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动态>>内容
在“八五”普法收官之际,钟楼区以 “精准滴灌”破题、以 “全域融合”落笔,交出了一份法治润民生的时代答卷。五年来,区司法局推动普法从“单向灌输”转向 “多元共治”,从“知识普及”升维至 “精神培育”,更以运河文脉为纽带,将法治基因植入古城肌理,让法治精神随市井烟火浸润人心。现开设“八五”普法回眸栏目,集中展示全区“八五”普法工作的创新做法和成果经验。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新闸街道认真贯彻落实普法相关要求,紧密围绕中心工作,聚焦服务辖区企业和群众法治需求,创新工作载体,深化依法治理,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打造法治园区“服务链”,精准护航企业发展。
针对辖区联东U谷产业园企业集聚、法治需求旺盛的特点,联合专业律师团队创新打造联东U谷“一站式”服务中心,构建“靶向服务、驻点服务、问需服务”常态化服务机制。一是“靶向服务”精准覆盖需求,聚焦企业关心的用工风险、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高频法律问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并发放《劳动用工合规指引》等实用模板资料,助力企业将法律规范转化为管理标准。二是“驻点服务”延伸法律触角。携手江苏东臻律师事务所建立每周四义工律师“坐班”机制,同步开通线上咨询通道,形成“线下即时办、线上随时答”的高效服务形式。针对园区入驻企业行业特点,推出专项“法治体检”,目前已为20余家企业提供用工审查、经营矛盾等咨询服务,有效预防潜在法律纠纷。三是“问需服务”推动提档升级。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双轨调研,动态收集企业经营中的法律痛点,对于企业集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及时更新服务清单,对差异化需求提供“一对一”上门问诊,精准满足企业需求。
深耕基层治理“责任田” ,创新矛盾化解模式。
依托“新法润荷”民情工作室平台,司法所积极构建调解与普法相融合的双轮驱动新机制。一是构建“老带新”调解人才梯队。返聘3名经验丰富的退休法官及干部担任“调解员”,充分发挥其“人熟、地熟、业务熟”的独特优势。通过“名师带徒”机制,每位调解员固定结对培养司法助理员,常态化开展案例研讨、调解实训等培训课程。二是推行“坐诊+助诊”工作法。“新法润荷”民情工作室设有固定“调解室”,3名调解员每日坐诊接访,引导群众依法、有序、文明化解矛盾纠纷,高效化解群众诉求。同时积极协助法院调解诉前案件,半年来成功调解15件,调成率25%,居全区前列,并协助街道调解基层矛盾23余件。三是深化“调普融合”机制。将精准普法深度嵌入调解全流程:调解前发放《权利义务告知书》明晰法律依据;调解中针对争议焦点解读《民法典》《劳动法》等关联法条;调解后出具《守法建议书》预防复发。在调处劳动争议、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案件过程中,同步开展针对性法治宣传教育,实现“化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八五”普法迈向纵深,新闸街道将持续聚焦企业和群众法治需求,深化“精准滴灌”式法律服务助企防风险,做实“调普融合”新模式促基层和谐,着力推动普法实效提升、法治素养养成,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闸、法治新闸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