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大街街道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532”发展战略和区“四大功能区”建设部署,乘势而进、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深化老城复兴样板区建设。
2025年南大街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预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维持自然增长;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销售额增长4.0%;纳入核算重点服务业行业营收增长10.0%;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0%;实际到账外资400万美元。预排2025年重点项目11个,其中产业项目10个,政府投资项目1个,计划完成投资额8.67亿元。
(一)以更大力度推进城市更新。抓好支撑项目。全力以赴推进老城厢复兴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跟进对接季子文化展示中心、亚细亚现代影视城改造等项目的运营投用,逐步释放重大项目牵引支撑作用。主动融入大观楼及止园、盛宣怀故居周边织补、刘海粟美术馆等项目规划建设,以点带面持续勾勒老城厢复兴轮廓。抓好片区升级。聚焦“三大片区”持续发力,加快南大街片区步行街北入口、百货大楼提升改造,积极争取市、区政策,引入专业运营力量,进一步盘活南大街步行街B8、B10地块,以两端联动呼应带动提升。系统推进西直街历史地段整体更新,整合大运河岸线资源,再现老西门片区枕河而居的烟火气。一体推进以东头村小区为核心、南市河两岸为轴线的东头村片区改造,深化尚德里、西庙沟地块整治利用方案,优化功能配套、改善人居环境。抓好建管融合。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升,争取完成公园路、南大街等10条老城厢道路打造,加快文亨花园、怀德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升改造,依托“招招精彩”活动打造一批彰显老城厢特色的店招店牌,扮靓城市形象。从停车管理、消防改造等关键处着手,充分整合会计、律师和有威信的业主三支队伍力量,提升信托制物业导入质效,实现小区管理“三升一降”,提升老城厢宜居品质。
(二)以更强引擎赋能商圈振兴。重塑更活力的商圈形象。立足地铁二号线和五号线交汇优势着力打造金鹰、碧桂园等“新地标”,以提升品牌招引能级为抓手增强百大、吾悦等“老载体”竞争力,加快推进延陵印巷地铁商业开街运营,立体贯通延陵西路商业轴线,激发中心商圈消费活力。完善游客中心服务功能,持续提升汉服嘉年华、南市河小剧场等品牌活动影响力,拓展“非遗+”“演绎+”“赛事+”消费新场景,持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集聚更创新的楼宇生态。支持嘉业国贸等楼宇自主提升改造,探索搭建“智慧商圈”可视化招商运营平台,联动城区招商组团,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瞄准总部类、研发设计类等产业,抢抓上海、苏州等先进地区溢出项目,激活楼宇经济动能。深度链接优质引才机构,加强与天津大学、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产学研协同合作,引进重点领域高端领军人才团队,为振兴发展注入创新活力。打造更温润的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南大街智慧街镇一体化平台建设,搭建更多智能应用场景,优化群众线上互动体验,探索智慧赋能商圈治理新路径。擦亮“无南事”政务服务品牌,依托“高频事项一平台”建设简化办事流程,拓展“南厢楼宇荟”在金融助企、减负惠企、人才强企、法制护企等方面的服务触角,打通楼宇服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三)以更优路径探索治理创新。夯实民生保障基础。完善特殊困难群体分类救助,规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德康驿站建设运营,持续扩大“众善联盟”朋友圈强化爱心帮扶,守护民生幸福感。探索推进“养老搭子”计划、“智能水表”项目,整合外卖小哥、热心居民资源试点东头村社区志愿助餐模式,将养老站点和人人食堂打造为资源共享室,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提升多元共治效能。配合市委社工部加快打造全省首家市级社会工作学院,制定落实社区工作者“五大培养计划”,开辟“小楠社工学堂”平台“小楠头雁论坛”“智汇社工室”版块,为社工成长精准赋能,筑牢基层治理人才基石。强化社群共治理念,依托“南事议解”项目探索搭建夕阳议事、商圈议事等场景,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商家和新就业群体等多元力量共同“出谋划策”,增强“五社联动”赋能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筑牢安全稳定屏障。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攻坚怀德苑、中意宝第等住宅小区消防隐患整改,加快推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强化问题整改“回头看”,杜绝安全隐患反弹回潮。创新构建四级联动矛盾调解格局,壮大社区法律服务队伍力量,争取妥善化解重点信访人员和突出矛盾纠纷,守护老城厢和谐稳定大局。
(四)以更高站位强化党建引领。夯实争先率先的信念感。深化这厢有“理”理论宣讲品牌,拓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践路径,释放新时代文明实践四级体系阵地作用,创新发挥道德讲堂策源地、小巷讲坛、许巧珍“7+工作法”等基层智慧,拓展理论武装云端课堂的影响力,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筑牢老城厢复兴发展的奋斗信念。磨砺干事成事的硬本领。发挥“双桂学堂”“小楠社工学堂”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探索建立“年轻干部挂钩重点信访事项”制度,在重大项目攻坚一线培养塑造“自燃式干部”。深化作风建设,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凝聚同心同向的奋斗者。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做优做实“红磁场之家”品牌,深化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不断凝聚流动先锋力量。聚焦“两企三新”建强“红新·厢约”党建品牌,拓宽以钟楼吾悦为标杆的友好商圈覆盖面。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作用,深化基层侨务品牌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聚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