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动态>>内容

我们的节日·端午丨粽香润童心 稚手承古韵
发布日期: 2025-05-27    来源:北港街道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当粽香飘满街巷,童声点亮初夏,端午与六一的双节碰撞为北港注入盎然生机。北港街道各社区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精彩活动。孩子们用小手揉捏青绿粽叶,将艾草装入彩布香囊,在宣纸上临摹“端午安康”的稚拙笔迹……指尖跃动的不仅是节日习俗,更是文化启蒙的种子,让传统在童真视角下焕发新趣。

梧桐苑社区:童趣端午,粽夏六一。

粽叶飘香,童趣飞扬。在端午节和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北港街道梧桐苑社区组织开展了“童趣端午 粽夏六一”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邀请亲子家庭共同制作手工粽子香囊,以创意手工弘扬传统文化,用亲子互动印刻温情缩影。活动现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志愿者老师从屈原的故事讲到佩香囊、赛龙舟和挂艾草,为青少年们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与习俗。香囊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自古有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的习俗。在老师讲解香囊制作技巧之后,家长与孩子们开始分工合作。家长们穿针引线缝制粽形布袋,孩子们则负责填充艾草和棉花,最后一起贴上美好的祝福语。以传统手艺传递节日祝福,为双节增添文化温情。活动结束,每个家庭都带着亲手制作的香囊和社区准备的端午礼包满意而归。传统与童趣交织,手工香囊让年轻一代在体验中爱上传统文化,也让亲子关系在协作中升温。

宝龙社区:粽情宝龙,童创未来。

5月24日上午,宝龙社区党总支、宝龙社区妇联、宝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红心蕾妇儿服务中心在宝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粽情宝龙 童创未来”端午节活动。活动伊始,孩子们跟着小视频走进端午节的历史长河。通过生动的视频播放,大家了解到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以及丰富的民俗活动。在手工制作环节,大家热情高涨,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开始挑战制作可食龙舟。孩子们用糯米捏出龙舟船身,黄瓜片贴鳞甲,草莓当鼓手,不一会,一个个活灵活现“糯米龙舟”就被制作出来了。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糯米龙舟”,青少年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挂艾草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当端午挂艾遇见科学实验,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活动中,孩子用显微镜解锁艾草叶的“驱蚊密码”,对比古人挂艾习俗与现代驱蚊液的化学原理,亲手蒸馏艾草古法萃取精油,调配《荆楚岁时记》同款驱蚊水,制作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专注力与动手能力,更让传统节日在科学实验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青枫社区:“非遗+童趣”,闯关点燃双节狂欢。

5月25日下午,青枫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妇联联合常州市第五中学,邀请辖区内20位青少年,将端午的传统韵味与六一的童真活力巧妙融合,开展以“非遗传承·童心同行”为主题的儿童友好活动,创新融合国民综艺《奔跑吧》竞技模式,让孩子们化身“非遗守护者”与“端午探索家”,在趣味挑战中解锁传统文化密码,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双节奇妙之旅。活动伊始,青少年们随机抽签后分为4队,经过相互认识后,设计了自己的队名、口号并进行了展示。破冰游戏“非遗密码传递”拉进了青少年之间的距离,点燃了孩子们的探索热情。随后,主持人一声令下正式开启了“奔跑吧,六一——非遗传承之旅”。第一关“非遗传承大作战”中,孩子们秒变“文化小工匠”。在“珍珠龙舟绘”环节,大家分组接力,用彩色珍珠在宋锦画布上拼贴端午龙舟竞渡图,一颗颗珍珠错落排列,勾勒出浪花翻涌、龙舟飞驰的生动画面;“汉绣粽香拼图”则将端午粽子纹样拆解成碎片,孩子们穿梭场地寻找线索,拼凑过程中惊叹于汉绣针法的细腻精妙。“原来汉绣的丝线能绣出这么逼真的粽叶!”完成拼图的小朋友兴奋地分享发现。第二关“非遗智慧接力赛”则掀起脑力风暴。“扎染起源于哪个省份?”“汉绣的四大特色颜色是什么?”“扎染的古称是什么?”等问题接连抛出,小选手们争分夺秒寻找答案卡并提交;非遗工艺拼图接力时,扎染流程图中暗藏“端午扎染五色丝线驱邪”的小知识,孩子们围聚讨论扎染步骤、泥塑流程,拼图背面暗藏的任务线索更激发探索热情。第三关“非遗童趣接力马拉松”挑战升级。指压板上的“石头剪刀布”对决让孩子们又疼又笑,而听锡剧猜歌词环节更将传统戏曲魅力融入游戏——当《珍珠塔》的唱腔响起,孩子们屏息凝神辨认词句,将散落的歌词碎片拼成完整唱段,在传统文化浸润中完成冲刺。最令人热血沸腾的终极对决“守护非遗之战”中,孩子们化身为非遗“守护者”,在竞技区域内灵活闪避、策略攻防,印有“扎染”“宋锦”等字样的名牌在追逐中成为文化传承的象征。最终,“蓝色梦想队”凭借巧妙战术成功守护名牌,高举胜利旗帜欢呼庆祝。活动尾声,社区还为每位孩子送上端午限定礼物——来自常州市第五中学师生们亲手制作的迷你粽子香囊。“今天,我们用智慧破解谜题,用慧眼查找拼图,用默契守护名牌,这种把非遗知识融合游戏的方式太酷了!我记住了好多传统文化知识!”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孟同学意犹未尽。

