健身步道、3.5公里骑行步道建设,全市最大的网球训练基地——中吴江南春·晋陵网球运动中心落户钟楼、童子河体育公园扮靓城市新空间,新建与更新全民健身点69个、健身路径559件,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的“10分钟健身圈”。推进运动防治慢性疾病指导与训练工程,五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江苏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文化空间焕新呈现,椿芳书苑等3处空间入选“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运河五号等3处空间入选“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惠民活动不断出新,以“灯火里的钟楼”为主题,完成送戏下乡100场,“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汇报演出2场,累计惠及群众6.2万人次。组织书画、舞蹈、戏剧等公益培训共计240课时,受训群众8200余人次。举办“光影定格 蝶变钟楼”摄影作品展、“共庆华诞绘钟楼”美术作品巡展等22场次展览活动,服务群众34万人次。书香钟楼不断擦亮,区图书馆1-10月累计服务读者99.86万人次,图书借还67.53万册次,开展各类阅读推广、公益讲座等活动共165场,累计参与人数3.92万人次,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体育赛事精彩纷呈。以创建国家全民运动模范市为引领,圆满举办2024钟楼半程马拉松赛事,全网媒体曝光量达2027.9万,直播观看人数达288.5万人次,打响了常州全域马拉松的第一枪。赛事吸引了万名运动员参赛,联动酒店、商业、美食等资源,给周边产业带来约4570万元直接收益。实施品牌赛事工程,成功举办江苏省青少年武术散打(空手道)锦标赛、长三角汽摩场地越野联赛、“奔跑江苏”10公里健康跑、新孟河水上嘉年华、全民健身日保龄球比赛等21项全民健身活动,更好满足群众对健康生活日益增长的向往和需求。
(四)守正创新,文化传承见行见效
文化遗存活化利用。加强文化遗产的挖掘利用,落实全国文物四普工作相关要求,制定发布我区文物四普通知及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方案,统筹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力量,通力协作、全力攻坚,实施106处文物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文物家底。焕新城市工业遗存资源,新博智汇、米码头2家园区及大川、邢粮梳篦、侨裕3家企业成功入选第七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数量全市最多。
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打开、立体展现,全面梳理并汇编钟楼特色文旅资源,为未来文旅发展与谋划提供资源支撑,不断激活当地文化基因。精品创作百花齐放,组织实施舞台艺术重点投入和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打磨器乐作品《春回·大运河》及国画作品《诗意园林》,冲刺十六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深挖本土人文历史,创作《百年银杏》等7部原创单元戏剧、孵化《银杏树下》《放学以后》《英雄王二小》等儿童绘本作品。
非遗传承焕发活力。着力提升本土非遗影响力,孙燕云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梳篦作品“千里江山图”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百鹤金鼎奖”,实现该奖项历史零突破。加强活态传承,“风味江苏”美食篇—《萝卜干》在钟楼进行拍摄,举办“龙腾盛世 匠心钟楼”非遗作品展5期、“邂逅非遗 吾爱周末”等非遗市集10场,以及5.18国际博物馆日等活动。广润昌乱针绣博物馆启幕,邢粮梳篦展示体验馆落成,为非遗传承注入新力量。
(五)筑牢底线,行业监管稳扎稳打
压实安全责任。扎实开展文旅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和“生命至上,隐患必除”消防安全专项行动。聚焦小型游乐项目、培训机构、密室剧本杀等行业重点监管领域,深入排查安全风险,落实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检查人员376 人次,排查企业787家,排查风险隐患205条,本年度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文旅市场总体平稳有序安全运行。
规范市场发展。优化行业审批监管,采取“部门联动、服务上门、融合共建”三项举措,2024年审批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93家,体育类培训机构69家,在全市率先完成攻坚任务,进行全省交流发言,为全市唯一,相关做法得到省文旅厅高度肯定。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督促在营的2家剧本娱乐场所完成全国平台系统备案,收缴违规剧本10本,完成营业性演出许可74件,演出1152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着力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有效处理12345平台工单710条、省工单18条、妥善处理信访问题14条。
提升行业品质。以引领行业形成良好风气为目标,成立区旅游行业协会及区文化艺术培训行业协会,搭建政企沟通的桥梁,强化资源整合、项目互动,共同推进文旅市场良性发展。引入智慧化监管手段,破解预付卡企业资金管理难题,首批推进22家健身机构纳入“我的常州”APP及“常享动”平台进行预付资金监管。丰富剧本杀等新业态产品供给,与区消防大队联合制作剧本杀《夺命100秒》,入选省剧本娱乐创作优秀案例,为全市唯一。
二、存在的问题
(一)文体阵地供给不充分
目前我区缺乏大型室内外文体场地,尤其是基层文化馆、站的面积及空间相对较小,与其他区存在显著差距,制约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人次数量,在全市高质量考核争先进位方面造成一定困难。另外,在健身场地管理上,部分场地和设施使用强度高,出现破损、老化加剧现象,但由于管理维护经费有限,无法及时更新、提升,运营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
(二)文旅产品研发不系统
我区运河沿线文旅资产、资源分散,集中利用难度大,运河旅游、乡村旅游尚未能做到“串珠成链”,成熟的旅游线路较少,在与运河沿线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同质化竞争中缺乏市场竞争力。本地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还不够深化,非遗产品缺乏集中性展示阵地,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名人文化等对外推介不足。传统文化元素发掘不够,与文化产业对接乏力,导致旅游文创产品数量较少、缺乏特色产品、拳头产品。
