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钟楼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报告
2024年上半年,钟楼经济开发区聚焦“锻造新质生产力”,立足“数字经济先导区”定位,紧盯省市争先进位目标任务,按照“12345”工作思路,以“清单+专班”为抓手,绘好“四条线”,砥砺奋进、攀高比强,为钟楼高质量发展集聚澎湃动能。
一、强本固基,绘好综合质效“实线”
全力以赴争一流、强贡献,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位列第21位;在全市省级开发区中位列第6位,较上一年上升2位。1-7月,规模工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7.6%;制造业投资、限额以上批零住餐、纳入核算重点服务业行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实际到账外资总量位居全区第二。项目双进速效并重,截至目前,成功招引项目53个,其中上市企业投资项目4个、专精特新企业项目3个、外资项目2个;3个项目入库市重大项目库,同时紧盯节点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16个项目开工,9个项目竣工,5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二、提质强能,绘好数字经济“专线”
锚定“数字经济先导区”建设目标,高标准建设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大数据+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7月,数字经济规模稳步增长。长三角智算中心正式发布,入选“2023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运营算力规模达230PB。“江苏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已接入全省2077家医疗机构,其中,全省1971家公立医疗机构完成100%接入,数字健康主题楼宇启动招商。“常州工业云”数据规模达90PB。开展“AI+”行动,麦克文旅数字虚拟人的产业化应用被纳入常州532重点项目库。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挑战赛智能视听专项赛、第二届江苏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顺利开展。银杏路跨童子河桥梁完工通车,盐库、冷库完成拆迁。“Hi街”品牌上新不断,霸王茶姬、常州迎桂等多家人气商户相继开业。
三、创新开放,绘好转型升级“曲线”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1-7月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65.1%。共指导服务企业成功申报项目和荣誉共75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22个,市级45个,全省唯一1个,全市唯一2个。微亿智造入选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工信部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目录等4项国奖,东风农机入选2023全国创新农机企业前十强,宝钢轧辊获评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认证,格力博清洗机自主品牌工段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新增7家省专精特新企业、4家市专精特新企业、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市工业设计中心、7个省智能制造车间(工厂)、2家市级数字经济示范企业,9个奖项经开区新增数量居全区首位。成功申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项目24个。
四、铸魂聚力,绘好强基固本“长线”
以系统观念优化“大党建”工作格局,引入秋白书苑品牌,布局数智党建+工建阵地,着力打造园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持续擦亮“4X”商会活动品牌,成功举办多样化活动十余场。产业社区坚持“四到”“007”服务标准,协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问题超30项。推进“清廉民企”建设,建立“数字经济廉盟”。守好安全生产“基本盘”,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组织消防安全演练和培训。强化载体要素“定星盘”,全面梳理、动态更新土地载体要素,合理制定土地载体整理时序,全面完成零地增效三年行动计划1000亩、100万方目标任务,深度拓展三方载体招商合作资源。开拓绿色低碳“试验田”,奋力打造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强势推进绿色涂料集聚区建设工作,力争新闸科技园、金瑞达进入常州市首批(近)零碳园区试点名单,争创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态势还不稳固;龙头项目、数字经济标杆项目的招引还需加力;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的格局还要进一步打开。对此,我们将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全力加以改进。
下半年工作安排
当前正处于“冲刺下半年、确保全年红”的关键时期,做好下一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钟楼经济开发区将坚定不移做强新质生产力数字引擎,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先导区”建设,持续紧盯“双争”目标,按照“12345”工作思路,强化拼劲、闯劲、韧劲,攻克制约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攀登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峰。
一、大抓项目,抢抓经济发展主动权
一是紧盯关键稳经济运行。聚力攻坚短板指标、突破重点指标、巩固优势指标。积极筹划输变电产业园建设,加大西电、思源等输变电项目推进力度。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契机,关注服务本土企业扩产投资。加大贸易企业招引力度,加快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打造更多品质消费地标和特色沉浸式消费场景。二是强化责任抓项目双进。持续深化驻点织网行动和载体强基行动,在完成全年招引目标任务基础上实现倍增,重点在龙头型、引领型、支撑型重大产业项目,和标杆型、示范型数字经济项目,以及高质量外资项目上求突破。按照“招推服”一体化工作要求,聚焦签约率、入库率、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五率齐抓”,加快推动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三是聚焦示范优数字经济。依托“江苏省卫生健康云”“常州工业云”引育生态企业,支持形成“数字健康楼宇”“创新智谷”等产业地标。创新开展“AI+”行动,积极开拓“AI+示范应用场景”。力争全年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50亿元。
二、全速推进,锻造新质生产力强引擎
一是打造高能级科技平台。聚焦平台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匹配,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特色产业的现实需要,打造科技高峰。积极建立中科院、上海交大等高校院所开展深层次合作,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加大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力度,引育一批专精特新、智改数转网联、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助力微亿智造成为全省首个硬科技企业。通过大型赛事搭建科技转化桥梁纽带,办好全国人工智能大赛智能视听专项赛、第二届江苏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推进以赛促产。二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中外合作园落地进程,将金瑞达、易商打造成以外资为主题的现代化国际产业园。提升国际化活动氛围,将面向外籍人士、外资企业代表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沙龙活动,有效带动区域国际化水平全面
提升,打造“可见、可知、可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全球高端资源要素汇聚提供动能。依托重点跨境电商企业为传统企业实现跨境电商服务、为中小电子商务企业提升发展和管理创新服务,培育和发展国际知名品牌。三是强化高质量园区建设。持续深化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核心区加快导入具有标杆意义、示范效应、引领作用的优质项目,数字协同园有序推进运河沿线船坞、玉蝶等老厂房业态升级,实施玉兰路、银杏路等五条配套道路建设,同时有力推进园区综合服务文化中心建设、H街改造。以面向国际的高新技术园为目标,实施新闸科技工业园改造升级,争取纳入常州市首批(近)零碳园区试点名单。争创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省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等荣誉,积极创造更多第一、唯一,不断提高园区影响力。
三、提振信心,激发干事创业新动力
一是聚焦体制机制增活力。写好体制机制“后半篇文章”,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八个明确”相关要求,蹚出经开区体制创新“钟楼范本”,全力营造“四敢”干事环境,增强企业信心。深化产业社区体制创新,推动产业社区试点示范,探索构建完整的产业社区体制。二是聚焦环境提升优服务。持续擦亮“四到”“007”服务品牌,充分发挥营商环境联系点、清廉民企等作用,建设数字经济廉盟,扎实开展“清风护企”深化行动。拓展政企合作渠道,丰富议政代表会、商会等平台活动。全力攻坚安全生产各项重点任务,强势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守好发展底线红线。三是聚焦要素推进强基础。紧盯新闸退二进三片区功能载体,高水平统筹“国企实力+民企活力”协同发展,促成高科技研发生产、高品质宜居生活、高颜值文化生态“三生”融合的未来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功能布局、增加土地利用效益。提前谋划、做足准备,为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数智制造园焕新提升奠定基础。结合“危污乱散低”专项整治、老旧园区转型升级,通过政府收回、联合体增效、平台公司收储、开发利用等方式,加快向存量土地要增量、求效益。以提升亩均产出、产业质态为目标,升级“零地增效”2.0版本;推进第三方载体合作招商,强力支撑产业项目招引落地,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和增容扩产需求;推进国有载体“出清”“清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