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得起, 托得好! 钟楼今年新增普惠托位420个! |
发布日期: 2025-01-03 来源:宣传部 浏览次数: |
“我们开业不到1个月,就已经收了近40位可爱的小宝宝啦,最小的才7个月大!”近日,钟楼区北港街道与吉贝可托育园共建的全区首家“公建民营”性质社区普惠托育园正式开园。 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是钟楼2024年十大民生实事之“常有善育”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钟楼区全面推进“常有善育”,新增普惠托位420个,为人民群众解决了很多与育儿密切相关的问题,增强了群众对“养得好”“托得好”的信任和信心,让一条条“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更实在”的措施真正落地。 多措并举、全域共进 做好普惠“必答题”
12月16日早晨8点不到,已经到医院上班的点点妈妈在手机通过线上视频,确认了21个月大的点点,正在和其他小宝贝、老师玩游戏。“我和点点爸爸都在医院上班,双职工忙得很,家里老人又带不动,就在犯难之际,吉贝可托育园就开了。”点点妈妈告诉记者,这家离家大约5分钟路程的托育机构,不仅有她想要的医育结合,还用科技赋能精准抚育孩子,实实在在解决她带孩子的难题。 和点点妈妈一样,家住邹区镇的多多妈妈也因为邹区镇卜弋幼儿园的托育班解决了二胎带娃不易的难题,她说:“我们去幼儿园前后看了三次,矮矮的桌椅、婴儿级家具、耐心的老师,让我和老人都很放心。” 据钟楼区卫健局、教育局介绍,全区已启动《常州市普惠托育服务三年行动方案》,并结合《钟楼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以“政府主导、多方聚力、优质普惠”为基本思路,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扶持一批等方式,多渠道拓展“托幼一体化”资源。 勤业幼儿园“童心·宝宝屋”托育中心是公办托班之一。截至目前,中心共设托位40个,全体从业人员均100%持证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资格证双证上岗,并经过专业岗前培训,管理体系完善,师资力量专业。两岁半的安安就是其中一员,安安外婆朱寿兰说:“本来孩子还很小,去了托育中心后,社交能力明显提升,孩子也更爱去托育中心。” 据了解,2024年,钟楼开设幼儿园有54所能提供托班服务,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有质量的“家门口照护”,建设家门口老百姓满意的“托幼一体”优质园。 今年为更多元化满足社会需求,钟楼新建了吉贝可托育园、新闸街道中心幼儿园两家普惠托育机构。截至今年,钟楼已有托育机构55家,可提供托位3010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7个。目前,已累计建设省级普惠机构6家、示范性机构1家、普惠托育服务示范社区2个。 此外,依托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托育服务实训基地,钟楼在全区范围开展科学育儿知识进社区活动150余场次,涵盖能力提升培训班、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提升婴幼儿健康管理和养育照护服务水平。 科学介入、精准筛查 做好规范“填空题” “我们果果的变化太大了,不仅能做操,甚至还能说短句,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在天爱儿童康复中心,小果果的妈妈激动地说,小果果有重度智力障碍,刚来做康复训练时,没有基础的模仿能力,不能自主地蹲坐,只会偶尔无意识地说“爸爸”,这些都让家人很是揪心。但是经过天爱免费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后,经过社交训练、指令与服从、对话训练、游戏邀请、建立约定等多方面训练后,如今的果果不仅能听懂、遵循常见的生活指令,还会做操、说短句。 其实像小果果一样,今年全区有227名残疾儿童享受到了免费提供的康复服务。今年,区残联对照《江苏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定点机构评估细则》,规范提升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乐助社区庇护中心,以提升康复服务质量、促进全面康复为导向,引导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在整个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创新“工疗+娱疗”的康复服务模式,建强“天喜儿”烘焙坊、“最美白茶”等品牌,广泛开展“星青年的游学营”活动,带领大龄孤独症人群游访北京、福建、厦门、陕西等地,帮助大龄孤独症人群全方位融入社会,以点扩面带动全区儿童康复定点机构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全区残疾儿童康复行业服务质效。 围绕健康管理和干预,区卫健局、区残联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健全早筛康复支持服务,今年全区早筛服务13972人次。 目前,全区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名医生参加市妇幼保健院进修培训,每个筛查机构确保至少配备2名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全区建立起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干预康复“市-区-镇(街道)”三级网络,实现筛查、评估、诊断、转介、康复的闭环服务管理。 范围更广、形式多样 做好优质“多选题” “今年,五星街道平岗村(社区)为我们提供的免费暑托课程质量很高,光是培训费,我2个孩子6门课,就要省下数千元了。”蔡力力是一位二胎宝妈,儿子今年10岁,女儿6岁。她算了一笔账,如果去社会上经营的培训机构学画画、跳舞,这样的兴趣班通常一节课培训费用都要100元左右,更别说架子鼓、尤克里里、拳击这样课时费更高的课程了。 位于钟楼经济开发区的常州商隆产业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面向厂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开办爱心暑期班。13岁的宋世缘高兴地说:“今年暑假我学了画画、唱歌、下棋,特别丰富精彩。”这样的暑托班,商隆公司已经连续开展了11年,惠及公司近400名职工子女。 据统计,今年,钟楼面向广大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困境青少年、留守儿童组织开展的32个“爱心暑托班”,为不少家庭提供了公益性暑假看护服务。 一直以来,钟楼区密织保障服务网络,多维度发力推进,为居民提供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多元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持续擦亮“常有善育”民生名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让“常有善育”的温暖阳光照进每一个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