水杉路社区:粽夏童乐,水杉拾趣。

5月18日,水杉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粽夏童乐·水杉拾趣”主题活动。活动伊始,小朋友们以“趣说端午”为主题,讲述了端午习俗。有的诉说了诗人屈原的故事,有的科普了端午节的由来及赛龙舟、吃粽子等节日习俗,有的则分享了自己遇到的端午趣事……生动形象的讲述让青少年对端午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与了解。活动还邀请了龙城好少年分享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孝敬、友善、诚信、自强的故事,引导青少年见贤思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最后是游戏环节,第一个游戏“旋风投‘五毒’”迅速点燃了现场的气氛,紧接着粽夏能量圈、百变轮胎桩、 龙舟迷宫……这些传统游戏不仅趣味十足,还蕴含着对团队合作、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的锻炼,现场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银杏路社区:墨韵端午,书法“粽”动员。

5月25日,银杏路社区党总支、社区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室联合兰亭书法工作室开展了“墨韵端午  书法‘粽’动员”活动。活动现场,社区活动室弥漫着淡淡墨香与青草气息。书法老师首先讲解了端午习俗与书法文化的历史渊源,示范如何书写“端午安康”“粽叶飘香”等吉祥字句。青少年们屏息凝神,握笔蘸墨,在绿色宣纸和书签上认真写下对节日的祝福,稚嫩的笔触间透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写完书法后,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五色丝线将书法作品小心翼翼地包裹成“书法粽”,青绿的纸粽搭配墨色字迹,别具一格。徽章制作区同样热闹非凡,手工老师正指导孩子们将各种粽子图案拓印在徽章底板上:“先勾勒粽子轮廓,再点缀‘粽绳’,最后覆盖透明树脂片,一枚徽章就制作好啦。”“请问老师,为什么要用绿色宣纸写书法包粽子呢?” 佩戴红色记者证的小记者提问。刘老师指着桌上的宣纸解释:“绿色象征端午的艾草与生机,宣纸的纹理能让墨色呈现出粽叶的质感,这样包出来的‘书法粽’既有文化味又有节日氛围。”在作品展示区,小记者采访了正拍照的小王:“你觉得这次活动和普通的包粽子有什么不同?”小王举起自己的纸粽兴奋地说:“第一次用书法作品包粽子,感觉汉字和端午都变得更有趣了!”

一只只香囊装满童真祈愿,一幅幅字帖描摹文化初心。一场场以儿童为主角的双节活动,让传统文化在体验中生根,让社区成为快乐成长的课堂。愿童心的光芒永远照亮文化传承之路,让北港的每个角落都跃动着传统与未来的和谐韵律。(骆盈洁 汪莎 沈瑜 潘芸芳 徐梦丹)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