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街道2024年工作总结和
2025年工作思路
五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一、2024年主要工作总结
2024年,五星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聚焦市“532”发展战略和区“四大功能区”建设,统筹推进“135”工作布局落实,深入践行“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老城厢复兴发展”三大命题,扎实推动五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项目双进提速增效。建科院总部大楼主体已封顶,中科摩通新能源智能装备生产和先进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入市重大项目库并已进场施工。完成零地增效项目3家、总部经济项目1家、数字经济项目3家、首牌首店项目2家、科小企业20家,以上5个项目招引指标完成进度均达100%;100万元以上税源项目完成4家。
(二)创新发展活力迸发。想方设法增持优质连片商业、工业资产,引导村委成功竞拍原手取租赁优质商铺资产,促成德天餐饮常州旗舰店落户星韵城商圈,招引麦当劳等头部品牌,激发商圈新动能。坚持不懈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积极推进蓝·1869文化园、星空港创意产业园等园区提升改造,聚焦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的中欧(钟楼)数字经济产业园顺利开园。乐研分离、英来机械、长昊机械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顺利举办五星街道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会长及理事会成员。深化文商旅融合创新发展,举办“钟”于等到你 寻味三堡街——“运河五号”供销年货美食节,网红李维佳签约蓝·1869文化园,国内相声泰斗李金斗打卡三堡街,魔术师傅琰东奇幻点亮运河五号,文旅热度持续攀升。
(三)城市品质升级蝶变。轨道交通5号线(清潭站)、虞家村地块征收工作完成。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实施汤家村委蒋家塘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按照“小切口、渐进式、可持续”原则,以三堡街团团河区域作为自主更新试点,通过市场化、多元化参与的自主更新试点先行,撬动带动周边居民主动参与自主更新。打造高品质城市容貌空间,完成活力潮玩、剧场记忆等7个口袋公园建设。严格对照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长效管理要求,制定《五星街道城市长效管理齐抓共管工作方案》《五星街道文明城市建设和城市长效管理重难点区域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加强对花园菜场、飞龙菜场、周家村周边等重难点区域的环境和秩序管理,“疏堵结合”推进“芦墅里”夜市疏导点建设,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发展安全底线牢固。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在全区率先制定出台《五星街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手册》和《五星街道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安全包干责任表》,紧盯重点场所、薄弱环节,完成“厂中厂”、防火门摸排整治,全力压降风险隐患,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五)民生治理井然有序。探索“人人社区”建设与“信托制”物业融合发展路径,创新打造“人人·信邻”模式,枫丹花园、玫瑰苑等11个小区已成功导入。深化“人人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相关经验在全省社区干部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上进行分享。完成蓝天花园、清云澜湾社区办公用房改造提升。启动社工站“钟爱一家”服务项目,聚焦“一老一小”提供专业化服务。“百姓家门口的科普空间”成为常州市唯一入选2023年全国社区科普服务典型案例。设立人大“五心驿站”,组建“暖星”联盟,广泛汇聚爱心力量,持续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抓好退役军人群体的服务保障。深化街道“一站式”平台建设,调优网格考核架构,建立街道联动指挥中心-村、社区联动中心-网格员三级联动机制,强化“作战单元”,释放治理效能。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五星街道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围绕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要求,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钟楼答卷贡献五星力量。
一是稳步迈进“转型”步伐,经济发展再创新局面。多维度抓好项目“双进”。充分利用五星教育中心等优质载体,力争实现项目招引新突破;强化服务保障,加快中科摩通总部基地项目、常州建科院总部大楼、航仪厂改造等项目进程。高标准促进园区发展。深化运用《产业园区评价体系表(试行)》,对现有园区企业实施“腾笼换凤”,释放载体空间,加快推动村级园区的改造提升,不断完善配套功能、优化公共服务,以园区专业化建设打造项目集聚“强磁场”。深化园区协同招商机制,加快蓝park+工坊、蓝·1869文化园等载体招商进度;用好刚落地已开花的中欧产业园的优质资源,构建国际合作示范中心、国际国内项目及产业聚集区,助力园区提质增效。聚合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政领导挂钩联系服务重点企业、村委牵头服务潜力企业机制,深入园区、企业、在建项目,扎实做好一线走访调研,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精心做好服务,为企业发展争取政策,培育涵养优质税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行“会长轮值制”,定期举办商会活动。依托园区资源持续布点便民服务站点,定期举办人才分享会、创新创业沙龙等主题活动,全速推进星韵荟综合体建设,构建“三圈融合”的商圈空间格局,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创新发展生态。
二是全力做好“融合”文章,老城复兴再拓新格局。统筹谋划拓空间。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统筹谋划2025年度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扎实推动适老化设施改造、加装电梯等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持续推进勤业北四村环境综合整治,优化人居环境。围绕老西门片区更新方案,以点带面、序时推进三堡街、南河沿“微改单元”滚动更新。协同发力塑品质。统筹谋划、分步实施三堡街团团河自主更新区域项目,以运营需求为导向,全力加速项目启动,力争形成以民为本、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深入开展酱品厂周边业态调整,积极推进中吴大桥南引桥口袋公园等文化休闲空间建设,策划开展时尚、潮流文旅活动赛事,制定三堡街时光小舞台全年演出计划,培育“主理人经济”,塑造“乐游三堡 宜居五星”文旅品牌,赋能老城厢复兴。精细管理优环境。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和城市长效管理工作,以全员考核为抓手,联合村(社区)、物业、城管等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围绕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重难点区域开展集中攻坚,对花园新村、周家村等重点区域“回头看”,以督查促落实,形成问题处置闭环。以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契机,举一反三、补齐短板,有序推进护场河等河道后期管理维护项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深入实施“惠民”举措,民生治理再添新内涵。全面深化人人社区。持续破题“人人社区共同体”建设,深化“人人·厢邻”“人人·信邻”等特色品牌,设置“人人社区”星播客专栏,展示建设亮点,全面提升“人人社区”影响力。精心做好清云澜湾社区成立工作和社区食堂建设,打造“人人·荟治学堂”老年大学项目,拓展“一老一小”服务阵地。出台社区配套用房管理使用办法,盘活闲置用房资源,引入社区服务企业和专业社会组织,将产生的收益反哺社区,为居民提供公益类课程和个性化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推进村社区“家门口”便民服务站政务服务再提升,在中心、站(点)增设政务服务“掌上办”,积极拓展“云综窗”“一件事”“跨省通办”等政务服务场景应用。依托花西社区“人人·益善+”惠民中心,打造集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大学生创业就业帮扶为一体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运营,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探索“党建+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新模式,打造“暖星共助”救助站,加强与慈善基金、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有效衔接,建立资金保障机制,提升困难群体救助服务质效。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围绕2025年导入目标,制定方案、细致研判,推进“阳光信托”物业与“人人”理念、“网格化”治理有机结合,持续强化已导入小区的后置营造,全力破解物业管理难题。着力攻坚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推动党建引领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强化信息摸排,梳理形成分类别、分层级、分行业、分领域的“民情日记”,推动基层治理从解决“个性问题”向解决“类案问题”转变。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开展住宅小区、“厂中厂”、九小场所等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深化电动自行车、燃气安全等全链条治理,多措并举推动各类风险隐患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