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索 引 号:MB1631365/2024-00018
组配分类:政府信息公开动态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文体旅局
产生日期: 2024-07-11 发布日期: 2024-07-11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2024年以来,钟楼区文体旅局深入贯彻实施“532”发展战略,围绕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及重点目标任务,紧扣文旅融合发展主线,高效推进机制创新,着力打造文商旅特色品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助力文旅产业和文化市场繁荣稳定。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上半年工作情况(一)以融合为契机,打造文商旅特色名片落实加快文商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围绕区“四大功能区”建设任务,系统性推进各项工作举措,构建坚实发展基石。一是
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2024年以来,钟楼区文体旅局深入贯彻实施“532”发展战略,围绕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及重点目标任务,紧扣文旅融合发展主线,高效推进机制创新,着力打造文商旅特色品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助力文旅产业和文化市场繁荣稳定。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以融合为契机,打造文商旅特色名片

落实加快文商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围绕区“四大功能区”建设任务,系统性推进各项工作举措,构建坚实发展基石。一是优化体制机制。组建文商旅融合发展工作专班,精细制定专班任务分解表与2024年度任务清单。全面梳理并汇编钟楼特色文旅资源,进一步摸清家底,把脉全区文商旅发展潜力。二是攻坚重点项目。2024年“532”重点文旅项目清单中共入库34个区级项目,1-5月已开工项目投资比例达60.8%,占年度计划37.2%。其中蓝park+工坊已完工、大庙弄正式开街、中吴广场试运营,成为热门打卡地。启动仙鹤酱品厂改造,推动工业遗存焕新。三是加强主体培育。指导三堡街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认定工作,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等项目,助力申请各类政策资金。

(二)以活动为抓手,扩大品牌传播声量

实施活动引流、赛事驱动创新策略,着力加大宣传营销,探索发展文体旅新质生产力。一是打造核心赛事。成功举办钟楼半程马拉松赛事,全网媒体曝光量达2027.88万,直播观看人数达288.5万人次。十余家权威媒体持续关注,相关话题登顶新浪微博同城热搜榜。赛事联动酒店、商业、美食、住宿、景区等资源,给周边产业带来约4570万元直接效益。二是开展精品活动。立足老城厢区位优势和文化特色,开展“钟楼杯”全国相声新作品展演活动,李金斗等名家助阵,得到扬子晚报等23家媒体宣传点赞。结合端午传统佳节举办2024钟楼大运河龙舟赛,现场氛围热烈,受到常州发布、中吴网等主流媒体关注,“今日钟楼”发布的两条相关视频点击量突破10万次。整合板块资源构建钟楼文化品牌体系,举办“三堡街·运河五号”年货美食节、海棠花会、汉服嘉年华等多元活动,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累计吸引群众超30万人次。三是发力宣传营销。紧跟时事热点,在“今日钟楼”“文旅常州”等平台常态化、周期性推送文旅资讯34篇,平均阅读量达4229次。在“文旅常州”公众号上发布专题推介和活动报道2篇,在市《快报》上刊登钟楼文旅相关信息3篇。创新利用各类活动资源,制作推广钟楼文旅宣传片、网红打卡钟楼和名家游览钟楼等各类短视频,有效提升区域文旅形象与知名度。

(三)以民生为根本,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作,着力发展公共文体事业。一是更新空间载体。完成新运河3.5公里健身步道、3.5公里骑行步道建设,建成童子河体育公园并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指导运动防治慢性疾病训练,建成常州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荆川里社区实践基地)。椿芳书苑等3家空间入选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运河五号等3处空间入选“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获奖名单。落实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公共文化场馆群众满意度达96.91%。二是丰富文体供给。以“灯火里的钟楼"为主题,完成送戏下乡40场。组织实施舞台艺术重点投入和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打磨“五星工程奖”作品《春回·大运河》《诗意园林》,冲刺十六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实施品牌赛事惠民工程,打造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等全国性高等级体育赛事,举办区智力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老城厢乒乓球挑战赛、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健身大联动钟楼区分会场展示交流活动、区羽毛球比赛等,推动群众体育全面发展。三是强化保护传承。落实全国文物四普工作要求,制定发布我区文物四普通知及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方案。推动非遗传承,孙燕云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梳篦作品“千里江山图”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百鹤金鼎奖,实现该奖项历史零突破。

(四)以安全为底线,保障市场健康稳定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创新监管方式,确保文体旅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有序,为市场主体和消费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体验。一是攻坚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积极响应“双减”政策,采取“贴心服务、培训引领、示范带动”三项举措,全力推动艺体类培训机构审批监管,目前全区攻坚任务完成率达88.59%,居全市各辖市区前列。以融合、创新为理念,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公共文体服务活动,将其优秀作品展现在海棠花会等活动中。二是完善新兴行业和业态监管。坚持促进发展与规范监管并重,开展剧本娱乐场所违规剧本专项督查、游戏设备专项整治、电竞酒店管理未成年人保护等专项工作,促进娱乐市场健康发展。与区消防救援大队等联合制作的原创消防科普剧本《夺命100秒》获江苏省优秀剧本娱乐作品荣誉,为全市唯一。三是落实行业安全监管。深入研究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要点及班子成员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与局属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严格落实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和“生命至上,隐患必除”消防安全专项行动,组织专门力量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出动180人次,检查文旅市场373家次,排查整改隐患100余处。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空间设施存在短板。我区基层文化馆站的面积及空间相对较小,特别是相关要求规定区级文化馆建筑面积不得低于3000平方米,而我区文化馆面积仅有1200平方米,有限的空间无法实现全年完成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人次60%的要求。此外,我区缺乏大型室内外文体场地,文体设施总体数量、规模与其他区存在差距,在高质量考核任务争先进位方面存在困难。

