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家长必知的儿童健康防护指南 |
发布日期: 2025-04-30 来源:卫健局 浏览次数: |
高发季警报: 每年4-7月与9-11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5岁以下儿童最易中招。 元凶与表现: 多种肠道病毒是幕后黑手。感染后(潜伏期平均3-5天),孩子常出现: 1.口腔警报: 疼痛疱疹、拒食、异常流口水(小宝宝)或自述嘴痛(大孩子)。 2.手足信号: 手、足、臀部可见斑丘疹或疱疹。 3.伴随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 4.疾病特点: 绝大多数患儿症状较轻,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7-10天就能完全康复,预后良好。 5.传播途径广: 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直接接触患儿疱疹液、粪便、鼻涕分泌物;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呼吸道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 何时必须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带孩子就诊:持续高热: 体温超过38.5℃;脱水风险: 因口腔剧痛无法进食饮水,尿量明显减少;精神萎靡: 异常嗜睡、精神极差、状态与平日截然不同;重症征兆: 面色苍白、心率异常增快。 关键防护措施: 1.严格隔离: 患儿需居家隔离至所有症状消失后1周。 2.疫苗防护盾: 接种EV71疫苗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 家长行动指南: 1.高发季节加强防护,培养孩子勤洗手习惯。 2.定期清洁消毒玩具、餐具及常接触物品。 3.留意孩子口腔、手足变化及精神状态。 4.牢记重症预警信号,及时就医是关键。 了解手足口病,做好科学防护,就能让孩子安稳度过每一个疾病高发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