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街道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4年,钟楼区五星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依规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在“平安五星、法治五星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
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召开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和“三堡讲堂”等,传达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街道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2024年开展法治讲座4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4次,组织人员参与检察院听证1次。
二是强化党的领导。街道主要领导牵头开展法治建设议事协调工作,通过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等方式,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重大问题,形成“一盘棋”格局。同时落实好司法所长列席镇(街道)党政工作会议制度,打造“政府法律顾问+街道公职律师”双轮驱动模式,为街道行政决策、合同协议提供合法性审查意见40余条。
三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街道主要领导将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对于重大行政决策、重点信访事项、民事行政诉讼案件等问题亲自参与研究部署,亲自推动工作落实。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主动听取专业法律意见建议,为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规范执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大力推行政务公开,重大决策事项、重点民生事项主动听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意见,主动把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举措融入街道各项工作。
二、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是落实普法责任制。推进“八五”普法工作,把“法治春联”“法治腊八粥”“法治花灯”串珠成链,让普法更接地气;组织青少年体验消防剧本杀,有效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托御水华庭“暖‘新’驿站”,推出“人人学法直播间”,帮助“两新”群体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法律知识; 聚焦老年人法律服务需求,开展专项普法行动,用“司法蓝”守护“夕阳红”;围绕“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法润江苏·春风行动”“民法典宣传月”等节点组织普法活动40余场次,惠及群众1000余人。
二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富都江南新经济产业园为试点,推进“法治园区”建设。与江苏摩方常闻律师事务所达成战略合作,构建“1+1+N”服务模式,帮助园区企业完善治理结构,防范法律风险。今年以来承办“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普法活动,围绕新《公司法》实施、“安全生产月”等开展普法活动30余次,覆盖企业70余家,发放企业法律实务汇编500余本。打造“五星里”人才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和法律援助联络点,为入住的青年人才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宣传、小微矛盾调解、法律援助指引等服务。
三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打造“前店+后院+后厂”模式组成的街道“一站式”矛调中心, 围绕“源头预防、多元参与、阵地打造”三方面完善立体化矛盾调处机制。加强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根据纠纷的不同性质“对症下药”,全年调解成功600余起纠纷。持续提升“法星民情工作室”品牌内涵,加强专职调解队伍建设,推动调解案卷规范化。同时将“龙城e诉中心”植入纠纷化解全过程,形成纠纷立案、调解到开庭、执行的闭环处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四是深化“平安五星”建设。提升党建引领网格化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深化“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建设。发动党员干部、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律师等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为居民搭建议事协商、化解矛盾的平台,创建飘香路社区“星愿援法工作室”、花西社区“同心援”议事坊等优秀“援法议事”活动案例,解决30余项重大民生问题。与派出所联合打造基层治理品牌“星安联盟”,组织群防群治队伍开展纠纷调解、消防整改、巡逻宣防等平安守护工作,先后排除各类风险隐患500多处。
五是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在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站(点)自助服务区增设政务服务“掌上办”,推广政务平台电脑端及“苏服办”APP场景应用。在御水华庭社区设置“云综窗”智能设备,街道开设线上“云窗”入口,实现异地高频事项“线上有端口、线下有窗口、自助有帮办”。试点应用RPA机器人智能手段共享数据,推动政务服务从“本位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变。
六是创新综合执法工作模式。推进综合执法力量向住宅小区延伸,截止目前,已对怡和家园东区、怡美花园小区、香悦半岛等30余个小区的环境进行整治提升,清理公共空间杂物堆放150余处,清除乱张贴涂写280余处,清扫绿化带内垃圾670余处,清理废弃非机动车28辆,清理破损设施68处。
七是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坚持以“去存量、控增量”为原则,大力开展违法建设整治攻坚行动,形成日常巡查、飞行督查、快速处置等方式,充分调动物业、社区积极性,建立日常巡查管控、装修物料登记、信访投诉举报制度,形成“物业控违、居民自治、社区呼叫、执法报到”联防共治体系,有序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工作,营造安全有序、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今年以来,共拆除违建102处,拆除面积约1881平方米。
三、存在不足
一是法律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目前法律服务仍以调解、咨询、普法讲座等传统服务形式为主,对居民和企业实际需求的调研不足,可供主动选择的服务模式单一、陈旧,造成居民和企业被动接受法律服务。
二是信息共享渠道有待打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通畅,有很多数据信息需要重复录入,政务综合服务平台无法采集市监、人社、医保部门数据,大量数据还是需要通过二次录入。
三是执法队伍力量不足。一方面,持有执法证的人员数量不多,执法事权下放后条线增多,需要大量外聘人员协助执法;另一方面人员流失较大,给执法工作带来压力。
四、下一年度主要安排
一是开辟“法治+文旅”发展新路径。打造“沉浸式”普法宣传阵地,用法治元素妆点三堡街休闲旅游街区沿线,形成融法于景的“法治+文旅”普法新地标“大运河法治文旅线”,让游客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同时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室或配备自助式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设备,为游客提供集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指引等为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用法治护航文旅高质量发展。
二是开展法律援助“银龄行动”。聚焦高龄、孤寡、失能、失独老人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发挥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宣传、摸排、引导、转交作用,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帮助老年人解决与切身利益相关的赡养、社保待遇等问题。
三是深化未成年人专项普法活动。从增强未成年人法治观念出发,联合法院、律所、学校、村社区等单位,积极开展“法治研学游”“法治夏令营”“法治创意集市”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通过“看得见的载体”实现“看不见的教育”,用实际行动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保护网。
四是聚焦劳动纠纷源头治理。加强劳动调解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力,积极联动村社区网格员队伍,组织基层网格力量报名参加常州市兼职监察员培训考试,构建全面铺开的覆盖式管理格局。对于情况复杂、金额较大的案件,集中“三官一律”、人民调解员等力量攻坚克难。
五是全力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安全监管和劳动保障方面的专业力量,仔细审查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安全隐患,检查工作场所安全和员工健康保障情况,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督促企业签订各类专项集体合同,审查合同并检查违法用工问题,关注劳动报酬与福利,维护员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