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动态>>内容
为了强化青少年对城市运河文化的认同,推动大运河文化“活态传承”,7月5日上午,2025年常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一河风华著名千古”ZHI地有声计划系列活动之北港篇——向“河”而生,“港”好相遇,在水杉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拉开序幕。
活动由钟楼区地名文化推广人李小霞主讲,李老师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破冰游戏——“罐墩墩寻友记”,迅速激发现场青少年们的参与热情。随后,她以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材料《京杭大运河》为引子,带领青少年回顾了自春秋吴王夫差开凿江南运河以来,常州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以及城市如何“依运河而生,傍运河而筑”的辉煌历程。
李老师引用清光绪年间《武进阳湖合志》中的珍贵记载:“洞子河上青龙桥(亦称白鹤桥),光绪三年得以重修”,缓缓揭开“北港”地名背后的历史面纱。在北港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运河、工业与民俗三重文化基因交织共生,孕育出众多见证大运河水岸工业发展历程的独特地标与鲜活记忆。
为进一步激发青少年成为传播运河文化的“小小使者”,向家人朋友讲述北港在地文化及“罐墩墩”的更新故事,李老师设计了“‘罐墩墩’奇遇记”的主题剧本,巧妙地将“工业遗迹的人格化演绎”与“历史名人的时空穿越”两大创新理念相融合,让青少年们通过角色扮演,在运河畔的电流闪烁、蜻蜓飞舞、钢铁铸就的城市场景中,与古代先贤季子、文学巨匠苏东坡、改革先锋王安石奇妙相遇,让历史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触手可及的鲜活日常。
本期活动将常州的城市人居发展、工业遗存更新设计为参与式的沉浸课程,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对城市运河变迁与工业发展的浓厚兴趣与好奇心,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对城市历史印记的深厚认同感与自豪感。(李小霞 潘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