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钟楼区应急管理局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狠抓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化解防范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一、2025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统筹协调,压实责任链条
一是根据党政领导各自工作职责,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的意见》《钟楼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2025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建立并落实党政领导安全生产“双挂钩”制度。每季度组织8个区级派驻督导组对各板块开展专项督导,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256条,推动压实板块属地责任。
二是根据季节特点,组织推进春季、夏季及秋冬季安全生产整治,通过开展大检查、大演练、大警示、大培训、大整改等“五个一”活动,累计发现问题隐患18408条,已整改18124条,整改率98.5%;其中重大隐患341条,整改339条,其余2条挂牌督办隐患正在整改中;组织开展演练2519次,警示3391次,培训2869次。“五进、百场、千家、万户”安全宣传、暑期安全科普等活动,先后刊登在学习强国和中国应急管理报,推动提升全民安全素养。
三是制定《钟楼区“厂中厂”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方案》,组织工信、生态环境、住建、城管、应急、市场监管、消防等七部门累计检查“厂中厂”693家次、发现问题778条、整改安全隐患752条,重点解决逃生通道数量不足、不畅通,“一键响铃”安装不到位,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三合一”、明火烧饭等高风险重难点问题。
四是组织各板块对全区13303家社会面小场所每季度开展一轮全覆盖安全巡查,7月起每月对1210家高风险社会面小场所开展一轮自查,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期间针对高风险场所专门开展一轮巡查和自查。今年以来,通过巡查自查累计发现隐患8681条,已整改8522条,整改率98.2%。
五是每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风险研判,摸排“不放心”点位,制定落实针对性防范措施,向相关部门、板块发送警示提示函9份,明确阶段性监管重点。推动实施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今年以来企业通过内部员工报告整改隐患2149条,发放奖励10.6万元。
(二)聚焦主责主业,强化隐患整治
一是扎实做好危化企业监管。开展化工园区外专项整治,完成制定13家企业“一企一策”并上传至省系统。推进化工、医药生产企业“打非治违”工作,共摸排出21家企业,未发现“小化工”、“小医药”的现象。高效办理行政许可,今年以来,共办理烟花爆竹零售许可20件,安全条件审查1件,安全设计评审2件,危化品经营许可89件,办理危化品经营许可注销27件,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备案证18件。
二是持续推进粉尘涉爆企业常态监管。依托市应急管理平台,每周对涉粉企业落实“九个应”、“六个应”情况进行在线巡查,紧盯涉粉企业“每日清扫”和“每周巡查”清粉作业制度的落实;同步进行“回头看”现场核查,对喷塑生产设备、技术参数设置不熟悉的10家粉尘涉爆企业开展线下集中培训和现场观摩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巩固提升粉尘涉爆企业整治成效。
三是持续强化“服务机构”精细管理。定期组织培训,对在我区从业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中介机构人员开展集中教育培训3场次,明确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能力。开展专项测试,组织10家中介机构的20名从业人员开展服务能力专项测试,聚焦风险辨识管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等业务知识,重点考察从业人员风险辨识、隐患排查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应急保障,提升防范能力
一是一是加强应急预案及队伍建设。编制钟楼区2025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其中区级演练6项、镇(街道)级演练8项、生产经营单位演练2项,列入市级演练计划14项。组织开展钟楼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协调指导其他部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制定和执行。修订印发《常州市钟楼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组织各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实战拉动,提升实战能力。市应急管理局组织的10人代表队参加江苏省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其中钟楼区5人参加。
二是有效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举办“2025年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仪式,开展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深入基层。及时更新全区灾害信息员人员信息,组织参加各级开展的业务技能培训,为实现灾害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夯实基础。完成2024年度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应急管理系统调查数据更新。组织参加全国灾害信息员业务技能竞赛,新闸街道荷园社区许沈龙获全国三等奖。
(四)规范业务流程,优化执法效能
一是持续凝聚执法合力。坚持执法大队与各板块协作联动,依托春季大检查专项行动和“厂中厂”专项指导服务,对重点“厂中厂”、计划执法企业开展指导服务250余家次。宣传推广“邀约式服务”,按派驻中队管辖片区开展指导服务工作,已开展4次“邀约式服务”。开展“执法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社会监督员等观摩执法检查过程,开展“执法开放日”6次,累计参与人数37人。
二是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开展系统化培训,推行“一周一学习”培训方式,每个中队轮流领学,围绕注安师考试考点开展学习,邀请专家针对企业现场隐患开展专项培训。每月组织执法业务考试,局一线执法人员与板块执法人员全部参与,考试分数通报各板块执法办负责人。举办钟楼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进行业务解读、工作研讨,推动提升监管执法人员业务能力。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包容审慎执法,推行安全生产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已对4家企业的4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免于处罚金额13.55万元。积极协助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工作,主动对接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已信用修复6家。严格落实入企检查事前告知制度,制定检查计划并提前公示,入企执法检查前1周通过镇(街道)告知企业重点执法事项。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领域长效监管机制还有待加强。个别职能交叉领域联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仍不完善,共性问题反复出现,尚未形成较强的执法合力,联合执法、事故线索举报核查、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还不健全,社会大众参与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水平还需持续增强。个别重点领域的整治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抓手和政策支撑,部分隐患治标不治本,未能从根源上予以解决,如高层建筑存在的火灾风险隐患,缺乏实在管用、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二)应急管理基础还不够扎实。全区“高位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应急指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仍需提高,全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应急救援水平有待检验。
(三)企业主体责任仍需进一步压实。部分企业生产安全底线意识仍未牢固树立,安全职责履行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法律法规知识匮乏,安全生产人员和投入保障不到位,严重影响生产安全。
三、2026年工作思路
(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安全生产“双挂钩”制度,梳理当前安全生产存在的重点堵点问题,切实推动解决一批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将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与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以及危化品、“厂中厂”、消防、高层建筑等“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同步推进落实,加大基层安全投入力度,加强统筹协调,细化管控措施和目标要求,全力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直达基层末梢。推动各牵头单位认真履行召集人单位职责,发挥专委会作用,加强部门之间、条块之间协同联动,充分运用督导、提示、定期通报等方式,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落实。
(二)做好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聚焦危化品、“厂中厂”、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和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作业等高风险作业环节,结合城中村安全治理等专项工作,持续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围绕“防得住、逃得出”,突出抓好“三合一”、逃生通道堵塞、违规施工、特种作业无证上岗等问题整治,加密巡查频次。进一步加强租赁厂房安全管理,推动安全监管网格化、专业化、数字化,强化企业责任全员化、实体化、手册化,提升租赁厂房安全管理能力。持续推广企业内部安全“吹哨人”举报奖励制度,激发员工监督内生动力,确保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
(三)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判定、异常工况处置、应急逃生等关键环节,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管员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用好公共安全体验场馆,对社会面小场所安全责任人等群体,开展实操式、场景式安全培训,利用公众号、电梯视频、楼宇大屏等媒介,加强社会面安全宣传。通过“宣传+执法+服务”等方式,加强《江苏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管理条例》和《常州市租赁厂房安全管理规定》宣贯,指导企业完善全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员工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定期组织疏散逃生演练,形成实战化、常态化演练机制,切实推动企业把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