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厢的老工厂 |
发布日期: 2025-02-24 来源:文体旅局 浏览次数: |
1998年前后,我家住三堡街。在阳台上放眼望,可见一个不大不小的厂区,厂区内有很多高大的香樟树和广玉兰,隐约可见厂区里的红房子,我猜那是红砖房,和一些人的走动,都是被树遮挡的。斑鸠咕咕咕的叫声时不时传来,悠长低沉,使人宁静。厂叫常州航海仪器厂,前身是常州灯泡厂,1964年10月经国家六机部同意正式挂牌成立,隶属常州市无线电工业局。曾经,航仪厂承担了国家惯性导航静电陀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发出一批军用产品和民用电子产品,不到十年时间就成为全国无线电工业系统的明星企业。因为从事的是航海精密仪器的研究和生产,所以曾有一批清华和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分配在该厂工作。2003年工厂改制,老厂区保留。今年12月2号,航仪厂改造提升项目,即运河五号二期,举行了开工仪式。最终这里将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街区的组成部分。我利用周日时间打算做一次故地重游,拍一些配文照片。工厂被围起,大概是周日的缘故未见施工。拍照请求被保安拒绝。所以只能看看效果图,想象一下未来此处的样子。 成为这个街区的组成部分的工厂,还有大仓路上的常州酱品厂。1958年10月,由震新酱园、鸿祥裕、天丰腌制坊等多家酱园和腌制坊,合并成立了地方国营常州酱品综合厂。这其中的震新酱园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1869年,其产品即仙鹤酱油。1921年,仙鹤酱油被送江苏省展览会展出,自此成为区域性的名优产品。《新武进报》1922年3月刊登仙鹤牌酱油广告,这是今天能够查看到的为数不多的早期报纸广告。 1964年底,地方国营常州酱品综合厂改名为地方国营常州酱品厂,后称常州酱品厂。常州酱品厂沿用仙鹤商标,仙鹤酱油在改革开放初期年销量达到4000吨,1988年获得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1993年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上世纪末,仙鹤酱油年销量达1.2万吨。除了仙鹤酱油,酱品厂还生产红梅牌萝卜干。年纪在40岁以上的常州人大概都熟悉“仙鹤飞万家、万家调理鲜”的广告。1998年企业改制,更名为江苏仙鹤食品酿造有限公司,2002年搬迁至新北区。太仓路老厂区的建筑一度用作出租,后对老厂进行保护不再对外出租。今年1月3号,改造项目签约,这里将被改建为“蓝·1869文化园”项目的一部分。在这里我引用钟楼区政府网站8月1日刊《区领导调研板块重点工作》一文当中对该项目的描述,“项目将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创文旅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进行有机结合,打造新一代的文化创意园区”。 常州航仪厂、常州酱品厂、常州恒源畅厂(即运河五号)、常州梳篦厂(即博济南岸里)等老厂,在老常州核心地带边缘,都属于老城厢的老工厂。如果扩大为以运河沿线作观察,那么原东芝码头基地改建的玫瑰车站,也可归入其中。这一处码头,位于运河路以南、京杭运河以北、中吴大桥小游园以西,原是通过大运河运输变压器的装卸码头。之后因为运河桥梁的高度对货运产生限制,此码头便不再做变压器的装卸,而改做建材的装卸码头。再后来,市区运河禁止货运船只进入,码头便改建成为玫瑰车站。玫瑰车站与三堡街历史街区隔水相望。此工业遗存中的桅杆起重机被保留下来,因为最大起吊重量为520吨,被赋予“我爱你”之意。玫瑰车站主打爱情和婚姻,有爱心装点的“520”求婚塔台、玫瑰站台、玫瑰专线、婚庆礼台,连运河护栏都以纸婚、银婚、金婚、翡翠婚等小牌牌装饰。这些还不是最关键的,此地最实质处,是有一间漂亮的婚姻登记处。 既然以运河沿线作观察,那么我再写写油罐公园。20世纪70年代,田间地头的机械化生产多起来,有了汽柴油的需求量。1973年,建造了五星桥油库,以便将外地运来的汽油和柴油更好地储存起来,现在的油罐公园便是油库的储罐区,选址五星桥附近的重要原因是这里靠近运河便于运输。建造油罐的沙子、石灰等物料都要经过运河运来,再由人工搬到工地。这些油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分四批建完,最后一次大规模改扩建是在1998年后,建成了两个5000立方米和两个8000立方米的油罐。 后来,加油站增多,市区运河禁止货运船只进入,五星桥油库就不再使用了。再后来,这一处工业遗址被改建成油罐公园。油罐公园有着常规公园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大大小小的油罐与长长的运河形成的风景构成所带来的现代感。夕阳西下时,油罐公园最迷人。 已经开放的由工业遗迹改建的文旅风景,包括本文介绍的玫瑰码头和油罐公园,都是在风景、艺术之外,还建有消费场所。玫瑰码头的绿皮火车车厢做成了火锅店,油罐公园有油罐做成的餐厅、商店、艺术展厅。围绕大运河的建设一直在进行,一个个基于老城厢和老工厂的风景被规划出来,很多还在建设之中。大运河好像一根丝线,正在串珠成链。若再以时间做线,是从老城厢串起到老工厂,直至当下——美而现代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