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民互动>>热点回应>>内容
1、问:什么是“智慧农业”?
答:“智慧农业”又称数字农业或信息农业,涉及农业信息快速获取、农田种植、土地管理、农药利用、污染控制、农业工程设备及其产业化技术等多种农业高新技术。信息管理作为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重要分支,是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生产智能决策的基础。智慧农业利用智能机械采集农业生产必需的数据,能够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人力成本、节约资源。“智慧农业”可定义为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种植相结合,从而实现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2、问:智慧农业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答:物联网传感、AI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无人机遥感、区块链溯源五大支柱技术。
3、问:“智慧农业”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答:智慧农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一、精准种养殖。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作物长势及畜禽健康,实现变量施肥、精准饲喂。二、智能装备应用。包括无人农机、植保无人机、自动化灌溉系统,提升作业效率。三、农业数据管理。借助气象预测、病虫害AI诊断模型及市场分析系统优化生产决策。四、农产品溯源。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监管体系。五、资源高效利用。通过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环境精准调控,降低能耗。六、农业电商与物流。整合产销信息平台与冷链物联网,缩短流通环节。这些应用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资源浪费,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4、问:智慧农业如何降低资源浪费?
答:智慧农业通过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预警与防控、自动化与机械化作业到大数据管理等技术,减少化肥和水资源的浪费,降低农业生产如农药使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通过精准灌溉系统可节水40%~60%,变量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25%以上。
5、问:目前国家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有哪些重点任务?
答:为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国家先后出台《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指导意见》从分类推进智慧农业落地应用、加快技术创新推广、推动智慧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等3个方面提出了13项重点任务。一是全方位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分别从主要作物种植、设施种植、畜牧养殖、渔业生产、育制种以及农业全产业链、农业农村管理服务等7个方面,分类指导智慧农业建设。二是加力推进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和先行先试。包括加快技术装备研发攻关、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3个方面。三是有序推动智慧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包括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数据要素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3个方面。
《行动计划》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农业农村生产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部署实施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重点领域应用拓展、示范带动3大行动8项重点任务。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建立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和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智慧农业技术,健全标准体系;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动规模化农场数字化升级,培育智慧农业集群。同时强化科技装备支撑,突破种业核心技术,提升农机智能化水平,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
6、问:未来十年,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根据《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到2030年,高端传感器、关键零部件、成套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智慧农业标准体系、检测制度基本建立,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国产化技术装备大面积推广,智慧农业在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5%左右。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突破,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全方位、全链条实现数字化改造,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40%以上。
7、问:目前我区在智慧农业上有哪些规划布局?
答:我区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政策,针对我区产业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摸底,结合农业资源现状及市场需求,编制《钟楼区邹区镇S239以西片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和《常州市钟楼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总体规划(2020-2025)》,明确智慧农业的具体建设内容和目标任务。同时广泛征求市区、涉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意见,确保政策目标与实际需求相契合,促进高效推进我区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8、问:智慧农业在我区已有哪些应用场景?
答:钟楼区积极推进数字农业的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深入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农业产业数字化在细分领域上的技术创新。目前以诺亚方舟、鲤跃为代表的企业在养殖生产中应用水产精准化饲养设备、水产养殖环境监控与管理设备等数字化相关装备;以王婆、临溪为代表的企业在种植生产中应用无人植保机、水肥灌溉一体机等智能设施设备。
基于数字化项目的投入,诺亚方舟、鲤跃、殿圣食品分别在中华绒螯蟹生态繁育、工厂循环水养殖、屠宰标准化生产方面得到了高效提升。新运冷链以冷库租赁为核心,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增值,提升农产品物流配送、分拣加工等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以数字化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桥东智慧农场)也将在江苏省钟楼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地。
9、问:我区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布局?
答:一是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我区在果蔬种植、水产养殖等领域,积极应用现代农业设施和智能装备,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为农业产业链的高效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持。钟楼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全国绿色食品产业示范基地”“江苏省优质高效标准园”,园区企业运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增质提效。以凯耀农业为例,整体采取物联网智能化养殖模式,把工业的思路沿袭到河蟹养殖中,构建养殖进水净化和尾水净化整体小循环等养殖模式,塘口内部设有管道、增氧、水质检测设备,实现养殖在线监测,做到实时监控。以王婆农业、宏贯蔬菜为例,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质、空气、土壤等各类环境参数,帮助农业生产者监控生产环境,及时调整生产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是推广农业技术应用。聚焦我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动数字技术装备在农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质量监管等领域的应用。在种植业领域,筛选和推广优良果蔬品种,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集成推广集约化育苗、设施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及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在渔业领域,加快推进水体环境监测、饵料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智能控制等智能装备的普及,推广渔业种苗以及疫病防控、质量安全、资源养护、渔业工程与装备、水产品加工等新技术。
10、问:钟楼区在智慧农业发展上面临哪些挑战?
答:钟楼区农业规模有限,中小农户技术接受度低、设备运维成本高、复合型人才短缺是主要瓶颈,发展智慧农场、无人农场易受客观条件制约。
11、问:智慧农业对农村就业有何影响?
答:智慧农业将改变传统农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转向技术密集型,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管理和维护智能化设备,如传感器、无人机、机器人等。这些设备的操作和维护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农业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智慧农业还会催生一些新的职业,如农业数据分析师、智能设备维修师、农业信息顾问等,为农业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传统劳动力需求会下降。
12、问:消费者如何受益于智慧农业?
答:智慧农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式,为消费者带来了诸多益处。一、食品质量与安全得到提高。智慧农业通过采用无公害、有机、绿色、环保等种植方式,实现对食品的全程追溯并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二、拥有便捷的购物体验。消费者足不出户,用手机便能看到果园动态和农产品相关信息,一键邮寄,就能搭上冷链物流快车。三、新鲜的农产品。发展智慧农业,除了运用数字技术提高产销效能外,还要在收发网点建设、冷链物流上下功夫,提高农产品到货时的新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