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林添彩,笔墨在手绘宏图;龙蛇换韵,云开暖至入新局。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布局“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谋深谋实“阳光西林”建设,准确把握“形”与“势”“时”与“机”,坚定信心决心、保持闯劲拼劲、激活潜力动力,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西林答卷。
发展总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阳光西林、你我同行”奋斗目标,始终坚守“一张蓝图绘到底”战略定力,进一步扛起“走在全区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使命担当,持续深入打赢“产业培育、城市更新、社会治理、改革增效”四场硬仗,以“点上突破”带动西林发展“满盘皆活”,为钟楼建设长三角一流中心城区作出西林新贡献。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亿元;制造业投资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品总额增幅、纳入核算重点服务业营收增幅5%;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销售额增幅、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幅3%;实际到账外资1000万美元;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各项工作在综合考评中走在前列、勇争一流。
为实现目标任务,我们将全力抓好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持续打好产业培育“提升”仗,注入周行不殆“循环力”。水利万物,莫与之争;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排杂祛繁,把产业放到战略性节点上争锋,构筑经济财富长生久视之道。盘活项目流量池。立足“两河两桥”片区整体规划,围绕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方向,加速中吴科创园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西林对优质项目的承载力和吸引力,集聚一批“链主型”企业,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标杆型新质生产力园区。坚持数量与质量并举、存量与增量齐抓。加速拉动重点产业储备项目招引落地“进度条”,以一批批高质量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西林动能。整合工业连接器。延链、补链、强链,对现有企业产业分布进行系统梳理,加大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加速产业聚链成群,引导企业在科技研发、设备更新、工艺升级、产品迭代、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深耕细作,不断向“新”而进、向“高”而攀、向“数”而行。打造“专精特新”企业矩阵,推动优质中小企业加速抢占细分领域制高点,向更高能级发起冲刺,助力企业扩量、提质、增效,力争全年新增智能车间1家、星级上云2家、智改数转诊断企业3家。培植服务点线面。通过主动服务对接,不断培育新的财税增长点。加快集聚中吴广场商圈人气,围绕“商、文、购、娱”打造消费新场景,与“烟火凌家”馋嘴美食街联动营销推广,激发消费活力,加快形成城西地区商业集聚区,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坚持精品理念,细致打磨草坪婚礼、生日派对、好友聚会等特色场景,开拓新亮点,串珠成链、聚链成圈,发挥集合效应,打造西林特色的文旅名片。构建营商护城河。深化“西心办、林距离”服务品牌建设,常态化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畅通企业家反映情况、寻求帮助的渠道。主动靠前服务、牵线搭桥,建立重点诊断企业档案池,将诊断服务与企业上云、项目申报等工作有机结合,以“一企一档”方式跟踪管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当好有呼快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以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推动发展要素向西林加速聚集,努力形成各类人才、各个企业与西林同呼吸、共成长、争当发展合伙人的生动局面。
(二)聚力打好城市更新“跨越”仗,点燃星火燎原“生发力”。灯火万家,文明之光;新旧更替,智慧如炬。拥抱变化,把城市更新放到大势大局中谋略,构建安居乐业、通明昌盛之象。聚焦惊喜变化,让置业安家“落地有声”。引导更多群众由“要我改”转向“我要改”,为全市城中村自主更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西林经验。结合“两河两桥”片区开发,聚焦“零地增效”,全力打造以富林路为轴,集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的中吴科创园,推动西林产业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累积口碑效应,让城市管理“小步快跑”。聚焦“标准化、精品化、特色化、示范化”建设目标,按照“常态化管理兜底线、专项整治补短板”的思路,坚持用“绣花”功夫求精细、以匠心精神抓管理,持续大力整治乱堆乱放、乱排乱倒、乱摆乱停,将精细管理落实到每一条街巷,扮靓城市“容颜”,焕发城市“新貌”。坚持“零容忍”强力拆违,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坚持“露头就打、建违就拆”,构建“不能违”“不敢违”“不愿违”的长效机制,让违建无处藏身。
