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2024年专题>>地名与乡愁>>地名来历>>内容
位于常州西横街第二中学内。据《常州府志》载:“距府治西二百步,为凤凰展翅形,故科第蝉联,甲於他郡。”唐代至德年间(756-761),由常州刺史李栖筠倡行教化,在孔庙内创办常州府学。
常州府学其时规模宏大,舍宇连片,林木苍郁,子城河与玉带河三面环绕。自唐、宋、元、明、清1200余年中,这里一直是庙学合一的本邑儒学圣地。
宋大观三年(1109),徽宗集天下贤士殿试,一共300余名进士,常州就中了53人,名誉海内外。徽宗特赐“大诏令”给常州,曰“进贤”并为53人刻碑立于府学内。
常州府学的重要建筑大成殿,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建,大成殿和两院,并有明伦堂、振德堂、文昌阁、尊经阁、名宦祠、乡贤祠以及斋廊。据史料记载:大成殿共有5楹,东西各12间,殿前有露台,石砌雕栏环绕。前为戟门,出门为泮池、石桥、棂星门。大成殿孔子神龛之上悬挂5块大匾,分别为康熙帝的“万世师表”、雍正帝的“生民未有”、乾隆帝的“与天地参”、嘉庆帝的“圣集大成”、道光帝的“圣协时中”,蓝底金字,气度非凡。
常州府学主体建筑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为清光绪二年(1876)重新修建。大成门坐北朝南,单檐硬山式,面宽5间,进深8檩,上下两层,气势庄重。明伦堂面宽3间,进深9檩,高达8米。尊经阁为硬山顶楼阁,上下各5间,进深8檩。殿前后保存吴宗达书《分置学田碑》、庄存与撰书《重修常州府学庙记》等明清书碑多块,现为市级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