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发挥立法联系点平台作用。街道积极实行民主决策,集众之智、集群之力,办实事、行对路,进一步拓展“1184N”全覆盖履职平台,今年已先后完成《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条例》及省、市《物业管理条例》等多部条例和修正案的立法意见征询,充分体现了“民意直通车”作用。
(二)优化审批流程提质效。街道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与服务提升,通过推进“一件事”集成业务,有效提升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扩大政务宣传效能,制作公共服务指南,确保服务覆盖范围。
(三)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街道强化执法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增强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四)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街道扎实推进“一站式”矛调平台建设,全面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今年来,重点关注物业管理、房产交付、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劳务薪资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领域,逐案、逐人、逐项调处化解矛盾纠纷。
(五)加强法治监督效能。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对执法人员着装形象、依法履职、文明执法,以及执法装备、车辆使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推动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落实。
(六)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法律援助联络站全覆盖,建成安全生产主题公园宣教基地,更新人才公寓公共法律服务室、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联络站,满足各类群体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七)加大法治宣教力度。街道充分用好法治作品展、法治直播间、法治宣传活动等宣传教育形式,在“4.8司法日”“民法典宣传月”“6.26禁毒宣传日”“反邪教宣传月”“安全生产月”“宪法宣传周”等期间,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主题活动,广泛征集各类法治作品。
(八)深化法治队伍培养。定期组织街道干部、执法队伍、社区工作者开展法治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今年来,邀请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士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案例评析等形式进行,对《行政处罚法》《城乡规划法》《行政强制法》《民法典》《老年权益保护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条例开展专题学习。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明确法治导向,引领法治建设。主要负责人带头学习、并带领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共同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法治理念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引领政府工作人员树立法治观念。主持制定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有序推进。
(二)加强法治领导,落实法治责任。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到党工委的重要工作中,主要负责人牵头统筹协调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全面部署依法治街和依法行政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定期召开办公会议,听取工作推进情况,共同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深化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主要负责人亲自审核把关规范性文件,确保文件内容合法、程序规范、表述准确。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环节程序,确保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积极应诉行政诉讼案件,维护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队伍培养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城市管理、安全监管等新形势的不断变化,具有法律素质和专业素养的人才,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要素,但我们在这一方面的引进、培养和建设还需提高。
二是创新性思考有待加强。在法治政府建设的创新性思考方面还有待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内容、覆盖面有待系统化扩充。
四、明年工作计划
一是强化数字化应用。探索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和代表联系群众的“24小时”,及时听取、回应群众的关切。实现立法意见的采集、汇总、上报和反馈在线“一条龙”,打造全天候应用场景,有效扩大参与民众的范围,提高立法工作的民主性。
二是提升执法效能。充分发挥执法队伍主动性,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法水平,提高执法效率。积极探索智慧执法新模式,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执法精准度和透明度,全面提升居民对法治实施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三是强化法律服务持续供给。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网格,组建普法小分队,发挥专业普法宣传团作用,全面提升居民法治建设满意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小区纠纷片区调、重大纠纷街道调、专业事项专家调工作格局。
四是加强法治宣教。充分把握全年各阶段宣传重要时间节点,用好法治宣传阵地,用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治宣传阵地,补充制作和发布一系列贴近群众、易于接受的法治宣传资料和案例,通过讲座、展览、竞赛等多种形式,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是激发队伍内生动力。持续开展队伍培训,提升工作能力,真正做到人岗匹配,确保人才真正实现从“能干”到“骨干”的转型。增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持续激发队伍的内生动力和新质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