(三)主动打好社会治理“衔接”仗,贯行不偏不倚“执中力”。金曰从革,素位而行;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关口前移,把管理治理放到情与理之间调度,孕育上下兼容、内外兼修之礼。兼顾“当下”和“未来”,稳妥推进撤村建居。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因地制宜,通过持续挖掘地理优势、教育先驱、红色文化、历史底蕴等资源禀赋,将中吴要素融入社区建设,择优链接优质社会组织、社会资源、民生服务资质单位,结合居民需求,优化功能布局,系统推进“阳光、生态、健康”的全龄友好立体型中吴社区“惊艳入世”。提前分析研判矛盾风险、历史遗漏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准备、早安排、早处置,确保撤村建居的流畅性、稳定性。兼顾“面子”和“里子”,用活用好“阳光信托”。聚焦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做好已导入“阳光信托”物业安置小区的“后半篇文章”,提优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完善制度、建立平台、建强队伍,推动实现“三升一降”,充分激发商业小区、专业市场治理新活力。注重总结提炼、以点扩面,加强调研分析,推动“阳光信托”物业服务在管理基础薄弱、信任感缺失的特大商品房小区、市场公寓楼“全面开花”。兼顾“广度”和“深度”,抓实抓牢安全治理。牢牢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粉尘涉爆企业重点排查、“厂中厂”综合治理和住宅小区安全专项治理等行动为主线,按照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原则,加强对消防安全、工贸企业、建筑施工、燃气安全等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巡查监管,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落实,压实责任链条,筑牢安全底线,守护万家灯火。深入排查社会面小场所安全隐患,适时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切实处理好防风险、促发展、保民生的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兼顾“人情”和“理法”,有效推动矛盾化解。深入学习借鉴“儒林实践”,加速推进“智慧镇街”平台建设,秉持“务实管用”原则,强化数字赋能,打造匹配西林实际需求的“智慧中枢”,切实提升社会基层治理效能。优化“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依托博爱盈心法律工作室,发扬“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基层诉源治理,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四)全面打好改革增效“深化”仗,孕育三军夺气“集群力”。双木成林,根深叶茂;人岗相配,同舟共济。平台赋能,把考核用人放到和而不同中考量,营造至柔至坚、张弛有度之态。深化党建品牌强动力。打牢基础,坚持以“西引力”党建为引领,注重“内外兼顾”“因地制宜”“服务大局”,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功能,升级焕新党建阵地,通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筑牢红色堡垒,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谋划党建品牌“大文章”,打造一批特色亮点和模范标杆,不断提升“西引力”党建的影响力。强化队伍建设促活力。引导党员干部围绕中心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抓落实、促发展。围绕村(社区)换届,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分层分类开展干部培训,强化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引导干部在产业培育、城市更新、矛盾化解、改革增效等重点工作实践历练中发扬斗争精神,敢于破难题,挑战不可能,汇聚推动西林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加强廉政建设增定力。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聚焦“三资”管理、征地拆迁、工程建设、零星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紧盯隐蔽性、反复性、顽固性问题,动真碰硬、寸步不让强化纪律执行,分层分类、精准滴灌强化廉政教育,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认真落实区委巡察“回头看”整改要求,抓好源头预防和建章立制,扎实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切实把整改成效转化为推动西林高质量发展实效。引领社会力量聚合力。推动“两代表一委员”创新履职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履职活力和履职质效,持续为西林发展献策献力。健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与统战人士加强联系沟通,持续引导基层党组织及统战成员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统战工作与基层治理高效融合。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小切口”撬动“大融合”,着力构建“力量共用、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办”的群团工作新局面。持续提升商会影响力,将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无限潜力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实现街道与商会发展的“双向奔赴”。
金木水火来借力,壮志求索为吾土。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紧密团结西林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担当实干谱新篇,全力以赴将“阳光西林,你我同行”的美好愿景变为生动实景,为钟楼深化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建设贡献西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