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2025年专题>>幸福钟楼·健康常乐>>健康百科>>内容

基孔肯雅热的科普小知识
发布日期: 2025-08-01    来源:卫健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的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蚊媒病毒性传染病。“基孔肯雅”一词源于非洲 Kimakonde 语,意为 “弯腰行走”,形象描述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痛而被迫弯腰的姿态。临床以“发热、皮疹、关节疼痛”为特征。

       发热: 急起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一般发热1~7天。部分病人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表现为双峰热,持续3~5天 恢复正常。常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恶心、呕吐等症状。

       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急性期多个关节出现疼痛或关节炎表现,可有肿胀或僵硬,晨间较重,严重者不能活动,通常1~3 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皮疹:发病后2~5天,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伴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人类是如何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的?

      基孔肯雅热患者、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者在发病当天至7天具有传染性。基孔肯雅热病毒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者后、再叮咬人时传播,“人→蚊→人”,是病毒与蚊子 “致命合作”。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基孔肯雅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与埃及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

如何预防和治疗基孔肯雅热?

       预防的核心手段是预防蚊子叮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防蚊”和“灭蚊” 两方面入手。近期有过疫情发生地区旅居史的人员,需加强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避免被蚊叮咬,如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报告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也没有针对性疫苗,临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