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匠心承文脉 抗战铸初心—— 钟楼区“领航计划”党团队共建行走的思政课点亮育人新程
索 引 号:014119491/2025-00022
组配分类:业务工作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教育局
产生日期: 2025-09-22 发布日期: 2025-09-22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实践,让“匠人精神”与“抗战精神”实现双向融合,9月16日上午,钟楼区领航计划项目组联合常州市新闸中学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入团积极分子代表走进常州市邢粮梳篦体验馆,开展“匠心传承铸脊梁,抗战精神育新人”党团队共建行走的思政课,钟楼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杨文娟、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兴华等全程参与活动,师生在指尖与文脉的触碰中,读懂坚守的
匠心承文脉 抗战铸初心—— 钟楼区“领航计划”党团队共建行走的思政课点亮育人新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实践,让“匠人精神”与“抗战精神”实现双向融合,9月16日上午,钟楼区领航计划项目组联合常州市新闸中学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入团积极分子代表走进常州市邢粮梳篦体验馆,开展“匠心传承铸脊梁,抗战精神育新人”党团队共建行走的思政课,钟楼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杨文娟、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兴华等全程参与活动,师生在指尖与文脉的触碰中,读懂坚守的重量,在工艺与精神的共鸣中,筑牢初心的根基。

观馆溯源 ,悟匠心守文化根脉。“一梳一篦见风骨,一雕一琢显精神——梳篦匠人,是如何以技艺守护民族文化的?”活动伊始,常州市新闸中学思政教师徐茹娴以问题导入,拉开思政课序幕。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常州梳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邢粮老师接过“讲解棒”,他带领师生沿着展线缓缓前行。展厅里,梳篦工艺的延续历程在一排排细齿间诉说着匠心岁月。“常州梳篦的制作技艺形成于魏晋时期,距今已有近1600年历史”“明代时,常州梳篦被选为贡品进献皇室,享有“宫梳名篦”的美誉”“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邢老师娓娓道来。师生们俯身细看展柜里的梳篦细节:有的梳背上,匠人用细如发丝的笔触勾勒花鸟,每一笔都透着专注;有的梳齿边缘,经过千百次打磨,触感温润如玉。“原来做一把梳篦要这么用心!老一辈匠人克服原料短缺、环境艰苦等困难,坚持手工制篦,让千年技艺未断传承。” 学生们忍不住感叹,“就像抗战时的战士,哪怕条件再难,也不放弃守护国家。” 此刻,“匠人守技艺” 与 “战士守家国” 的精神共鸣,在无声的展陈中悄然萌芽。

讲座探魂,话传承激家国情怀。从事梳篦行业46年,作为常州梳篦第9代传承人,邢粮先生结合亲身经历,分享梳篦传承的故事。他不仅坚守江南元素融入梳篦彩绘的传统,更跨界创新,将留青竹刻、扬州漆器等非遗元素注入制作,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邢老师轻轻拿起桌上的一把梳篦,他笑着回忆起自己参加国际文化推广活动的趣事,掌心的薄茧是岁月与技艺的见证,而这把小小的梳篦更凝聚着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互动环节中,邢老师的6个问题再一次将师生们共同带回历史上那些文化坚守的岁月。当思政教师徐茹娴问出“匠人的坚守与抗战精神的民族坚守,到底相通在哪”时,台下的学生们纷纷举手。“我觉得是‘不轻易放弃’!匠人练手艺不放弃,战士打敌人不放弃,都是认准一件事就坚持到底。”“还有‘对根的守护’!”另一位学生补充道,“匠人守护梳篦文化,战士守护民族国家,都是不让自己的‘根’断了。” 朴素的话语里,是孩子们对“精神共通”最真切的理解,而邢老师眼中的赞许,更是对这份理解最好的回应。朴实的回答让“精神共通点”具象化,师生的家国情怀在真实故事中被深深触动。

实践砺行,制梳篦融精神共鸣。“梳篦制作要经 28 道工序,就像抗战攻克难关需步步坚持!” 在匠心实践环节,孩子们和老师傅们现场学习开齿、打磨、刨齿等基础工序,这看似简单的一道道工艺着实让孩子们真切的做了一次“小匠人”。一位孩子在刨齿时感叹:“制作梳篦真是一项极其精细的手工活,它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更需要耐得住寂寞。一把篦箕需要经72道半工序,木梳也需要28道工序才能成品。这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磨梳齿时稍不留神就会歪,就像遇到难题不能急,得沉下心慢慢来。”学生代表分享制作心得时坦言;党员教师则表示,与学生协作绘画的过程,更懂“精益求精”不仅是匠人标准,更是教育者的育人态度。一件件手作木梳,成为“匠人匠心”与“抗战精神” 交融的载体,党团队协作感与历史认同感在动手实践中悄然升温。

研讨聚力,凝共识明育人方向。活动最后,主题党日研讨环节聚焦“精神传承与思政教育实践”。新闸中学思政教师徐老师详解课程设计理念——以“梳篦”为纽带,让“行走的思政课” 既有文化厚度,又有精神温度。

参会党支部书记代表结合体验谈感悟,提建议,新闸中学党支部书记吴洁、邹区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周华、五星幼儿园党支部副书记庄晓春作为代表发言,老师们一致认为这样跨场域的思政课体现了融合育人的理念,让思政教育“活”了起来,同时又巧妙的将抗战精神与匠人精神碰撞,产生精神共鸣。

郭兴华副局长,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这堂思政课做到了‘思政可感、课程可视、成效可测’——孩子们结合实践畅谈的精神感悟是‘可感’的思政,从观馆完成《探究单》到实践体验的流程是‘可视’的课程,全体学生精心制作的梳篦就是‘可测’的成效。” 他同时建议,要从1600年的梳篦文脉中深挖“坚韧、坚毅、坚守”的内涵,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养分。

杨文娟书记用“三有”总结活动“这是一堂有根的实践体验课——找到了匠心与抗战精神的文化之根;是一堂有魂的家国情怀课——让‘守文化、爱国家’的种子在孩子心里发芽;更是一堂有效的大思政课——让精神传承落到了动手实践、落到了学习生活。”她提出,未来要进一步“聚焦主题、提炼内涵、彰显效果”,把“舍得下功夫、耐得住性子”的匠人精神,与“久久为功、永不言弃”的抗战精神注入,让行走的思政课更多样、更深入,让匠心与抗战精神真正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打破了课堂边界,让“匠心传承”与“抗战精神”从理论走向具象,以梳篦为笔、以实践为墨,在师生心中写下了“久久为功”的信念,用心、用力、坚持,一步步走向更好的未来。新闸中学也将以“领航计划”探索思政教育实践新范式,培育“有担当、有追求的新时代新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