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钟楼区五星街道勤德家园社区妇联:以沟通破冰 以合作御欺凌
发布日期: 2025-07-10    来源:妇联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9日,常州市妇联“科学家教进万家”公益巡讲携手勤德家园社区妇联再度聚焦青少年安全,以《亲子安全守护计划之预防侵害》为主题,通过动画警示、案例故事、合作游戏三维课堂,为亲子家庭拆解“语言欺凌”与“肢体欺凌”的应对密码。本次活动由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徐青老师主讲,从“沟通化解误会”到“合作抵御欺凌”,为成长注入理性与温暖的双重守护。

c49aa14169d2f70f34fc03d75234043.jpg

动画警示:直面欺凌的两种“伤害形态”

活动伊始,大屏幕上的动画视频直击两类欺凌场景:语言欺凌和肢体欺凌。画面中,被欺凌的孩子从最初的沉默隐忍,到后来的情绪崩溃,真实情节让在场亲子家庭屏息。“原来‘骂人’‘推搡’也是欺凌!”一位家长在观看后低声对孩子说,“以后遇到这种事,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


 759f57c14857204c465250aa78b483c.jpg

故事重构:《大力与小修》的误会启示

徐青老师分享故事《大力与小修》聚焦校园误会引发的冲突隐患:值日生大力发现教室地面上有零食包装,误以为是同班小修乱扔垃圾,当众指责小修“你怎么这么不爱干净”并且推搡了他。小修刚想解释,却被大力打断:“别找借口!”两人从口角升级为肢体冲突,甚至在课间互相“使绊子”。直到放学的时候大力看见小修课桌里未开封的零食,才发现误会小修了,大力才红着脸道歉:“我不该不听你解释。”小修也原谅了大力。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冲动指责易激化矛盾,冷静沟通才能还原真相。徐青老师在讲述后引导思考,“如果是你,会先听小修解释,还是直接批评?”现场孩子纷纷举手:“我会先问‘是不是你扔的’,再去看监控。”一位家长感慨:“原来孩子间的‘小误会’如果处理不好,也会滑向‘隐性欺凌’,沟通太重要了!”


 7367fe06ec554ca51258720179e7caf.jpg

合作游戏:“手心手背”里的共赢哲学

最具创意的环节是“手心手背”游戏:孩子两两自由组队,当老师喊出“三、二、一”时,两人需同时出“手心”或“手背”——若一致,都是手心则各积10分;若不一致,则出手背的会扣15分。游戏中,孩子们为了积分互相商量策略:“这次出‘手心’,我们提前说好!”“下次要更有默契才行!”徐青老师解读游戏设计:“‘手心手背’的一致,寓意‘合作才能共赢’。当孩子学会与伙伴默契配合,遇到欺凌时更易通过‘团队沟通’化解矛盾,而非独自对抗。”现场一组孩子在游戏后分享:“刚才我们没商量好,出了不同手势,没得分。后来我们约定‘都出手心’,果然拿到积分啦!”

方法升级:“沟通+合作”的欺凌防御术

基于新场景与游戏体验,徐青老师提炼出“预防欺凌双轨法则”,将“沟通”与“合作”融入安全守护:

沟通维度(三要)

1. 要先倾听再行动:遇到误会时,先听对方解释(如小修被指责时,大力若先倾听,误会可及时化解);

2. 要主动表达感受:被欺凌时,明确说“你这样做我很生气,请停止”;

3. 要及时求助信任的人:欺凌升级或遇危险时,立即找老师、家长。

合作维度(三不要)

1. 不要独自对抗欺凌:同学矛盾可邀请伙伴或老师调解;

2. 不要忽视团队信号:集体活动中,与伙伴保持默契(如游戏中约定手势);

3. 不要拒绝他人善意:遇到欺凌时,主动接受同学、长辈的帮助。

针对家长,徐青老师建议开展“家庭沟通训练”:“每周设定‘倾听时间’,让孩子讲述校园小事,家长只听不评判;再玩‘情景模拟’,比如‘同学给你起外号,你怎么沟通’,帮孩子练习表达技巧。

结语:让“沟通”与“合作”成为成长铠甲

从动画里的语言、肢体欺凌,到故事中的误会冲突,再到游戏里的合作共赢,这场专场将“预防侵害”从“被动防护”升级为“主动构建安全关系”。正如活动会标“勤学明德”的期许,勤德家园社区妇联正以“科学家教”为笔,在孩子心中书写“沟通化解矛盾,合作抵御欺凌”的成长哲学——当每个孩子都能冷静沟通、默契协作,成长的晴空必将少一份阴霾,多一片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