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动态>>内容

钟楼区赴青海果洛州班玛县交流学习纪实 ——高原上的初心与使命
发布日期: 2025-09-09    来源: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强化区域协作帮扶”的部署要求,钟楼区精心选派农业医疗教育技术团队赴班玛县开展对口交流。此次工作既是落实苏青两省《东西部协作协议》的具体实践,也是探索“长江首尾联动”发展新模式的创新举措。这场跨越数千公里的对话,让江南水乡的三农工作者深刻体会到三江源头的生态坚守与民生温度。

一、高原初体验:挑战与感动并存。

初抵海拔3530米的班玛县,头痛、失眠、气喘等高原反应给团队上了“第一课”。在班玛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同志全程陪同下,队员们穿越高山峡谷,目睹牦牛群与游牧帐篷点缀的壮美画卷,更见证了当地干部“缺氧不缺精神”的坚守。队员笔记中写道:“这里的美丽与艰苦同样震撼人心”“每一处草场围栏都是生态防线,每一顶流动帐篷都是民生考场”。

(图1:笔者途径班玛县知钦乡拍摄的牧民游牧生活场景。)

二、行走三江源:绿色发展在班玛的生动实践。

在当地同志的引导下,团队先后走访了班玛县八乡一镇,近距离观察藏区牧民的游牧生活,并与当地干群座谈交流。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班玛县始终践行“生态保护第一”的发展理念,通过农牧水利科技创新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高原劣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图2:笔者在班玛县城所在地赛来塘镇后山拍摄)

(一)生态畜牧业创新体系。

1.产业现状。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是符合班玛县实际的选择。2024年全县完成出栏牲畜3.92万头,出栏率34.2%,牧民实现致富增收。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当前可利用草场面积696.67万亩均已获得天然草原有机认证,实现有机认证全覆盖。“班玛羊肚菌”“班玛黑青稞”已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

2.技术特点。高寒地区畜牧养殖特色明显,班玛县坚持草场利用与保护并重,实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双轨管理,推广季节性轮牧,冬春舍饲比例达40%。生态补偿政策覆盖全县牧户。

(图3:参观农畜产品产业园牦牛肉精加工车间。)

(图4:参观班玛县高原菌类种植示范基地。)

(二)净土保卫战成效。

1.种植业特色。班玛县现有永久基本农田三千余亩,粮食作物种植五千余亩。黑青稞主产区江日堂乡、灯塔乡、亚尔堂乡共种植5700余亩,亩产一百五十公斤左右。高原菌种种植面积超一百亩。全域禁用农药,推广有机肥施用。

(图5:笔者与当地主管部门在灯塔乡忠智村进行青稞病虫害采样,样品经晾干后送农科院作病理研究。此次采样选择3乡4村不同海拔生长条件样品。)

2.生态保护。贯彻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捕,在国家部委支持、青川两省协同下,班玛县玛柯河流域增殖放流川陕哲罗鲑等珍稀濒危物种数十万尾。建立草原生态监测网格化体系,通过植树造林、补植补栽藏雪茶、改良退化草地、人工种草、治理黑土滩毒害草地等系列措施,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至67%左右。

(图6:班玛县城玛可河段,玛可河是长江水系一级支流大渡河的源头河流。)

(三)民生攻坚亮点。

1.健康保障。通过同行3名医疗同志交流反馈,“医保托底+巡回医疗”基本覆盖所有牧区,包虫病防治纳入民生重点工程。牧民健康有了托底保障。

(图7:钟楼援青医疗队开展联合义诊。夏亮医师(右一)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专家等共同为吉卡乡牧民入户义诊。)

(图8:钟楼援青医疗队王雪霞在班玛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接诊患者。作为科室骨干力量,王雪霞医师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有效缓解当地群众病痛,其精湛医术和敬业精神获得藏族同胞广泛好评。)

(图9:右二为钟楼援青医疗队王菊华,王医生此次主要承担医院行管工作,同时兼顾科室业务工作。)

2.人才培育。通过高素质农牧民培训项目,年均培训农牧业经营主体管理能力提升50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东西部协作项目,大学生服务合作组织等缓解了人才匮乏的现实问题。

3.教育保障。全县八乡一镇实现寄宿制学校全覆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7%。结合游牧特点实行“集中办学+远程教育”双模式。教师周转房等保障逐渐完善,支教教师生活条件得以改善。此次同行支教半年的3名老师也将在1个月后住上新周转房。

(图10:班玛县藏文慈善学校。3名钟楼援青教师将在班玛幼儿园、小学开展为期半年的支教工作。)

4、产业升级。班玛县立足高原特色资源优势,已建成高原菌种产业示范园、农畜产品产业园和果蔬茶种植基地三大产业平台,初步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此次调研重点考察了三大产业基地,围绕以下方面开展深入交流:一是产业技术升级,包括高原菌种培育、果蔬种植技术革新及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工艺;二是营销模式创新,重点探讨了电商渠道拓展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对传统销售模式的赋能效应;三是品牌体系建设,就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绿色有机认证及区域公共品牌打造等议题交换了建设性意见。这些实践表明,班玛县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正在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产业升级之路。

(图11:农技专家张光华查看猴头菇生产,并就温湿度控制技术进行了经验分享。)

(图12:农技专家贺冬青查看黑木耳生产,并与基地负责人就菌菇工厂化种植技术、大棚管养护经验进行了交流分享。)

三、文化交融:当江南遇见果洛。

此次交流学习期间,第二届“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正如火如荼。恰逢班玛县轮值负责为果洛州主场提供后勤保障,笔者就苏超与青超赛事相关情况与负责青海足球联赛赛后农展集市及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探讨。笔者与蒋玥同学联合设计融合班玛元素的赛事保障矿泉水LOGO,为两地文化交流留下珍贵印记。

(图13:笔者与蒋玥同学合作完成的赛事保障矿泉水LOGO。)

四、情谊长存:跨越地域的纽带。

一个月的同吃同行同工作,让两地干部结下深厚友谊。班玛同事的热情款待、手把手传授经验,让团队倍感温暖。临别时,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同志表示:“你们是钟楼来的亲人,班玛永远欢迎你们”!

(图14:三名农技人员与农牧综合中心才才(右二)合影留念。)

五、工作启示。

此次交流不仅是一次业务学习,更是一次精神洗礼。队员们深切感受到:

(一)国家政策的坚实托底。高原地区的医保、生态补偿等福利政策有效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

(二)生态与稳定的双重责任。三江源头的环保与维稳工作意义重大,需多方协作推进。

(三)东西部协作的深远意义。未来将推动更多资源互通、人才互动,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图15:援青农业医疗技术团队合影留念。)

当飞机掠过巴颜喀拉山脉,舷窗外连绵的雪山仿佛在诉说:这场跨越长江头尾的对话,终将化作润物无声的春雨,滋养两地乡村振兴的沃土。农技专家邹区镇杏塘村委贺冬青表示:“将以此次交流学习为动力,把高原干部的奉献精神融入本职工作,并期待与班玛的兄弟姐妹再续协作新篇。”(刘平虎)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