二是项目推进缺乏着力点。目前各文体旅项目方案设计、建设实施等进程,主要是由项目投资和建设单位主导并推动执行。区文体旅局非直接牵头单位,在参与区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和落地方面缺乏有力的抓手。尽管区文体旅局也参与相关项目方案评审论证,但因信息获取的延迟和介入时间的靠后,导致整体参与深度不足,指导作用发挥有限。这在整合全区文体旅资源、统筹规划项目布局以促进特色化发展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钟楼区文体旅局将以文旅深度融合为引擎,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城市文旅新生态,通过项目建设、品牌塑造、公共服务及创新监管,构建安全、繁荣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文化活力与产业动力。

(一)做优文旅融合文章,催生产业升级动力

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全面优化资源配置与整合,抓牢抓实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产品内涵与业态创新水平。一是紧盯重点项目。加快大观楼、止园、航仪厂等文旅地标建设,聚焦亚细亚、南大街地下空间更新等商圈更新,启动西直街历史地段保护和更新项目、大王庙遗址公园等“运河水环”重要节点,建成投运邢粮梳篦展示体验馆、图灵一期等项目,增添城市文化新景致。二是提质旅游产品。抢抓两湖创新区发展机遇,推进农文旅项目与邹区乡村旅游有机融合,通过“旅游+职业教育”“旅游+农业产业园”等多渠道发展,打造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三是促进业态创新。探索文商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以数字、科技赋能,打造集观赏性、娱乐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多元消费场景,精准捕捉年轻群体夜间消费需求,实现可沉浸、可触摸、可体验、可消费的新的钟楼文化标签。

(二)做靓文旅品牌文章,全新展现城市形象

聚焦本土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呈现,打造独特文化IP,借势营销主题活动,不断增强“情有独钟 更上层楼”文旅品牌影响力,提升钟楼文旅品质和吸引力。一是强化挖掘呈现。以挖掘文化内涵为核心,深入打好文商旅融合发展组合拳,开展老城厢文化培训并聘任钟楼老城厢传播大使。运用新媒体多渠道、高频次推送鲜活的线上内容,让多元文旅信息触达每一个角落。二是拓展营销深度。携手专业营销策划团队,定制钟楼全年文商旅营销蓝图。结合节假日消费热点,开展“线上+线下”复合引流,策划钟楼新锦囊计划、全民摄影发现大赛、创艺生活季等系列活动,引入开心麻花等知名演艺品牌,丰富第二届大运河文旅戏剧周活动深度。三是升级文创体验。设计开发一批兼具“颜值”与“实用”的钟楼文创礼品,让“钟楼记忆”可触可感,促进区域内外文化交流与文旅推介。

(三)做深文体惠民文章,助力全民精神共富

优化完善“文体服务圈”,形成覆盖全域、布局合理、方便快捷、全民共享的文体公共服务网络,让文化体育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落实民生实事。推广小剧场文化惠民演出,营造百姓共享、宜游宜乐的文旅演艺生态,提升“灯火里的钟楼”送戏下乡质效,以非遗展示、文化展演、活动推广为载体,将高质量“文化大餐”送到群众身边。二是拓展文体空间。孵化培育2个以上新型空间,争创“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加强秋白书苑“一馆一特色”建设,打造文旅目的地。加快中吴广场等“千果驿站”建设,搭建新兴文化传播载体。引进上海大世界等文旅资源,新建文旅演绎剧场。以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工作为契机,推进中吴大桥体育公园、栖西人才社区体育公园、殷村新孟河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拓展体育健身新空间。三是培育特色赛事。用好大运河等水域资源,打造具有更高水准和影响力的品牌体育赛事,开展省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省青少年空手道锦标赛、赛艇国际交流赛、“幸福江苏”十公里路跑锦标赛选拔赛等赛事。与德国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合作,提升体育赛事水平与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四是创新保护传承。扎实做好文物四普工作,建强普查队伍并转入实地调查阶段。推动“非遗+”发展,培育常州梳篦、常州乱针绣等成为江苏省首批传统振兴项目。推进“秋白故里 红色传承”省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培育项目验收,全面提升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四)做实行业监管文章,夯实文旅发展基础

多措并举、创新施策,全面提升文体旅行业的监管效能,促进行业安全、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一是创新管理校外培训。坚持“安全、融合、创新”的总基调,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推行信息公示与信用评价双轨制,通过“红黑榜”及消费警示强化监管透明度。整合各类资源,促进校培机构行业协会与地方特色活动跨界融合,联合基层公共文化场馆和文旅新空间,搭建展示展演平台,引导校培机构投身到文体旅事业发展中来。二是精细调控新兴业态。针对剧本娱乐等新发展领域,细化管理制度,确保规则有效落地。创新教育形式,策划并推广系列消防教育剧本体验活动,寓教于乐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三是全面强化安全生产。聚焦关键场所与时间节点,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督检查与效果追踪,通过全面宣传教育培训,织密安全防护网,确保文体旅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