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动态>>科技局>>内容
新动能荆川产业园位于风景旖旎的荆川公园西南侧,紧邻常州市荆川小学。2024年7月正式招商运营,截至2024年底,园区整体入驻率超过50%,累计入驻各类企业、配套商户共30家,科技型企业占比约40%,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入驻企业涵盖了智能制造、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
园区致力于为入驻企业提供关键合作对接、日常运营支持、多元办公空间等多元化的服务支持,为具有创新力、成长力、有思想的智能企业打造协作式办公环境,通过长期耕耘计划将园区建设成经济和质量并重的科技载体。未来,新动能荆川产业园将在前期工作打下的扎实基础上,向着更高更优的目标迈进,园区将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及提高园区品牌形象等方面入手,力争吸纳更多的优质项目进驻。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能。”在新动能荆川产业园的办公楼内,常州欣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赫科技”)创始人王树丰相信,在科技赋能之下,传统煤矿行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完全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
自2019年成立以来,欣赫科技一直致力于煤矿智能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欣赫科技专注于为煤矿生产企业提供全面的智能化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输出。
王树丰办公室的展示柜内放着两件特殊物品:一件是来自地下矿井的煤块标本,另一件则是企业自研获得国家专利的KLS100智能呼吸器原型机。这种时空交错的陈列,恰如其分地映射着企业创业的目标——用前沿智能技术守护传统行业。
“大学毕业后,我在煤矿相关单位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说到采煤,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传统、粗犷且劳动强度大的场景。但其实在整个行业内部,智能化正在改变这一传统印象。”尽管已经是公司一把手,王树丰却依然保持着下矿的习惯,为了及时了解百米地下采集面矿工的实际作业情况,他每月至少下矿两次,这也让他对矿业智能化建设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
“目前,所有井下的智能化改造要围绕让矿工‘呼吸有保障,身后有安全’来设计。”王树丰站在摆满专利证书的展厅内,展示了企业自研的两件拳头产品:不足巴掌大小的JD7便携式多参数检测仪,能同时监测甲烷、一氧化碳、氧气、风速等七类地下环境参数,仪器内部大容量存储和高速运转处理器具备智能分析功能,并运用超声波风速传感技术让它成为井下“环境扫描仪”,矿工随身携带,随时了解井下环境变化;而形似口罩的KLS100智能跟随式送风呼吸器,通过动态气流补偿技术解决了传统装备的“呼吸阻力”难题,该装置能根据井下矿工的呼吸节奏主动调节送风量,智能感应的运转模式为国内首创,一次充电可在井下连续工作8小时,过滤效率达99.9%。王树丰介绍,这两件公司研发的系列装备已在陕西、内蒙古、山西等省(区)矿区广泛运用。
王树丰表示,欣赫科技这几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园区的助力。
“这片园区是我的‘福地’。我们企业本来在新动能的劳动西路园区,后来发展得快,就想寻找一个更大的场地,园区负责人直接帮我们找好了新地点,还一起张罗搬家,不耽误生产。”王树丰说,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园区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我们企业比较特殊,模拟井下矿道通风系统的风洞有几十米长,需要一个特定的狭长区域摆放,园区对我们的支持相当给力,很快就把所有实验设施部署到位。”这种“及时雨”般的支持,让欣赫科技的搬家过程相当“丝滑”。
“常州矿产资源不丰富,但却是全国矿山智能化产业的聚焦点。”王树丰感慨道。“还记得20年前我最早下矿时,矿工老师傅拿着瓦斯检测仪在昏暗矿灯下读数的场景,如今一台对讲机大小的手持仪就已足够。”他坚信,智能化建设是传统煤炭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百米地下,“智慧”仍将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