(三)文商旅融合发展不全面
我区商业综合体资源较为丰富,但能与之嵌合的大体量的文旅载体不多,尤其欠缺投资大、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文体项目落地,目前大观楼及止园尚在建设,西直街历史保护地段提升改造方案仍在设计中,现有资源难以有效辐射带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同时,我区文商旅品牌形象表达还不够生动,文化内涵挖掘、应用场景尚需不断拓展,对游客吸引力不强。
三、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度,区文体旅局将重点推进五方面工作任务,力争文化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展新面貌,更好赋能全区“四大功能区”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工作
持续深化思想教育。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关键政治任务,紧抓不放。全面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加强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基本组织制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丰富党建工作模式,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严肃党纪作风管理。聚焦重点环节、重点领域,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廉政教育,充分发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引导党员干部举一反三,深刻认识违纪违法后果的严重性,增强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加强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发现的问题严肃追究问责,持续形成震慑。丰富党建品牌内涵。注重党建工作实效,强化效果和结果导向,积极推进“党建+业务”内嵌融入、同频共振的新路径,紧扣文旅融合、优化公共文体服务等主线任务,高效推进机制创新,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急难愁盼”问题,引导党员干部走进基层、走进企业、走进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打通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厘米”,着力擦亮“文旅锋景”党建品牌。
(二)进一步聚焦文商旅融合发展
打造水环集锦地。加快大观楼、止园、航仪厂等重点文旅地标建设,推进西直街历史地段等“运河水环”重要节点的保护和更新,增添城市文商旅新景致。以挖掘文化内涵为核心,加强文商旅推介工作整体策划,结合节假日消费热点,打造四季文旅活动,推动钟楼文旅品牌影响力提升。打造消费体验区。构建核心消费载体,完善首发经济生态链,打造“设施布局支撑有力、承载功能复合多元”的首店首牌聚集地。加快南大街复兴,深化商圈社区建设,推进百货大楼、吾悦广场等综合体更新、联动南北大街发展。抓住年轻人夜间消费需求,探索24小时活力街区建设。打造休闲后花园。推动文商旅市场主体提质增效扩容,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文旅企业。健全文商旅发展配套服务,完善道路、停车位、口袋公园、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推进体旅融合,发展赛艇、皮划艇、浆板等新兴水上运动项目,引领露营、骑行等城市户外体育消费新风尚。
(三)进一步完善文体惠民体系
抓好民生实事。提高文化、体育供需匹配程度,加快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提升“灯火里的钟楼”送戏下乡质效,以非遗展示、文化展演、活动推广为载体,营造百姓共享、宜游宜乐的文旅演艺生态。拓展文体空间。培育2个以上新型空间,争创“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加强秋白书苑“一馆一特色”建设,推进北港秋白书苑提质升档,建成全市首家儿童友好型书苑,打造网红打卡地。推进中吴大桥体育公园、栖西人才社区体育公园、殷村新孟河体育公园、北港船厂盐库体育休闲区、白云新城文体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品牌赛事。依托大运河文化带钟楼段建设,用好大运河等水域资源,充分挖掘老城厢文化底蕴,进一步健全赛事活动体系,打造具有更高水准、强聚合性、深影响力的品牌体育赛事,开展大运河水上嘉年华、“行走大运河”健步走活动、“美丽乡村、乐跑田园”健康跑活动、江苏省青少年射箭冠军赛、江苏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等赛事。
(四)进一步创新运营管理机制
加强资源整合。筹建钟楼文体发展公司,运用社会力量更好建设、运营、服务全区重大文体项目和活动,形成系统化、立体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并使之打造成钟楼健康管理、公共文体服务等重要平台。以足球项目为试点,挂牌“多特蒙德中国青训合作伙伴”,全力打造多特蒙德钟楼青训营,对全区体教融合业务进行统筹管理;扩大文体服务供给,推进“钟楼区文化馆分馆”、“千果艺站”等活动基地建设,搭建新兴文化传播载体和消费空间。推进市场化运营模式。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对部分开放型文旅场所探索市场化运营管理,如油罐公园、童子河公园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公司,从吸引物打造,到市场需求下的主题产品设计、景观提升、设施维护等进行策划提升,激发各资源点内生活力。
(五)进一步规范行业安全管理
加强校外培训管理。坚持“安全、融合、创新”的总基调,推进文体市场管理,推行信息公示与信用评价双轨制,通过“红黑榜”及消费警示强化监管透明度,加快预付卡健身企业资金监管推进力度,降低预付卡资金消费风险。整合各类资源,联合基层公共文化场馆和文旅新空间,搭建展示展演平台,促进校培机构行业与地方特色活动跨界融合。提升安全管理质效。坚持日常巡查和企业自查相结合,推进监管关口前移,聚焦关键场所与时间节点,做好节假日旅游市场、大型文体活动、新业态项目、文体类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加强安全源头隐患排查,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常抓不懈、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确保文体旅市场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