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厂里吃饭 |
发布日期: 2025-01-03 来源:文体旅局 浏览次数: |
位于清潭路93号的国光1937科技文化创意园,经常被当做美食街出现在各类推文当中。其实这是一处工业遗存。 1937指的是这一处遗存的创建时间是1937年,这一年创办的工厂叫常州协进浆纱厂。创办时,该厂位于今天的广化桥附近,是从事经营本市浆纱业务的厂。新中国成立后,协进浆纱厂添置了织布机以及经纬配套设备,增加工人,扩大规模,专业做浆纱,也兼营棉布生产。1956年,该厂公私合营。1962年1月,更名为地方国营常州金属网厂。根据王诤将军和电子工业及军工产品生产布局和第四机械工业部(以下简称四机部)的指示,地方国营常州金属网厂着手试制可拆卸式铜网屏蔽室,并于1963年12月通过测试鉴定。1964年,四机部下达生产稀有金属网的任务,品种有钨、钼、镍网等产品。这些产品曾经由上海一家工厂试制生产,因为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下达给了常州生产。常州金属网厂的产品质量非常过硬,生产的金属网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和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作出过贡献。1966年,地方国营常州金属网厂变更为常州第二无线电厂,目标是向当代电子产品方向发展。 1971年,厂址由闹市迁至清潭路,即今天的位置。1984年,常州第二无线电厂变更为常州电子计算机厂。两年后,常州电子计算机厂开始在产品中使用“国光”商标。1991年12月,获得“国光”商标注册,“国光”逐渐成为企业代名词,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在光荣属于常州的九十年代,1992年,以常州电子计算机厂为核心,企业组建了常州国光电子总公司。2000年,设立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设立常州常计电子实业有限公司。2011年,国光信息公司生产车间整体搬迁,老厂仅保留了研发部门。2014年,国光老厂区打造成为国光1937科技文化创意园。 创意园建成之初,建于1978年的大型折弯冲压车间成为小香阁菜馆,建于1989年的总部办公楼成为汉庭快捷酒店,建于1981年的冲压车间和机修车间变成米图空间,建于1971年的热处理车间成为木棉花创意餐厅。 十年当中,不断有新店入驻,同时也时有迁出的。我记得小香阁曾是这里热门的高档餐厅,也记得几年前一家不错的日料店顾客盈门,而今这两处都换了主人。现在,这里有整体占地3000平米超过30个大型竞技娱乐项目的嗨翻竞技主题乐园,还有……当然是餐厅,吃海鲜去德悦海鲜姿造,吃火锅去虎火锅,吃本帮菜就在老常州菜馆,想要文艺范去米图花小厨,或者去木棉花餐厅。我印象中木棉花是一直在园区盛开的,是一家把餐厅“伪装”成咖啡厅的地方,也是比较有书卷气的餐厅。 所以,不妨找个时间来国光1937科技文化创意园,只负责享受,玩够了之后,扶老携幼,如题,去厂里吃饭。吃完饭,别急着离开,这创意园里还有值得看的内容——王诤将军纪念馆和国光厂史陈列馆。迈开腿,走上一万步,既锻炼身体,又能了解一点常州的人文,一举两得。 前面简述过国光厂史,这里来介绍王诤将军(1909—1978年)。将军是常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王诤原名吴人鉴,幼读私塾,1924年考入苏州工专高中部,1927年从江苏省立第二高级中学毕业,1928年考入南京军事交通技术学校(不久并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1929年,王诤被分配到中华民国国军第九师任无线电台报务员,1930年调第十八师张辉瓒(1885-1931年)部任中尉报务员。在这一年12月的龙岗战斗中,王诤被俘,之后成为了一名红军。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改名为王诤。他创建广播电台,担任中央军委电信总局局长,培养了大批通讯人才。1949年后,他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副部长、军委通信部部长兼电讯工业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主任兼军事电子学研究院院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四机部部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为军队和国家开创了无线电侦察、新闻广播、气象雷达、电子对抗、航空航天、电子工业的新路。他是入选中国100年科学家辞典的唯一一名高级将领,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他作为领导的艺术,更是一种品德和境界。王诤对家乡很有感情。1958年12月,武进县长潘汉东进京参加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大会,王诤看到了潘县长出席会议的资料,请他到家中吃晚饭,还把时任水利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同样是常州人的冯仲云请来作陪,一时传为佳话。1973年4月,王诤视察常州,带着四机部、通讯部、总参的很多专家和领导,在常州住了三天,先后看了12家工厂,解决了常州电子工业系统许多技术、立项、资金等难题。他在常州第二无线电厂说,你们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后,你们电子计算机要放手搞,还要搞大面积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后来常州第二无线电厂发展成为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公司,是国家一级企业,在电子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我始终觉得,人人都爱家乡,常州人更爱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